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是缅怀先烈,还是忆苦思甜,多情的山水,沧桑的人文总能让人铭记历史,享受当下来之不易的快乐生活。2016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寻访燕赵大地的红色之旅,重温长征历史,重忆长征精神。

优美的景色未曾发生变化,纪念馆中的物件似乎能将时光凝固,把历史定格。驻足凝望的瞬间,历史的车轮好像向我们滚滚而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西柏坡,感受这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来到石家庄,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外国朋友都会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西柏坡村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在中国命运的转折关头被历史所选择,成为与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齐名的红色革命圣地。自此,“西柏坡”这个名字,与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与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光耀中国革命史册。

参观河北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寻访河北红色之旅①)(1)

西柏坡。长城网记者摄

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坐落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1947年7月,中央工委的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全国土地会议,标志着中国革命迈出了向全国进军的步伐。1948年的5月27日,党中央、毛主席来到了西柏坡。在这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筹帷幄,展开了与腐朽的蒋家王朝战略决战,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胜利。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5A级景区。

西柏坡,原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有100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当时距西柏坡仅90公里的华北重镇石家庄(原名石门,现为河北省省会)已攻克,直控京广铁路,石家庄成为华北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的领导中心。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于5月26日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齐集于此。

参观河北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寻访河北红色之旅①)(2)

西柏坡。资料图

西柏坡面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依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这里,在绿树之间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围着一簇太行山区普通的白色民房。这个原中共中央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中设防空洞,五大书记旧居和其他机关用房沿山周围而建。所有房舍,大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均为土坯垒筑,其墙面以白灰粉刷,显得洁净而雅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为四间小平房,地处大院东部,是当时中央机关自己动手修建的。作战室的墙上挂有大型军事地图,指挥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的作战命令,就是从这里下达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生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周恩来副主席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

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原为农民住宅,曾被日寇烧得残破不堪,后经多次修补。该房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设有警卫室,甬道西边有磨盘和猪圈。夏日里,毛泽东同其他领导,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商讨军国大事。北院西房三间,两间为家属住房,一间为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两间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办公室内现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泽东使用过的原物。在这里三百多个日夜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著作,仅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报》的报头也是在这里题写的。

在大院的北部,有一处惟一用青石砌成的房子。三个高大的拱形窗户,与石墙相间,就像三眼并排的石窑洞。一明两暗的三间北房窗户大,采光好,彼此相通,中间为会客室,两边是办公室和寝室。这是朱德总司令的旧居。这本来是给毛泽东安排的住房,是由陕北绥德的老师傅来此修建的。当毛泽东被请到“窑洞”时,他却说:“这房子不错嘛,还是陕北窑洞的样子。这儿环境也很好。为了工作方便,我住前边就行了!朱总司令上了年纪,他住在这儿不更合适吗?”二人让来让去,结果“毛宅”成了“朱宅”。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大院西侧,原为机关大伙房。大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3月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柏坡展览馆,面积3344平方米。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西柏坡还建有纪念碑、领导风范雕塑园、西柏坡石雕刻园等。今天,西柏坡已成为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柏坡旅游景区

参观河北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寻访河北红色之旅①)(3)

西柏坡。长城网记者摄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镇区中心位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次达50万之多。西柏坡距北方小桂林天桂山30公里,距佛教圣地五台山90公里,距避暑圣地驼梁70公里,距中山国古都遗址35公里,距温泉疗养度假村40公里,是辗赴以上旅游景点的中转站。镇党委、政府借旅游业迅猛发展之势,修建了西柏坡森林公园,栽植绿化、观赏及各类经济树木180万棵。并在公园内增辟赶考、回归、科苑、十二生肖园等景点24个。景区内空气清新,百鸟鸣啾,柏坡湖碧波荡漾,帆影点点,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同时,还修建了占地300亩,拥有110多个品种,30,000余株牡丹的西柏坡牡丹园,每年的4—5月牡丹盛开时,举办牡丹节。

主要旅游景点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12处。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柏坡陈列馆

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共12个展室。展览内容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于会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半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西柏坡石刻园

坐落在三面环水的柏坡岭上,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1997年对外开放。该园在建筑设计上汲取了古典建筑和南方园林的特点,碑廊迂回,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园名系薄一波和舒同的墨宝。其中镌刻着老一辈革命家、社会各界名人、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320余幅。

西柏坡纪念碑

位居停车场南侧、纪念馆后的山顶上。总高度为20.5米,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碑文是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五位书记铜铸像

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均高2.5米,青铜铸像,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景。

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园

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园内花草、雕塑相间,更有伟人寄语青少年的名言警句,革命传统和时代文明浑然一体。

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

由国家安全部、河北省安全厅、西柏坡纪念馆共同建设的。展览面积770平方米,图片114副,实物85件,文摘22段,动态模型7个,场景复原3处,艺术浮雕1组。该展览充分运用博物馆学的最新理念,通过虚实对比,动静结合等综合设计手法,采用多媒体、凹面镜成像、幻影成像等陈列形式深刻诠释了我党隐蔽战线的斗争历史,整个展览融教育、思想、科学、艺术于一体。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参观河北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寻访河北红色之旅①)(4)

1949年3月5日—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彪炳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长城网记者摄

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

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之前的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务必”为核心、由革命精神、民主精神、“赶考”精神三个方面组成。在此基础上,西柏坡时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治国理政的法治精神等,这些内容的挖掘,丰富了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

奏响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燕赵强音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里程碑,西柏坡精神是河北的人文优势和富贵的精神,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不竭动力。把弘扬西柏坡精神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结合起来,弘扬西柏坡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会全会精神,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国梦”、“河北梦”而奋斗,才能做好赶考答卷。

今日西柏坡

参观河北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寻访河北红色之旅①)(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77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大型铜雕。长城网记者摄

如今,往日的小山村因修建岗南水库被没入水底,但在柏坡岭上复建的中共中央旧址,仍可以让我们看到当年的情景。那一座座不起眼的农村土屋,是领袖们的办公室和住所,简陋的桌椅边,昏暗的油灯下,我们似乎仍能看到他们夜以继日工作的身影;在中央军委作战室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我们依稀能听到“嘀嘀哒哒”日夜不绝的电报声;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中央机关大伙房里,毛泽东告诫全党“两个务必”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仿佛仍在回荡……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的十个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却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也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如今的西柏坡,满坡苍松翠柏,到处绿地鲜花,依坡的一湖碧水更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秀色。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瞻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

西柏坡,这张红色的城市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底蕴,彰显了她独特的魅力,是河北人永远的骄傲。

(据中国文明网、长城网、石家庄日报等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