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志气叫做“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一作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整首诗满含豪情壮志,给人一种霸气磅礴的感觉。不过,有些人也会感到疑惑,这楼兰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何与中原结下如此大的仇怨?不然怎会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

除了这个誓言外,王昌龄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诗“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同样也是针对楼兰的。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图片来源于网络:楼兰古国一角

除此之外,在杜甫和李白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出现过“楼兰”的身影。例如杜甫所作“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眼就能看出腾腾杀气。

不仅是唐朝“斩楼兰”,就连到了宋朝乃至明朝,楼兰仍然出现在诗人们的作品中。例如宋朝词人辛弃疾所作“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祯卿,也曾写过斩楼兰的诗句“天子绒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

为何经历了这么多王朝,对楼兰的气愤仍未消灭?这楼兰国曾经到底做了什么令人愤恨之事呢?为何“斩楼兰”未曾停歇。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

图片:诗人写诗剧照

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楼兰古国,楼兰最早出现于《史记》,是途径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位于现今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地区。

其实,楼兰仅是一个小国,当时的人口才一万多人。不过,楼兰古国人口虽小,疆域虽窄,但其地理位置却是极其重要的。楼兰古国夹杂在匈奴与汉朝之间的交通要塞上。

也就是说,如果汉朝想要攻伐匈奴,就必须先要经过楼兰国。反之,匈奴若想侵略汉朝,也要经过楼兰国。自然,这样的地理位置虽重要,但是外交关系却极难处理,不知道该站队哪一方。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3)

图片:西汉时期楼兰的地理位置

后来,楼兰国偏向了匈奴。要知道,匈奴明显不是大汉的敌手,为何楼兰不偏向势力更强的大汉呢?

这是因为汉朝距离楼兰古国比较远,而匈奴距离楼兰比较近一些。有句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楼兰在权衡利弊之后,就站队匈奴了。

凡是大汉的商旅经过此地,都会被楼兰国洗劫。这样公然与大汉对抗,自然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非常气愤。于是,汉武帝决定让大将赵破奴领兵出征楼兰。

以大汉的实力,要对付一个小小的楼兰自然不在话下。很快,楼兰王就被大汉的军队俘获了。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4)

图片:匈奴剧照

以大汉的实力,若要灭掉楼兰,也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楼兰距离大汉实在太过偏远,中原王朝难以对此实施管理。就这样,楼兰王在向汉武帝表示屈服之后,汉武帝便将他放回去了。

楼兰很快投靠汉朝,这自然遭到了匈奴一方的敌视。没多久,匈奴也派出大军前来攻打楼兰,楼兰也不是敌手。夹杂在中间,楼兰王很无奈,两国实力都强于自己,无论得罪哪一方都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楼兰王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了匈奴和大汉,以儿子为人质,保全楼兰的安全。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

图片:汉武帝剧照

楼兰王去世之后,汉朝和匈奴都争先恐后的将楼兰王子送回楼兰国,想扶持其登基。因为汉朝距离楼兰实在太远,当汉朝的人马还在半道上,匈奴那边的人马已经抵达楼兰国,并且送往匈奴的王子已经登基继位了。对此,汉朝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新任楼兰王是在匈奴长大的,自然与匈奴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所以新楼兰王也是偏向于匈奴,与大汉进行对抗。此时,汉朝想再次攻打楼兰,但又担心大军远征,恐粮草补给跟不上。于是,只能另想办法。

此时,一个名为傅介子的人站了出来,主动请命,要刺杀新楼兰王。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6)

图片来源于网络:傅介子请命

这个傅介子是个出了名的“狠人”。在汉昭帝统治时期,傅介子出使大宛国时曾杀死过匈奴的使者,引起过轰动。此时,傅介子再次担起重任,可以说大汉对他寄予了厚望。

傅介子一行在抵达楼兰国之后,却遭到冷落对待。新楼兰王对他们态度冷淡,甚至都不曾接见。傅介子灵机一动,想了一计 。

傅介子假装离去,到楼兰边境时对楼兰的翻译说道:“我这次前来身上带了许多宝物,是大汉皇帝要赏赐给西域各国的。不过,你们楼兰王好像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得将这些宝物带回了。”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7)

图片:傅介子前往楼兰剧照

这位楼兰翻译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楼兰王,楼兰王信以为真,连忙召见了傅介子,并设宴款待于他。宴席之间,傅介子将所带的黄金锦绣拿了出来,楼兰王这才放心下来。

一番畅饮之后,楼兰王已有醉意。这时,傅介子对其说道:“大汉天子命我前来有些私事要与大王说。”新楼兰王也不介意,两人走进了帐幕之中。其实这是傅介子的一个圈套,帐幕后早已埋藏了两位杀手。

两人一进入帐幕中,新楼兰王便被杀手给杀死了。随后傅介子带着新楼兰王的头颅出来,说道:“楼兰王与大汉对抗,惹怒了我们天子。我是受命前来诛杀,现在楼兰王已死,当立当初留于汉朝的那位王子为新楼兰王。另外,我们大汉的部队马上就赶到,有谁胆敢反抗,立马杀谁!”

楼兰古代历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8)

图片:傅介子拿出黄金剧照

就这样,那些亲兵卫士都放下了武器,投了降。之后在傅介子的主持下,之前留于大汉的楼兰王子尉屠耆被立为了新一任楼兰王。大汉为了稳定住楼兰局势,以防再生叛乱,还让大汉的军队屯驻到了这里。

而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的故事也流传于后世,得后人赞赏和敬佩。

在唐朝时常与吐蕃、突厥等部落发生冲突,战争频繁。当时的诗人们为了追怀前朝佳话,杀敌建功立业!所以说,这斩楼兰便成为了一个代名词。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