姜与羌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姜字拆分开就是羊女,羌字拆分开就是羊儿。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事实,即汉族与羌族的关系。

姜是汉族一个重要的姓氏,特别是在上古时期更是重要,象炎帝神农氏就是姜姓,还有炎帝的后代商周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姜太公,以及姜太公的后代周时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姜齐。

姜姓为什么是满族(姜姓和古羌族的渊源)(1)

那么这个姜字反映了什么呢?羊之女也。这里的羊指的是什么?一群以牧羊为生的人,即古羌族。神农氏出自古羌族,但又没有继承古羌族奍羊为生的习俗,好比一个姑娘出嫁,她固然是娘家的女儿,却又是夫家的妻子。她的子孙,虽然同时流着父亲和母亲的血液,却继承的是父亲的姓氏,却不能继承母亲的姓氏。所以,神农氏的子孙,虽然有着古羌族的血统,但在现实中,却已脱离了古羌族那游牧的环境,继承的是中原先民的农耕传统。只有那个姜姓,却告诉子孙,他们身上有着古羌族的血液和记忆。

姜姓为什么是满族(姜姓和古羌族的渊源)(2)

那么羊儿又是什么意思?羊儿就是羊之子也,也就是继承了父辈的姓氏而没有改变的那些人。古羌族的子孙,发展成了现在的羌族和藏族(藏族出自中古时期的羌族)。历史上有没有一群人的子孙发展成不同民族的?有啊,举个例子,北魏的建立者是什么民族?鲜卑。胡夏的建立者又是什么民族?匈奴。可是北魏的建立者和胡夏的建立者,他们出自同一个部族。这个部族的左部就是胡夏的祖先刘卫辰,右部是北魏的祖先拓跋珪。后来他们分道扬镳,却建立了不同的政权,也分属不同的民族。奇怪不?

丝毫不奇怪,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果继承者保持了原传统,那么就仍然属于这个民族。如果继承者改变了传统,那么就成为一个新的民族或是融入另一个民族。姜儿说的就是继承的父辈的传统(父系社会毕竟是继承父亲的姓氏),而羊女则是嫁入另一个姓氏,其子子孙孙也不再是母亲的姓氏了,可则改变不了她的子子孙孙身上流着母亲的血,流着母亲的祖先的血这一事实。

这就说明了汉族的伟大祖先神农氏出自古羌族的事实。实际上,不只神农氏,像舜、禹都有记载出自西羌。比如说,就有记载说禹出自那个10年前地震的汶川(古羌族聚居区),有人还以为禹出生在那里。怎么可能呢?禹出生在中原,怎么可能小时候生长在西羌地区,只是说明他的家族或是氏族出自古羌族,到禹时这种联系仍未断。

姜姓为什么是满族(姜姓和古羌族的渊源)(3)

所以羊女就是改变了环境的后人对前一个生活环境的记忆。就好像一个出嫁的女儿,生活在夫家,却与娘家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她的子孙不可能继承来自她的娘家的遗产,不仅不能继承她来自娘家的姓氏,甚至连娘家的财产也不行(古代习俗,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所以神农氏生活在华夏族群,却仍保留着对古代华夏之外的古羌族的记忆和联系。但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即神农氏的母系来自古羌族,那么父系呢?只能是比之更早的古代华夏族群。这也说明了,像炎帝、黄帝所出自的神农氏、轩辕氏,她们也是嫁入华夏这个夫家的,而夫家是谁呢?只能是生活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更早的人群。也就是说,炎黄还不是最早的华夏,她们只是巩固和壮大了华夏,而华夏还产生于炎黄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