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第三个年头,整个世界似乎开始进入寒冬:,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深度解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深度解析(15分钟读懂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深度解析

新冠疫情的第三个年头,整个世界似乎开始进入寒冬:

愈演愈烈的通胀从美国蔓延至大部分发达经济体,俄乌危机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让全欧断电断空调关工厂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疫情导致的产业链断裂让整个全球制造业苦不堪言,美股欧股A股等全球市场流血千里一片哀嚎,就连我们这个经济发展优等生的GDP增速也降低了很多,企业老板和打工人都觉得今年特别难,前者赚不到钱,后者找不到工作。

这个场面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经济要炸

先别慌,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将是一次史上罕见的财富大转移,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有1/3的几率实现阶级跃升,而这样的机会,按照周期天王周金涛的话说,你的一生最多只有三次。

大家好,我是财经老中医猫饭,本篇文章我争取用15分钟给你讲透经济周期,而读懂经济周期,你将牢牢抓住一个咸鱼翻身的大机遇。

引子

在过去40多年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的经济飞速增长,遍地都是黄金,赚钱太容易了。有学识的人参加高考,知识改变命运;有胆识的人下海经商,赚到第一桶金,或者在别的地方弄点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东西,倒买倒卖赚钱。在那个时候,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研究中微子不如卖傻子瓜子。

后来,我们加入WTO,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如雨后春笋,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再后来,互联网时代来了,无数年轻人辞职创业,拿着一个idea和一套PPT,仅靠一腔热血和两张嘴皮,就能拿到万亿融资。

雷军说得好,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诞生于这经济飞涨的40年。

可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高速增长的惯性,就会觉得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马克思说了:“经济就像大姨妈一样,是有周期性的,而且相当准时。”“周期”就意味着有升有降,如果你不信周期就要给个充分的理由证明经济会永远高速增长,比如科技树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终于发明出来人造太阳了,再也不缺能源了,那也算说得过去。

可这些年有黑科技出现吗?无论是5G、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不过是互联网时代的余晖。难道是国际格局有了大动荡,比如发生了诸如二战、冷战那样的事件?并没有,目前还是平平无奇路人脸。既然没有重大事件让周期突破波峰,那么真相只有一个:经历繁荣之后,世界开始走向衰退。

那些觉得痛苦的人,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只经历过春夏秋的人,哪里知道还会有四季。

正如我开头讲的,当寒气侵袭到我们每一个人时,我们开始经历一轮真正的冬天。

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越需要静下心来,去了解什么是经济周期,因为,这能让你轻松赶上从低谷驶向波峰的列车,走向人生巅峰。

财富

什么是经济周期?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可以把你们的理解打在公屏上,3,2,1。

在我看来,经济的本质,或者说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你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再好,如果没有交易,就产生不了市场,自然就不存在经济。

比如我是做奶茶的,你是做咖啡的,我想喝咖啡,你想喝奶茶,我们只能进行交易,互相交换。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财富,是钱吗?绝对不是,钱只是衡量财富的尺度,是一种代号,可以是任何东西,但一定不是财富的本质。真正的财富,代表着你能掌控的人类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的劳动,这才是财富的本质。

所以抛开金钱来说,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状态下人们之间劳动成果的交换,这种交换让我们都过得比不交换更好时,交易或者说经济活动就能发生。

第三个问题,怎么衡量财富的增长?我国前年的GDP是101万亿元,去年的GDP是114万亿元,用人民币这个尺度来衡量的话,我们的财富增加了13万亿。为什么会增长,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看上去更有钱了?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怎么解释?

举个例子,在过去我1个月可以用手织1件毛衣;后来我有了蒸汽纺织机,1天可以做1件毛衣;再后来我有了电动缝纫机,1小时就可以生产1件毛衣,折算下来1个月就可以生产720件毛衣,也就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20倍,当然前提是我没日没夜地工作。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创造财富的速度在成倍增加,这背后归功于学习曲线或者说是科技的功劳,这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信用

既然生产率大大提升,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用不完的,因此就要放到市场上交易,而交易就要用到财富的尺度——货币。

除了货币之外,其实还有一种东西也可以用来在市场上交易商品或服务,那就是——信用。区别是前者代表了你今天拥有的财富,而后者代表了你未来可能拥有的财富,这两个加在一起,才是你真正拥有的总财富。

什么是信用?举个例子,你今天用某呗在某宝买了件衣服,但你用某某宝支付时,这笔钱其实并不存在,你到等下个月发了工资才能把这笔钱还上,这样一来你就拿未来的预期收入买了今天的东西。为什么某宝的商家会相信你?因为某呗会先把这笔钱垫付给商家。某呗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它相信下个月你一定能还上这笔钱。像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你的信任,就是你的信用,信用是你未来的宝贵财富。

所以,这个社会的最大总支出,其实是所有人当前财富加上他们信用的总和,这不仅是你能够享受的财富总和,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毕竟,经济商业的本质是交易,由于你的支出相当于别人的收入,你的支出增加了,也就相当于别人的收入也增加了。

