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

提到“客家”,一直都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在两晋及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等的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向南迁徙,经历了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因为当时在平坦的区域一般都已经有人居住,所以南迁的人只好迁到山区或丘陵地带居住,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又称为“客家”,也因此有了客家人。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为了抵御外敌,会聚族而居,形成了客人独特的建筑形式,例如土楼、围屋、碉楼、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围屋……等,其中以“围垄屋”存世最多,在广东,除了在梅州,深圳、惠州、河源……等客家人聚居地区保存有围垄屋外,而在广州,也保存着一座非常珍贵的围垄屋:岗埔围垄屋。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2)

现在,在广州地区的客家人数,一部分分布在广州的增城、花都、从化,其中以增城、花都最集中,而增城的客家人最多,而岗埔围垄屋,就是在增城。珊珊三丫头曾在2018年的时候曾来过这里,当时见到的岗埔围垄屋已是年久失修,当时为了避免倒塌,整座围垄屋的外围用许多的圆形的木柱支撑着。这个冬天,我在整理照片的时候,岗埔围垄屋出现在我眼前,忽然想知道这座建筑的现状怎么样了?于是,就在一个蓝天白云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探访增城的岗埔围垄屋。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3)

岗埔围垄屋位于增城福和坳头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即使是现在,进入增城岗埔村的交通依然是不太方便,建议自驾。珊珊三丫头第一次来的时候是朋友开车,当时迷了路。这次是第二次来,结果又迷了路,虽然是跟着导航走,还是绕了几个圈子,最后还依靠村民的指引,才找到了这座在大山之中的客家围垄屋。这个寻找的过程,让我不得不佩服居住在岗埔的先人,据史料记载,客家人迁入增城,较早的一批是在明弘治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大批客家人开始从福建、江西、广东梅州等地迁入增城。岗埔的客家先民,正是清康熙年间由梅州蕉岭迁移至此的,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选中了岗埔这块偏安一隅之土地,繁衍生息。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4)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5)

上一次来到岗埔围垄屋的时候,四面环山的平地中,是大片的金黄色的稻田,这一次进来,沿路见到更多的是菜地和果园,不知是不是这里村民的产业调整。穿过菜地与果园间的乡路道路,那座“半圆”的围垄屋再一次出现在珊珊三丫头眼前时的一刻,我忍不住“哗”了一声,原来年久失修的围垄屋,已被全部修复完好,仿佛恢复了这里最初的样子。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6)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7)

围垄屋是客家围屋中最典型的一种,属于半圆形客家围屋,这种建筑的客家文化内涵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今天珊珊三丫头来到的岗埔围垄屋,是在清代康熙54年,即1715年,岗埔村的陈文渠在外经商致富后,返乡家乡后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福荫,于是,就想到为家族建造居所,客家人原来是住土楼的,土楼虽好,但建造起来不容易,需要有巨大的财力,并且建造非常耗时,而作为南迁至广州的客家人,人数较少,财力有限,无力制造土楼,于是改土楼为围垄屋,只建一半,就是半圆的围垄屋,岗埔围垄屋就是这样建造起。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8)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9)

已经修复完好的岗埔围垄屋,其格局更清晰:以二进深的祠堂为中心,左右及背后为环屋带,26个房间环绕而成一个前方后圆的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整体建筑群,为前方向圆的围垄屋格局。整座围垄屋占地1544平方米。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0)

岗埔围垄屋前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两端各有一对花岗条石竖起的旗杆夹,只是经过了岁月,旗杆夹上的字体已无法看清了。在旗杆夹前,是一个半圆的池。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1)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2)

在进入祠堂前,珊珊三丫头的祠堂门口的正中,看到“颍川堂”三个大字,很明显地显示了这个 围垄屋的人是姓陈,来自河南。陈氏祠堂,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祠堂两边,左右两边是高高耸立“锅耳”封火山墙的横屋,这一点明显是融入了“广府”文化,大有入乡随俗的意思。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3)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4)

参观完祠堂,珊珊三丫头从祠堂的侧门走进后面环绕的房间。我记得以前里面是长满杂草的,墙体已剥落,门窗也已破烂,但现在出现在眼前的,杂草已被清除,墙体窗户被修复,顺着走廊由左至右,26间高矮大致相同的房子依次连接:正中是一间用青砖砌墙的花厅,也是议事厅;其他的两边房子全是用红泥、石子、石灰混合夯实为墙,面积约二十平方米,每间屋子都是一门一窗,整齐有序。每一个房间都有阁楼,而阁楼对应后墙上设有一口口狭长形射击窗,用于防御匪贼。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5)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6)

走累了,珊珊三丫头在26个房间前的鹅卵石地面站立,环顾整座围垄屋建筑,不禁从心里佩服岗埔的先祖们:

首先、一座围垄屋就是一座堡垒,营造了客家传统形制,从建筑整体看,像一个龟背,寓意子孙繁衍、健康长寿。

其次、围垄屋融合了广府建筑的装饰特色,屋脊为龙船脊,屋正面山墙为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吸纳了广府水乡文化,镬耳山墙则代表了族人鼓励子孙好读书出功名的愿望。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7)

最后,围垄屋以祠堂垄厅为中心,内方外圆为理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传统家族伦理思想,把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都尽在这半圆围垄屋。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8)

广州四大古村(广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19)

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岗埔围垄屋,从康熙年间一直保存到现在,本身是非常难得的。在珊珊三丫头参观中遇见村民,交流中能感觉他们是充满了喜悦,他们说:真的好感谢政府,帮我们把这里修复这么好……现在的岗埔围垄屋,除了有时光沉淀的味道之外,还重新焕发出一种生机,继续守候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那么,你了解客家的围垄屋建筑吗?你知道广州也有保存着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吗?看到围龙屋的建筑,你感受到怎么样的客家文化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