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翻译及注释(关于掩耳盗铃的最新解释)(1)

✎ 文 | 陈留(作家、学者)


天气太热,所以今天不谈热点。今天谈一个典故: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这一段话,即是“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出处。古汉语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能以及少的词句来表达无穷的意思,这恐怕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门语言都望尘莫及的。上述这段话,只有区区四十二个汉字,却将一个故事所有要素交代的清清楚楚——社会背景:“范氏之亡也”;人物:“百姓”;事件:“负(钟)而走”;过程:“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结果是:“遽掩其耳。”仔细看一下,这其实就是一个微型小说,而且是一个荒诞主义的微型小说。

编辑:薛南

美编:吴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