举个例子,你本来有200块钱,但你通过信用又借到了100块,这个时候你的总支出就变成了300块。对于卖给你东西的商家,本来他只能赚你200块,由于你透支了信用,他现在能赚300块了,这300块也会变成他的支出,他也因此多了100块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此类推,这样环环相扣,信用就像一个杠杆,因为第一个人借了100块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每个人都多了100块。

众所周知,我们计算GDP的时候主要有两种口径:一种是收入法,计算方式是把所有经济主体的收入加在一起;另一种是支出法,计算方式是把所有经济主体的支出加在一起。无论按照哪种方法,每个经济主体都会多贡献100块的GDP。假设我国有10亿经济主体,这次增加的GDP就是10*100=1000亿元。

因此,信用,也可以说是借贷或者债务,可以通过“杠杆效应”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成倍增长。

周期

刚才我说的,无论是信用还是透支未来的支出,其实都存在一个问题——你今天买到的东西多于你今天所创造的财富或者说劳动创造的价值。换句话说,你还没有把未来的财富创造出来,就已经开始提前消费了,这不就不平衡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早晚有一天,你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商品或服务,来换取别人的钱或别人创造的财富,然后你再用这些钱把之前的超前消费欠下的债还清。

因为无论你怎么使用信用,这个世界都存在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长期来看,总消费一定和创造的总财富相等。就像会计学第一定律说的那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举个例子,一个果园一年生产1000个苹果,你前6个月吃掉800个,后6个月就只能吃掉200个。在物质世界里,物质并不能凭空产生。

因此,当你需要还债的时候,你的消费一定会小于你的产出,进入入不敷出的状态。由于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以此类推,所有人的收入都变少了,所有人的支出也就都变少了,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经济开始崩塌,直到所有人都还清所有负债,开始建立新的信心,而信心又能建立起新的信用、新的借贷、新的债务。

以上,就是简化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信用创造的。有信用的产生,就一定会存在经济周期。

去杠杆

在了解了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后,你就会发现,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其实和你996、007关系没那么大,也不取决于目前龟速的创新,而是取决于信用或者说借贷有多少,而信用或者借贷的总量,是可以受央行控制的,是不是觉得有理由上班摸鱼了?

中央银行怎样控制信贷?其实工具箱里有很多手段或者说货币政策,比如控制货币发行量,比如加息降息,比如调整银行的准备金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不再买买买了,也不再透支信用借钱了,央行就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刺激经济,这会导致利率降低,人们借钱的成本也相应降低,这时候借钱的人就会开始变多,进而刺激经济,来延缓衰退,这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里听到的“逆周期调节”。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当经济烂到一定程度时,即便央行把利率降到0或者降成负的,人们还是不敢借钱,怕还不上钱,就像疫情后的美国、金融危机后的欧元区以及目前的日本。此时央行已经没办法通过货币政策调节信用杠杆以挽救经济了,这时候债务已经压得整个经济体喘不过气来了,必须通过降低债务数量来降低信用杠杆,这样的行为,叫做“去杠杆化”

在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研究中,“去杠杆化”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债务减记、紧缩政策、 债务货币化和财富转移

其中,债务减记是指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来减少债务,简单来说就是借款人还不起钱,贷款人说算了算了,你还我一半吧,另一半自认倒霉,反正最起码能收回一半钱。

债务减记后接踵而来的是紧缩政策。因为借款人还得少了,贷款人收到的钱也少了,他的支出也相应变少,进而整个社会也开始削减支出,并进入恶性循环,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通货紧缩,就像前几年的希腊。

当决策者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他们认识到必须配合债务货币化一起食用,简单来说就是印钞,复杂点说就是央行通过印出更多的钱,一是用再通胀来阻止通货紧缩;二是把名义增长率提高到名义利率以上的水平,使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高于要还的债务,比如之前你一个月赚6000块,要还8000块的债务,印钱后你的工资变成了10000块,但你的债务还是8000块,这样你就还得起债了。因此,债务货币化是整个去杠杆过程中的大杀器。

顺便说一下,在去杠杆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由富人向穷人的财富转移,比如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税,来分配给穷人,这样穷人就能够还得清债务,从而使经济进入到下一个新的周期。

美林时钟

讲完一个完整周期后,相信你对经济周期的全貌也有了初步了解。

一个完整的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如果按照美林证券的分类,对应的就是过热、滞涨、衰退和复苏四个时期。

什么是繁荣期?在信用和借贷下,债务的增长超过了经济生产率的增长,这意味着现在创造的财富是还不请当前债务的,这个时候经济会经历一波虚假繁荣,形成无数泡沫,到达“景气高峰”

什么是衰退期?到达高峰后,经济开始下滑,人们开始不敢借钱,并想办法努力还债,即便如此债务的增长速度还是高于生产率,还清债务还是遥遥无期。

什么是萧条期?这时候,债务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低于生产率了,债务存量也消化得差不多了,人们开始还得起债并且有能力继续借钱了,但人们还是不敢借钱,于是经济继续“良性衰退”,到达“景气谷底”

