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杯的决赛(在希望杯的一地鸡毛中)(1)

3月19日清早,杭州万名孩子冒雨赶考的情景。

希望杯的决赛(在希望杯的一地鸡毛中)(2)

希望杯的决赛(在希望杯的一地鸡毛中)(3)

毫无疑问,希望杯是近些天杭城许多家长最敏感的词。

3月19日清早,杭州万名孩子冒雨赶考的壮观情景和考场门口家长群伞如云的等待场面,一下了击中了许多人的心。正当许多孩子在忐忑不安地等待一试成绩时,本周三,一张红底黑字的通知砸了过来:杭州希望杯二试取消。当了解到其他地方都将正常举行时,家长们震惊了:如此仓猝取消杭州二试,到底为什么?

这边大家的情绪还没有消化,3月23日上午,剧情再次反转,希望杯官网首页发布《关于“杭州市取消希望杯第二试”的声明》,表明希望杯第二试(4月9日)将如期举行。

中午一些家长致电杭州相关报名点询问,工作人员言之凿凿说“二试不举行”。然而到了下午,杭州报考点一位负责人却传来了一份盖着“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浙江工作站”红章的通知:希望杯杭州赛区二试将如期举行。

希望杯的决赛(在希望杯的一地鸡毛中)(4)

从万人赶考到二试突然取消,再到"将如期举行",从没有一个奥数杯赛,像希望杯一样令杭城许多家长情绪蹦极,让一些家长甚至在希望与失望中快速切换。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剧情反转”,此刻如果手边有奖杯,我愿给它颁一个“一地鸡毛”最佳剧情奖。

情绪归情绪, 透过希望杯这“一地鸡毛”,我们还看到什么呢?

有人说,这次希望杯“比较倒霉”,因为参与者多,树大招风被盯上了,才遭此反复。初听似乎有几分道理。在小学生目前流行的奥数杯赛中,希望杯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华杯赛、走美杯、中环杯、挑战杯……哪个杯都可能让家长和孩子操心得人仰马翻。记者亲眼看到一些孩子杯赛考得不理想时,一家人情绪极度低落的样子。

数据也许更明白:第22届华杯赛近日公布了杭州地区决赛成绩,小学组获奖的有966人,初中组获奖的才51人,两者几近19比1。按照公布的规则,最后获奖的人数是根据参赛人数按比例录取的(一等奖不超过该区域参加决赛人数的6%,二等奖不超过12%,三等奖不超过18%),我们不难看出,小学参赛总人数远远多于初中参赛的总人数。几近19比1的原因很简单,奥数杯赛获奖对于小升初是有用的,而初中升高中看中考却用处不大。有人打趣:进入初中之后,还去考杯赛的才是“真爱”。

需求决定市场。研究证明,只有5%至10%的孩子大脑发育较早,能力强一些,比较适合学习奥数,大部分孩子不适合。但现实的情况,在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段的小学生中,参加奥数兴趣班是相当普遍的事。采访中,有一些小学家长说,孩子班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学奥数,有些孩子甚至同时在两三个地方学。大量的孩子不去游西湖没去看春花,把课余时间投入到奥数培训和刷题,图什么呢?不少家长私下里叹气说:“万一获奖,就可能读上好的民办初中了。”

相比其他地方, 浙江的教育水平也许是走在前列的。但学校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由于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灵活性,前者质量总体要高于后者,因而更受家长欢迎。众所周知,杭州的民办初中招生是六成摇号四成自主的。摇号得看运气,四成的自主招生却是家长和孩子们可以主动争取的,而奥数奖杯便是其中的筹码之一。尽管许多民办初中公开表示过,不会以奥数杯赛为唯一录取标准,但在家长们心里依然有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只要有能力,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是很舍得下功夫,也很容易焦虑的。因而也很好理解当希望杯二试取消时,一些家长忿忿的心态:不想拼爹的途径又少了一条。

在这种希望的推动下,我们看到杭州街头不断扩张的奥数培训机构,看到有些幼儿园孩子也进了奥数班,也看到创下参赛人数全国之最的万人赶考希望杯。奥数培训已然成为一条日益膨大的综合产业链。这也许是此次几经反转的剧情中,真相扑朔迷离的原因。

然而,在这一地鸡毛中,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依然心存希望:

相信有关主管部门能拿出担当有所作为,让十一条禁令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使奥数与升学脱钩,设计出更科学的招生政策和办学机制,使优质资源更均衡,让孩子们能真正享受到教育公平,绽放个性;

相信家长们会更理性面对孩子的教育;

相信有关部门会对教育培训的过度产业化、商业化有更多有效行动,使优质教育成为每个公民的福利。

让奥数回归奥数,升学回归升学,天性回归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