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30,来了。

北京时间2019年9月26日,在无数人期盼的目光中,这款现象级手机终于公布了在国内的售价。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

华为Mate30 最低3999元起华为Mate30 Pro最低5799元起华为Mate30 5G最低4999元起华为Mate30 Pro 5G最低6899元起华为Mate30 RS保时捷设计售价12999元

也许有人会说,这定价并不便宜。

但是和国外售价比起来,每一台机器至少要便宜2000元以上,其中差的最多的保时捷款,国内比国外直降3342元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

但正在我思考要不要转行帮老外代购华为手机时,我看到了另一个更牛逼的东西——

麒麟990芯片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

华为麒麟芯片,被圈内人认为是“震惊业界的新人秀”“改变行业格局的黑马”……

可以说是看着都有点吓人了。

而麒麟990,作为上个月刚刚发布的最新一代华为自家的芯片旗舰,则更加亮眼。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华为手机掌门人余承东甚至说——

“(苹果的)A13芯片刚发布时我们心里也没底,现在来看,我们已经干翻了苹果。”

这句“干翻苹果”,可以说是继“稳了”之后的又一大金句了。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

不过,对于真正了解的人来说,麒麟这颗“华为芯”的商业神话,并不是什么玛丽苏套路的童话故事。

相反,在它的成长中血泪交织、遍布坎坷与非议,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和质疑……

麒麟芯片的发展史,就是浓缩版的华为奋斗史。

只有读懂了麒麟,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华为,也读懂中国的芯片。

1

让我们把日历翻到7年前,回到一切开始的那个时刻。

2012年2月2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一年一度的MWC盛会如期召开。

彼时,乔布斯刚刚逝去4个月,在大众对一代天才的追悼之中,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

谁将成为下一位行业主宰?

这届MWC,也不失时机地定下了这样的主题:

“重新定义移动通信”。

每一个人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那时的余承东与任正非,也在巴塞罗那参展,并曾在他们下榻的酒店大堂有过一场对谈。

今天的我们很难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但从当时的照片看,身着黑色西装的余承东一脸严肃,与西班牙午后懒洋洋的生活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5)

余承东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十指交合。或许,那时的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迎接新一轮的压力风暴。——《华为终端战略》

没错,那之后不久,不详的预兆就化作了现实。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6)

当时,华为即将推出备受期待的第一颗“华为芯”——K3V2

然而,正是这颗号称“世界速度最快、体积最小、发热最低”的芯片,成为了华为D系列手机的噩梦根源。

公布之后也就过了半年,“海思芯片与手机磨合效果不佳”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年初上市、同样采用了K3V2芯片、号称超级战斗机的D2手机表现极其糟糕,彻底毁掉了“华为芯”当时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7)

从大众角度看,这是一块失败的手机芯片。

但是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宏大事业的起点,那它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作为华为的第一款芯片,已经采取了极高难度的四核设计,这在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而作为第一代产品,有短板也是正常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迭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海思团队缺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迭代的时间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8)

今天当我们回看时,我们会发现,这款芯片的出师不利,其实并没有超出华为高层的预料。

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华为从来没有放弃它。

在随后的一系列手机当中,华为哪怕冒着销量扑街的风险,也依然坚定地使用这块问题百出的“华为芯”,其中甚至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Mate系列。

这样的坚持,在当时一度传为笑话,但是如今看来,这意味着华为哪怕在失败面前,也从未被打乱节奏。

如果对于华为来说,K3V2是一次试水,那么接下来,真正的大家伙来了——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9)

麒麟,就此诞生。

从各个反面来看,“麒麟”很明显在对标就是高通的旗舰芯片骁龙系列。

超越高通,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是高山仰止,一个是初生牛犊。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他们的野心不止于此。

第一代麒麟910芯片,尽管和当时的高通骁龙还有明显的差距,但相比于处处是坑的K3V2,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这次的“华为芯”能用,而且确实管用。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0)

然而,“能用”且“管用”,真的就够了吗?

对于华为来说,不够。

于是,在麒麟910立项的同时,一个更激进的方案被推上了桌面:

安逸与平衡不是阶段性目标,我们不能放弃性能表现!

跨越了四核框架的麒麟920,浮出了水面。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思内部对于麒麟920是不是要采取八核结构,有着极大的争议。

在当时的2013年,海思设计的大小八核结构,一旦完成,是业界最先进的结构,可以解决性能与功耗无法两全的问题。

但是,这种结构研发难度巨大,一旦失败,那就浪费了巨大的研发精力和时间,会被对手甩开更大的差距,可谓前功尽弃。

“站稳脚跟”和“大步前进”,哪个选项更适合麒麟?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2)

一时间,海思团队陷入了举棋不定的纠结状态。

而最终,这个不甘安逸的团队还是做出了最大胆的选择,海思总裁何庭波,亲自拍板:

决定了,920就用大小八核架构!

麒麟920与910几乎同时启动了研发,一场崭新的冒险由此开启。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3)

所谓的四核和八核,究竟是什么区别呢?

乍看之下,八核似乎是四核的两倍,但实际上,难度绝不是“乘以2”怎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处理器核心当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是衡量运算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然而,单独核心的性能提升已经越来越难,于是就有人想到,让多个核心整合在一起,通过协同运算来处理任务。

看起来这属于“1+1=2”的简单设计。但实际上,多个核心协同运作是非常困难的工程,属于“刀尖上起舞”式的任务

既要强调性能,也要兼顾功耗发热这些生死攸关的环节,同时还要确保所有核心都能有效协同。

而这一次,华为要搞定的,不是双核、四核,而是八核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4)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当时的海思研发团队,依旧在钻研四核处理器结构,这一下子就要做八核结构,得有多难啊?

