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疚?内疚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会有内疚的情绪?内疚会有什么作用?对我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内疚是一种“原罪”理念吗?这种人生体验是否现实?是否有益?是否如有些心理学家所说的“无用的情绪”?,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内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内疚(如何与自己的内疚相处)

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内疚

什么是内疚?内疚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会有内疚的情绪?内疚会有什么作用?对我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内疚是一种“原罪”理念吗?这种人生体验是否现实?是否有益?是否如有些心理学家所说的“无用的情绪”?

其实内疚情绪人人都会有的。当你因为春节没有回家,父母在家盼望,担心,妈妈一不小心染了风寒,卧床生病了。正常的情况是,你知道这一情况后,很后悔没有回家一趟,但也只是后悔,没有其他的想法。如果你知道这一信息后,内心里升起一股自己“坏”的理念,认为自己很坏,是个坏人,坏到害得妈妈生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这个时候你的内疚想法就出现了,它占据了你的思维,给你错误的判断。

如果就用认知理论来说:它是一种“微积分情绪”,可以解决一些棘手的哲学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如果用认知理论来分析,内疚就是在你有以下想法时产生的情绪反应:

1、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说我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的行为与我的道德标准不符,它违背了我的公平理论。

2、这种“坏的行为”足以证明我是个坏人,(或者证明我生性恶毒,自甘坠落或坏透了顶)

这种认为自己的“坏”的理念就是内疚的根源。如果没有这类想法,即使你做了坏事,你也可能只会产生健康的后悔情绪,而不是内疚。当你意识到自己无事生非,故意伤害自己或他人时,你就会后悔,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你个人的道德标准。但是后悔和内疚不同,它不是一种被扭曲的意识,因为它不会把你的过失和本人混为一谈,也不会暗示你在本质上是个邪恶无耻的坏人。简而言之,后悔或悔恨是对“事”,而内疚则对“人”。

所以当我们情绪正常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做某件事,出现了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结果时,我们就只会后悔,或悔恨,当时没有这样去做,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就只会出现在那一刻,然后我们会因这样出现的结果,而进行其它方法补救。比如说,我女儿因为肠胃不好,一周没去上课,掉下一些课程,她有点儿后悔,当时为什么要拼命吃那些杂七杂八的。但之后,她就没放在心上,丢下的课程,她随后两天就补上。但是现在她真的生病了,抑郁了,也有一周没去上课了,这个时候,她跟我说:“妈妈,我真没用,老是生病,我真是可恶到极点了。我真是坏透顶了,我是个坏孩子,所有人都讨厌我,看不起我。你也不要我了,我再也学不好了。”这就是她在抑郁期间跟我说的,我根本没办法反驳。如果我不能理解她,与她产生共情,她的情绪反应更激烈,我甚至不能再跟她多说一句话。

所以说,是这些想法引起了我们的情绪,使我们有了思维错误,如果有这些思维错误,我们的内疚就是虚幻或不现实的。那我们怎么引起这些消极情绪的呢?

第一、引发内疚心理的思维扭曲可能是你认为自己做错事了。事实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我们如此严厉地谴责自己的实际行为,它真的是这么可恶、无耻或是过分吗?或者只是你夸大事实了呢?

就生病这件事来说,它其实就是生了个病而已,我们人人都会生病,生病了休息很正常,不上学,不上班也极为正常,但是这并可恶,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我们就没用了,其他的事情也做不好了。自己不会变成废物,但内疚的思维扭曲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另外极端的一面,“我没用,我是个坏人,所有人都瞧不起我,我一无是处”,但事实真会如此吗?

第二、引发内疚心理的思维扭曲很可能是“乱贴标签”-因为你做了错事,所以你给自己贴上了“坏人”的标签。这简真就像害人的迷信思想。你可能做了坏事,的确惹恼或伤害了别人,但给自己贴上“坏人”或“烂人”的标签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只会让一门心思地纠缠于旧事,自责个没完,而没法针对问题想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是的,我们给自己贴上了一个“坏”的标签,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就是自己生病造成的。生病只是让我们身体上不舒适,但是扭曲思维的乱贴标签,让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了,认知不到自己内心,心灵扭曲,看一切都是灰色的。任何事情在我们眼里,都是不好的。因生病这件事情而丢下的工作,让我们在脑海里不停地,反复地想,认为自已上班没用了,再也提不起上班的勇气,只有天天躺在床上责怪自己。

第三、引发内疚心理的思维是“罪责归已”。某件事即使不是你的错,你也要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我女儿目前就是“罪责归已”每天都陷在自责的情绪中,认为自己没办法上学了,再也跟不上其他同学了,甚至认为自己都没有活下去的意愿。因为这件事情,她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说:爸爸妈妈讨厌她,因为她是坏孩子,她没有去上学。这一切的罪过都在她身上。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些“罪责归已”的想法,让我们失去了理性的看法,产生了认知扭曲。很多时候,错误的思绪决定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暴跳如雷,让我们内疚到极点。

第四、内疚的最后一常见原因就是错误的“应该”句式。

我们常常会说,我应该这样做的,我应该那样做的,似乎我应该做了某件事,我们的心情就好了,我们就完美了,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我们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完美之神。其实在生活中,让我们挫败的生活规则比比皆是,因为它们过于严苛,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满足它的愿望。你时常对自己说:

