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顶的杜月笙,那真的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日中天。他公司一年收入可达到5000万银元,这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就算当时的北洋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2.8亿银元,杜月笙一个人的公司就占据了北洋政府的20%。那可真是富可敌国,而且杜月笙不仅仅做黑道生意还白道也是占据了公司业务一大半。可谓是黑白两道通吃。

甚至在也成为银行的一张金名片,有一次上海发生了金融海啸,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存款会贬值甚至不翼而飞,都跑到银行去取款揣在身上,以防万一。银行眼看着就要破产。这时候什么,金融手段都不管用了。咋办呢?金融家和政府也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万分。有一家银行行长和杜月笙平时关系比较好,便想到了杜月笙是否能帮他这个忙。抱着试一试看的心,来到了杜公馆。

杜月笙的六条忠告学会了不吃亏(完成逆袭成功登顶的杜月笙)(1)

杜月笙好心肠大家也知道,行长一开口,杜月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去银行当场宣布,在这家银行存三百万!老百姓一看,连杜月笙都在这存钱,这银行肯定是没问题了吧。不仅不取钱了,甚至还要增加存款,就这样让金融家都束手无策的危机被简简单单的化解了。可见,当时杜月笙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大家印象中,像这样风云人物,走起来肯定是八面生风,杜月笙至少也是穿金戴银,镶个金牙吧。出门乘坐豪华汽车,一出门必须所有人让路的那种?但其实不然,杜月笙爬得越高,越是谦虚谨慎。杜月笙现在还有很多照片,都是清一水的长衫,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却透露出知识分子的气息。这种气质要想装,也会露出马脚。可杜月笙数十年如一日,直到去世时,还一直保持着儒雅之风。

在骨子里,杜月笙从来不觉得,我是地痞流氓,我谁也不怕。相反,他非常敬重读书人,也对自己没文化这件事感到十分自卑。相传,杜月笙为何一年四季都长衣长衫?就连酷暑天也是如此,正是因为他想遮盖自己年轻时候纹上的青龙白虎。在称呼上,杜月笙并不喜爱别人叫他“杜老板”或者是“杜总经理”,相反他更喜欢别人喊他“杜先生”。

杜月笙的六条忠告学会了不吃亏(完成逆袭成功登顶的杜月笙)(2)

杜月笙不仅对文化人十分的谦卑,就连对下等人也是尊重。记得有一次,杜月笙做慈善,要给数以万计的乞丐发银钱。那可是自掏腰包,实实在在的发,绝无作秀的性质。一般这样发钱,为防止他们会重复领取或者冒领的行为,都是把乞丐们带到一个地方,挨个看着一个个的领。但杜月笙觉得发钱本来就是一件做善心的事,乞丐们虽然穷但也是人,不能不给他们尊严。这样做会伤他们的面子,即使有人重复领取,那我也认了。

就算面对乞丐,杜月笙也是同情心。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登上这个位置,就低看别人一等,也不计较金钱上的损失。爱财也乐于对别人倾囊相助。

这也说明了,第一:杜月笙内心非常强大,无论面对谁他都没有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因为自己身份已经摆在那,他也不需要证明什么。第二,即使自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他仍不满足,低调内敛的他愿意低头扩大自己的格局。虽然他不是文化人也不是乞丐,但是杜月笙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心理。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同理心。别看杜月笙早年间,干了不少杀人放火的事,但是老百姓对他仍是十分认可,人缘也十分的好,不仅仅是知名人士,底层末流也对他交口称赞。

杜月笙的六条忠告学会了不吃亏(完成逆袭成功登顶的杜月笙)(3)

从政治界到文化界,都和他关系十分密切。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章太炎章老,章太炎在当时可谓是大名鼎鼎,不仅是学者更是思想家,就连北大校长胡适都称赞他是五十年来古文学中的第一名。就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人,一般稍微有文化的他都瞧不上,可他偏偏对杜月笙“情有独钟”,连杜月笙的名字都是他起的。杜月笙原本不是这个“笙”而是“生”,章太炎觉得太过单薄,撑不起他现在的名气。章太炎给他改名为杜镛,号为月笙。

政治界杜月笙也是吃的十分的开,杜月笙的杜家祠堂落成,办典礼,当时法国、英国和民国的都派了军队参加典礼。回首上个世纪,这个场面也只有杜月笙了。

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他就能做到什么位置。他的气度一般人都无人能及,一开始还是“黄,张,杜”,后来成为了“杜,黄,张”,他的成功有迹可循,但也无人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