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爱因斯坦代表了人类在科学方面所能企及的智慧上限,那么莎士比亚无疑代表了人类在文学领域所能抵达的才华之极致。

这位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以及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并肩的伟大人物,其作品之永恒魅力,历经400余年,不仅丝毫不曾减损,反而日见崇高。

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这400年来无数个被莎士比亚感动和惊艳过的人们心中,莎士比亚又有着多少个不同的模样?

4月23日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日。本期读书版,三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莎翁粉丝,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分别写来了他们有关莎士比亚的珍藏记忆……

向莎翁致敬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纪念莎翁逝世400年)(1)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多数国人无法深入了解他的作品

莎士比亚著作目录

喜剧: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烦恼、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历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理查三世、亨利八世、爱德华三世

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罗密欧与朱丽叶、朱利斯•凯撒、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帕特拉、科利奥兰纳斯

传奇剧:泰尔亲王伯里克利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两个高贵的亲戚、诗歌、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凤凰与斑鸠、情女怨、挽歌、十四行诗、在冬日阳台的火炉边

我吃着一罐巧克力,读着《终成眷属》

摘录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错织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的过失的鞭挞,才不会过分趾高气扬;我们的罪恶又赖我们的善行把它们掩盖,才不会完全绝望。

——《终成眷属》第四幕第三场

30岁之后,我就不过生日了,目前唯一能清楚记得的、也是我最爱的一份生日礼物,来自16岁那年,爸妈送我的那套《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朱生豪译本。

六本厚厚的大书,封面像舞台上的帷幕那样红,我一路把这套沉重的书从书店抱回家,脸上放着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读着他。那横亘在我们之间的400年光阴和文化种族语言的所有差异,在他华丽、智慧、机智无比的字里行间,统统化为乌有。

我至今都记得那个冬日的下午,我坐在按照当时刚刚流行的装修方式、用木框和玻璃封闭起来的小阳台上,望着屋后一片肃杀的山林与铁路。寒风从水泥缝里悄悄透进来,但我身边有一只蜂窝煤炉,炉火把这间简陋的阳光房烘得暖暖的。我坐在小方桌边,手里拿着一罐双色巧克力(黑色 白色),一边用小勺从塑料罐里挖着吃,一边入神地读着《终成眷属》。

甜蜜的味觉和沉醉的阅读感受结合在一起,配上冬日荒凉的美景和温暖的小屋,构成了那个下午近乎完美的回忆。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稍纵即逝,却能从此定格在岁月中,不被日后生活的黯淡现实所感染。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样的时刻,对于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来说,就是永恒。

在《终成眷属》里,痴情的平民女子海丽娜,深深爱上了收养她的伯爵夫人的儿子。但花花公子勃特拉姆根本看不上出身低微的她,哪怕是她治好了国王的顽疾,被国王许配给自己也无济于事。最终,海丽娜完成了两个“不可能的任务”之后,才换得目瞪口呆的丈夫回心转意。

16岁的我正是情窦初开,深深为海丽娜的痴情所感动:“我知道我的爱是没有希望的徒劳,可是在这罗网一样千孔万眼的筛子里,依然把我如水的深情灌注下去,永远不感到干涸。”

还有国王对她的祝福:“你的生命是可贵的,因为在你身上具备一切生命中值得赞美的事物,青春、美貌、智慧、勇气、贤德,这些都是足以使人生幸福的。”

10年之后,在人生和情感上经历过起伏之后,再想起《终成眷属》时,印象深刻的,是勃特拉姆的薄情与善变。我会想:纵使这样在一起了,他们会幸福吗?海丽娜会不会最后依然伤心离去,或是在无爱的婚姻里孤独终老?

一转眼又是将近10年过去。如今的我,已不再为海丽娜感到不值或担心。我相信以她的智慧和勇气,要么会赢得勃特拉姆由衷的敬爱与忠诚,要么看透这个曾经错爱的男人,潇洒地开始一段美丽新生活……

每个人都将走上他注定要走的那条路。在莎士比亚的那个世界里,在我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人性的善恶丝线始终不断地交缠编织着,缓缓伸向未知的远方。

文/Alexis

初一的那个暑假,那个凉爽的黄昏

我走进书店,站着读完《雅典的泰门》

摘录

哪一个人不曾被人败坏也败坏过别人?哪一个人死了能够逃过他的朋友的讥斥?我怕现在在我面前跳舞的人,有一天将要把我放在他们的脚下践踏;这样的事不是不曾有过,人们对于一个没落的太阳是会闭门不纳的。

——《雅典的泰门》第一幕第二场

初一那年的暑假,语文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沓报纸作为暑期作业。在这些挑选过的报纸上,印着的不是新闻,而是一些名著介绍、美文赏析、名作选段等阅读材料。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读一张,并做笔记。

我不情不愿地打开了报纸,但是每当读到有趣的段落,还是不知不觉被其吸引。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的正是莎士比亚戏剧。它并不寻找最著名的悲喜剧,却单挑出一部相对冷门的《雅典的泰门》。《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讲述富人泰门乐善好施,广布钱财,结果被人们利用,落得囊空如洗、悲愤弃世,是一个好人没有好报的故事。

