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唐朝是我国古代数千年历史,数十个王朝的顶峰,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到907年唐朝覆灭历经了21位皇帝和接近三百年的历史,无论从文化、经济、艺术等等那个方面来看唐朝都是毫无争议的顶峰,而且在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名声远传整个欧亚大陆。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1)

  唐朝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开放性高、艺术呈现出多元化,无论是诗还是书、画、乐等等各个面都涌现出大量的名家,比如“千金散尽还复来”恃才傲物的诗仙李白,还有被称为“颜筋柳骨”的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再有字号“道子”的画圣吴道子等等诸多的一代名家。

  若说在诸多的名家中选择一个名家来代表着唐朝的文化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李白,因为一旦提及唐朝,很多人都是第一时间想到诗仙李白,想到李白那桀骜,狂放的诗词,就好比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等等诗中将李白恃才傲物、放浪不羁描述得淋漓尽致。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2)

  不过尽管在现在李白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的一位诗人,但是篱笆在唐朝时期却不是这样,因为在唐朝时候,儒家思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虽然李白当时也是接收的儒家的思想,但是李白在一次出游之时,却被一位自称是名门正派的儒生指指点点,后面的结果现在大致上也能够猜到,一生狂傲的李白哪能咽得下这口气,于是直接写诗回怼,后被无数人传颂,今天就来看看这首诗。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3)

  一、鲁儒之典故

  长安元年(701年),诗仙李白诞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纵观李白的一生,与山东有过一次不解之缘,这便是在开元末年的时候,李白移居山东时候发生的事情,李白移居在山东的时候居住的地方距离孔子的故乡十分 的近,所以那附近一代的儒家风气是很重的。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作为孔子的故乡的地方儒生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儒风就开始盛行了起来,也就是“腐儒”就开始盛行了起来,这些“腐儒”后来也被称为了“鲁儒”,这就跟汉高祖刘邦时候的一个典故有着很大的关系了,大致的起因就是在汉朝刚刚建国之后不久。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4)

  一个名家叔孙通的儒生奉命前去山东,也就是鲁地招揽一些儒生回朝廷共议朝廷个礼仪,而到了山东之后发现,这些鲁儒却直接对叔孙通说:“现在国家刚刚的建立,那些死去的人都还没安息,朝廷就要搞起这些所以的礼仪,这十分的不符合做法,不要来毁坏我们的名节。”

  对于这些鲁儒的这番操作,叔孙通只能十分无奈地笑着说道:“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最终叔孙通还是为朝廷招揽到了数十位的儒生,为当时的汉朝制定出了完整的礼仪,也让刘邦过足了这其中的瘾,于是到后来,慢慢的人们就将儒生分为了齐儒和鲁儒两种,预示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而鲁儒就是刻板,喜好寻章摘句,齐儒就恰好相反。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5)

  二、鲁儒自诩名门正派指点李白

  正是因为鲁儒的这番刻板,所以才会对李白指指点点,那时候李白已经在唐朝是小有名气了,这是因为自身已经小有名气,加上李白向来都是行为放荡不羁,豪放无比。而那些鲁儒自然就看不起李白,以为自己是名门正派,接受的是最正宗的儒学教育。

  所以就开始对李白的行为举止开始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十分的看不起李白。而作为诗仙的李白哪里受过这样的气,心里自然对这些鲁儒不满,一气之下,挥笔写下一首《嘲鲁儒》来回怼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6)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些鲁地老头子,就算是头发都白了也只知道摘抄章句,若是要问他们对这些治国安邦的政策这门课,他们就像是掉进去烟雾里面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李白先是把这些鲁儒对于治国安邦一窍不通的现状表现出来,然后紧接着又描写这些鲁儒滑稽可笑的样子,尽情的对这些鲁儒的自以为是不断的嘲讽,最后更是直接告诉这些鲁儒,你们要是什么都不懂,还不如回去种田去吧,别在这丢人。

李白最奇怪的诗句(李白被儒生嘲讽)(7)

  小结

  在古代,这些文人骂架都不是像现在一般开口就是一些粗鄙之言,而是讲究用文字之间一些隐藏的意思来组成骂人的语言,都是不带任何的脏字的骂,而李白的这首《嘲鲁儒》便是将这一种骂人的方式发挥到极致,让人一看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仔细的理解之后才发现把该骂的都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