“我应该永远快乐的”事实是,你相信它的结果就是,只要你心烦,就你会认为自己失败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全世界就是黑暗的。所以说:应该 这一规则,只会让你自寻烦恼,永远不会替你负任何责任。

内疚是病态扭曲的,只要你一旦有了内疚的心理,你可能就会产生错觉:

1、我觉得内疚,我觉得自己应该受到谴责。这意味着我是个坏人。

2、因为我是个坏人,所以我应该痛苦。

所以内疚让你觉得自己很坏,使你更觉得内疚。这种“认知-情绪”链将你的思维和情绪联结在一起,使你最终陷入一种循环体系。我姑且把它称为:“内疚怪圈”,这种怪圈就是“情绪化推理。”我们会下意识认为,如果“内疚”那就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比如说我们做父母的,烦躁的时候,我们会无缘无故迁怒于孩子,孩子就认为自己表现不好。这种情况下,可怜的孩子就会内疚,但这显然不能有更好的证明他做错事了。我就是经常这样做的母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责备孩子,怒骂孩子。我的女儿就会眼泪汪汪地拉着我的衣角,边哭边说:

“妈妈,我错了,我是个坏孩子,我不该惹你生气!”其实她根本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她只知道妈妈的样子让她很内疚,自己应该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所以每当现在她出现这种情绪的时候,我就能理解她,也能跟她产生很好的共鸣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不是么?

要想摆脱病态的内疚心量,尽量恢复自尊心,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方法。

1、消极思维日志

为了帮助我女儿消除内疚的扭曲情绪,也让我自己更好了解认知疗法,我把这个消极思维日志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今早我突然冲老公发了一下火,有点莫明妙,原因是他做晚了早餐,当时我就把这个场景记下来,分析当时我的情绪是:极度内疚,沮丧,愤怒; 自怜。 写下引起内疚的相法:我没上班,还要求老公休息的时候做早餐,还冲他发火,责怪他没按我的要求做早餐;我真是太自私了,这火发的莫明其妙,感觉太糟糕了。我为什么总是这样控制不住自己,要做这样的事情?老公对我们很好,很体贴,可我还是这么对他,想发火就发火。写下认知扭曲:罪责归已,心理过滤,用应该句式,犯了情绪化推理的错误,给自己乱贴标签 ,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思维。我的理性回应是:我真的很感谢老公的,休息了还给我们做早餐,我对他发火是我不对,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已经跟他道了歉,他接受了,并表示理解。 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我没有必要自责,我可以做个丰盛的晚餐来感谢老公。当时他没听到我的要求,不然他肯定会做我喜欢的,一直以来老公都是这样的啊。我生气发火是不对,我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以后改掉就好,不能因为这一次错就否定以后对老公不好了啊。

2、消除“应该法”

比如说“我应该让老公永远快乐”这一信条,因为我没有上班,就相信“我应该让老公永远快乐”否则我就不能原谅自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制定这样的规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我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或者我换成如果我能让老公永远快乐就好了或是我希望我的老公永远是快乐的。这样是不是让自己心里更舒服些?

3、学会坚持原则

内疚的人很容易让别人操控你,因为你觉得必须取悦于你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人。他们会让你做很多你不愿意,或者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很想说“不”,但到嘴边又说“是”,比如说你不想参加老板的酒会,但是别的人都去了,你不好意思说“不”,去了以后,你的表现并不让老板满意,甚至还批评了你,这时候你更内疚了。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某件事情,学会拒绝别人,学会对别人说“不”,当你对别人说“不”时,其实你会发现,自己说出了“不”字,并不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其他人并不会因为你说了一次“不”,以后不再跟你交往,反而你坚持自己的利益,不仅自己的心情轻松很多,而且朋友更欣赏你了,觉得跟你在一起很轻松,你是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人。

4、反哭诉法

这个是伯恩斯情绪疗法中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尝试着这种方法,当别人向你哭诉时,你安慰讲道理效果一点儿也不好,但是你认同她的想法,对他们的境遇表示悲叹,这个时候,他们的情绪反而稳定下来了,这个我在女儿身上试了,非常有效。每当她抱怨责怪我的时候,我就很认同同情她,重述她的感受,把责怪我的话再述一次,每次她都很快稳定下来,比讲道理有效的多。

5、莫瑞反哭诉法

这个是比较实用的“反哭诉法”是英国医学生斯特灵-莫瑞提出的。其实中心点也就是认同法,当朋友向你倾诉苦恼时,你只要认同就好,不做评价,就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

6、改变心态法

内疚的扭曲认知里,就是罪责归已。那时候你认为你必须为别人的感受和行为负责。甚至自然规律发生的事,也会算在自己头上。比如说带朋友去外面的时候,突然下雨了,你很内疚,但是你会很轻易甩掉这种念头,因为这是天气的原因,你无法控制的。你也能意识到这点的。那么如果你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你,你想摆脱内疚就很不容易了,这时候你划分责任范围是很有用的。对方的责任始于哪里?你的责任止于哪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客观的看待问题”。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你认真的执行你的责任计划,对你情绪出现时,要进行“责任划分”,久而久之,你就能摆脱。

内疚情绪是一种认知的扭曲思维,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当它困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我们就需要进行自我认知训练,摆脱自己错误的思维,进行客观地看待自己。其实我们的精神没有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思维情绪出现了扭曲而已。不知你是否赞同我的这种说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