读了那篇短短的背景介绍和节选的一小段译文后,我被泰门的命运深深打动,觉得这位善心人真是太倒霉了。同时也发现:之前在我心目中非常“高冷”的莎翁大人,笔下的故事原来和我童年时读过的那些善恶分明的童话没有什么区别啊。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来到离家不远的书店,找出莎士比亚全集,站着读完了《雅典的泰门》全部译本。

我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黄昏,我靠着书架,手指因为握书太久而微微发麻,泰门的悲吟回响在我的耳边,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里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正在生长,我模模糊糊感到:这不是能一言以尽的故事,里面蕴含了人生难以言说的太多神秘……

上高中后,读了历史,对《雅典的泰门》有了更深入的背景解释:泰门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牺牲者,文艺复兴对金钱和人性的解放,也让人性的罪恶凸显,云云。为了考试,我让自己记下这些解读,但在心里,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当年的我所理解并为之感叹的那个泰门,才是莎士比亚想要表达的样子——那个宅心仁厚,却无辜地被欺骗、被伤害的泰门,他的死就是他个人的悲剧,与其余的一切无关。

我觉得,无论是索取还是给予,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动机是否合理、分寸是否合适。泰门毫无原则的慷慨,导致人们对他的索取心安理得,终于渐渐失控。

其实《雅典的泰门》在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里,总体评分不算高,因为它是一部合著剧,也是没有完成的作品,相比著名的“四大悲剧”对人性的复杂揭露,《雅典的泰门》当然粗浅很多。

但与,对于我而言,这部剧是我踏入莎士比亚世界的第一个“阶梯”,它为曾经那个年少无知的我,打开了窥探人性的一扇小小窗口。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回忆,我始终无视它的瑕疵,只感谢与它的相遇,更感谢它在我的阅读之路上奠定的基石。

文/鹿鸣之什

去看一场真正优秀的演出吧

他笔下的一切都会活过来

摘录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终结这段古怪的多事的历史的最后一场,是孩提时代的再现,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口味,没有一切。

——《皆大欢喜》第二幕第六场

直到今天,每一次当我在剧院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即使我能提前背出演员们的每一句台词,在我心底,我依然会无法抑制地希望看到——哪怕一次也好:在罗密欧喝下毒药之前,朱丽叶能及时醒来……

甚至在他喝下毒药之后也可以啊,我在心中呼喊:让这对恋人在阴阳永隔之前,说上一句话,就一句话!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我读到的第一部莎翁戏剧,当我读到他用“抑扬格五音步”写出的那些优美句子和古雅字词时,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哇,还真有人这样说话吗?太动听了!”

13岁那年,我看了一部校园青春片,名叫《我恨你的十件事》,讲一个男生为了约会他暗恋的甜心女孩,不得已还要应付她那位彪悍姐姐的故事。我很喜欢那部电影,但过了好几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剧本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驯悍记》。

总之,我就这样不知不觉成了莎士比亚在这个地球上无数粉丝中的一员——400年来他究竟拥有过多少粉丝呢?我很想知道这个数字。

进入Asuza Pacific University(编者注:阿兹塞太平洋大学,在洛杉矶附近)后,我选择了创意写作专业,其中一门必修课就是研读莎士比亚戏剧。

我想尽我所能地接近他。大学二年级暑假,我专程飞往英国,去Stratford-Upon-Avon瞻仰他的故居。我走过他当年走过的街道,和埋葬他的那座小教堂,满怀敬仰地浏览历代名人在此留下的签名纪念;我还去了环形剧场,在里面看了一场《理查二世》。

但我说不上来自己当时有多享受那场演出,似乎不是所有的莎士比亚作品都能打动我。在我和这位伟大的行吟诗人之间,始终横亘着400年的漫长光阴。

但是后来,当我在洛杉矶看到了一出被大幅改编的《皆大欢喜》之时,我猛然意识到:莎士比亚在我的心目中竟然如此神圣而重要。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我发现剧中竟然有那么多细节和台词被导演改得五花八门之时,我简直气得发疯。天哪,他们竟然把我最爱的那句“世界是一个舞台”说成“世界是一台电视机”!才演了一半我便愤怒地冲出了剧院,气呼呼地自言自语:“这是亵渎!”

在那之后,我走遍了洛杉矶的大街小巷和每一家剧场,寻找一场令我灵魂出窍、令我感到与莎士比亚心意相通的完美表演。

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傍晚,我在好莱坞的一家小剧院看到那里在上演《仲夏夜之梦》。从忒休斯和希波吕忒出场的那一刻开始,到小精灵迫克吟出最后的结尾致辞结束,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感到自己完全置身于那个有着林中仙子的希腊世界,从头至尾,如醉如痴……

如果你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文字,感到似乎并没有那么吸引你的话,去看一场真正优秀的演出吧,他笔下的一切都会在你眼前的舞台上,在那些和你一样生活在现代的演员们身上活过来;所有那些精彩的故事,仿佛从400年之前开始,就从来不曾落幕……

文/Zach Baker【美】

纪念莎翁的两本新书/

1.《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英】尼尔•麦克格雷格

前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以及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的新作——《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麦克格雷格独辟视角,挑选了来自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的20件馆藏文物作为线索,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真实细节。

2.《时间之间》

【英】珍妮特•温特森

该书是一个包含七部作品的全新纪念系列的开篇之作。故事改写自莎翁剧作《冬天的故事》。,这本书中,女作家将原著的故事背景转移到当代美国,通过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进行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