什么是复苏期?到达谷底后,经济终于开始复苏,这时候人们开始有信心借钱了,经济开始增长,并进入下一个新的周期。

对于每个时期,我们该怎么应对呢?我们应该怎样配置资产,把我们的钱放在哪儿?美林美银的“美林时钟”给出了答案:

在繁荣期,可以买商品。因为随着消费被拉动,通胀会越来越高,通胀的背后也是商品价格的快速抬升。比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房子是最能打的。比如2021年在美联储大放水下,美国经济迎来繁荣,许多商品价格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在衰退期,现金为王。因为在衰退期,经济滞胀会抑制消费,企业也赚不到钱,大家为了还债也开始纷纷抛售自己的资产,资产价格也随之下滑,这时候人们意识到自己拥有的财富不过是账面数字和空中楼阁。当所有资产降价的时候,持有现金才是王道。比如在现阶段,美国滞涨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现金持有水平创下了20年新高。

在萧条期,要买债券。因为在这个时期,为了提振经济,央行会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压低利率,我们知道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比,因此这个阶段债券的表现最好。

在复苏期,要持有股票。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也是利润增速最快的时期。如果你能及早在底部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你的财富也会进一步提升。比如2020年疫情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各地股市出现了一波牛市。

建议

有人问我现在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我认为目前应该处于从萧条到复苏的阶段,依此来看,当下的债券和未来的股票都是适合配置的资产。当然,我做这个视频并不是给大家投资建议的,而是教大家怎样避雷的。

无论现在处于哪个时期,瑞·达利欧都给出了三条建议:

1、不要让债务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2、不要让收入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

3、尽一切可能提高生产率。

第一条,不要让债务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有人问只要我的新增收入大于新增债务不就行了?我想说远远不够,因为只要你的债务增速比你的收入增速快,早晚有一天你的债务会超过你的收入。比如你只看到了按揭贷款的月供比工资低不少,但没有对比未来的预期总收入能不能还上承担的总债务,未来失业怎么办?工资不涨怎么办?这些不符合预期的工资负增长你都要统统考虑到。

第二条,不要让收入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有人会问,收入增长速度快,拿更多的工资不是好事吗?我想说这样虽然短期内可以,但长期来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比如你是厨师,原先1小时可以做5道菜,后来你成为了熟练工,每小时可以做10道菜了,生产率提高了1倍,不过你的老板给你把工资涨了5倍,虽然短期内很爽,但长期如此公司是要亏损倒闭的,因为多出来的这部分工资其实并不是属于你的,你的生产率根本无法支撑这么高的收入,终有一天,这个泡沫会彻底破裂。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要降低我们的收入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肯定不愿意。因此,我们一定且只能提高我们自己的生产率,争取1小时做50道菜,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配得上这笔工资。

综上所述,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生产率,才是持续性收获更多财富的根本奥义。

最后的话

虽然我们当今仍处于经济寒冬,但不要慌,经济周期之所以叫“周期”,因为它不仅会从高处跌落,也会从谷底迸发。

其中大多数人只会在高点亢奋,在低点悲观,他们只看到了当下的趋势,却没有看到未来的转折和反弹。而充满智慧的人,会在高点控制风险,在低点蓄势待发,熬过一个又一个冬天。

除了应对经济周期的普适方法,我也说几条针对我们当下的针对性策略:

第一,经济正位于萧条到复苏的关键时点,尽量储备点现金,确保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拿得出抄底的资本;

第二,停止大宗消费,买房买车的可以缓一缓,“房住不炒”已经决定了国家不会允许房地产有大的波动,想要买房致富已经很难了,信用卡也别乱刷了;

第三,寻找优质的投资机会并在谷底果断抄底。虽然股市大跌,市场信心衰退,但股市和我们身边的优质企业并没有变。股价下跌就代表它们的核心价值下跌了吗?并没有,它们依然是优质企业,一旦他们缓过来,就又能重新成为很好的赚钱工具;

第四,好好工作,尽量不要被裁员,有预感将被裁员就要提前开始准备寻找新的工作,因为工作是重要的现金流来源,而现金流就是生存之本。

第五,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打工,想要追寻自己的财富自由,这是一次难得的豪赌机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吉普,你需要七分的运气和三分的精细运作,才有可能在混乱中破茧而出,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其中肯定会有人家破人亡,但一定会有人借着经济周期反弹的巨浪成就自己的传奇。乱世之中,英雄的凯歌和悲歌将会在世间响彻,而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债务危机,瑞·达利欧

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瑞·达利欧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by Ray Dalio,瑞·达利欧

周期,霍华德·马克斯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理解什么是经济周期,刘润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普通人如何借机咸鱼翻身?,温义飞

Dalio和中国杠杆往事, 饭统戴老板

如果经济真的衰退,我们能买什么?,美尔雅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