但是事实证明,这场冒险是值得的:

麒麟920,一举成为了业界第一个真八核HMP(异构多处理器架构)方案,跑分与实际体验两方面大幅提升。

如果说麒麟910是能用,那么920,则让“华为芯”踏入了“好用”的境界,直接让配备了麒麟920芯片的荣耀6与mate 7成为了手机爆款!

用K3V2做出了试探,用麒麟910站住了脚跟,用麒麟920跃出了第一步.

接着,真正的高潮来了。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5)

麒麟950,登场。

在920已经选择了大踏步前进的方案之后,麒麟950不但没有保守求稳,反而步子迈得更大了。

可惜技术话题太晦涩,我们就简单列一列麒麟950的各项“第一”吧:

1.首次导入16nm FinFET顶尖工艺。2.首次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模组)并进行商用。注意,这是个重点。3.首次商用ARM最新CPU(Cortex A72)和GPU(MaliT880)。注意,这是另一个重点。4.首次自研DDR(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Phy(端口物理层)并商用。5.首次商用自研PMU。6.Modem算法优化,逐步确定了在Modem上稳固的领先优势。7.新一代自研射频芯片Hi6362,支持更广泛的全球漫游。

大家如果有留意这些新纪录中的“自研”两个字出现的次数,就能想象到这款芯片的厉害,以及研发过程中的不易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麒麟却遇到了史上最大的危机之一——

这就是著名的6万台Mate 8“报废门”事件。

这不仅是华为,也是中国手机历史上的经典一幕。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6)

事情是这样的,麒麟950采用了Hi6362自研射频芯片

作为海思的看家本事,这款4G射频芯片绝对是业界领先的一流水准,几乎所有的海思人都对此引以为傲信心满满。

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个胸有成竹的节点上,意外出现了——

2015年秋天,配备麒麟950芯片的Mate 8开始正式投入试产。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7)

一天,一批全新的Mate 8测试机走下了流水线。由于数量确实太多,测试人员顺手把这些手机堆叠在了一起,结果这一堆可不要紧,一个奇怪的情况出现了——

原本工作正常的手机,一旦叠放起来信号立刻失效。

这个bug引起了射频芯片团队的警觉,负责人立刻带领全体人员展开了排查。

经过两个月的钻研,终于发现原来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少镀了一层膜(mask),影响了芯片成品的可靠性,进而导致射频芯片无法正常工作。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8)

确认了故障原因之后,技术团队进行了修正,新版本投产,信号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然而,虽然解决了bug,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Mate 8手机生产完成了,前前后后加起来足足有6万台,这一批问题手机,该怎么处理呢?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19)

其实,这个bug,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

只要用户不把Mate 8当积木堆着玩,这些手机是不会有问题的。

而如果选择报废的话,会损失好几个亿人民币。而且事情如果传出去,会极大地影响消费者对Mate 8的信心。

真的要为了一个小概率事件,来给还未发售的Mate 8挖一个大坑吗?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利润”始终是他们的核心追求。

但是这一次,华为依旧没有让我们失望,海思总裁何庭波再次拍板:

6万台有信号隐患的Mate 8手机全部报废,不进行销售!

至此,Mate 8“信号门”事件正式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0)

就这样,磕磕绊绊坎坎坷坷,但是全身是坑的K3V2,终于结出了麒麟950的硕果。

再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麒麟990了。

麒麟990有多牛逼呢?

这个月初,在苹果平淡的iPhone 11发布会后,一条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

“苹果首次对比华为”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1)

不可一世的苹果,将自己的A12芯片与市面上最顶尖的几款芯片做了横向对比,其中麒麟赫然在列。

这也是华为芯、中国芯,第一次被苹果列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请注意,这里苹果所对比的,是麒麟的上一代旗舰980芯片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2)

而麒麟990,又将比麒麟980领先整整一代。

2

中秋节回家,我和家里人吃饭,聊到华为的新手机。

我妈说,手机再好又怎么样,芯片还不是被别人掐在手里。

我说,麒麟990很牛逼!华为自己做的。

我妈说,真的是自己做的?不是拿别人技术组装的吗?

我这才意识到,可能在大部分人中国人眼里,有两个问题始终没有确切的答案——

第一,中国究竟有没有自研的芯片?

第二,所谓的“自研”,究竟是不是自己做的?

所以,我打算努力地来讲讲清楚。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3)

这个问题本身其实不复杂,但是困难的地方在于,有很多专业名词,很难解释清楚,比如说这个词——

ARM。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4)

用最最最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ARM是一种处理器方案,核心卖点是指令集简单。

目前市面上能叫得出名字的智能手机,不管系统是苹果还是安卓,100%都与ARM这个处理器架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是的,包括苹果在内,也要用到ARM。2007年的第一代iPhone,采用的就是ARM设计、三星生产的芯片。

那么,ARM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5)

打个比方:

(以下可能是你唯一一次可以看懂什么是ARM的机会。加油,老铁。)

假设,华为、高通还有三星这些厂商不是搞手机的,而是盖房子的

那么,这些厂商就是根据自身需求画图纸的设计师,既可以自己画,也可以通过其它手段规划。至于实际施工,就交给像台积电这样的工厂来负责。

那么,ARM,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是施工规范手册的制定人。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6)

房子怎么盖,取决于各位设计师的本事,但是验收标准、建材选择,甚至是“如何定义房子这种概念”这样的基本规则,都是由我ARM来制定的。

除了施工规范手册之外,ARM也会出售毛坯房的图纸,能力不济的厂商可以直接拿来用,能力高的则可以修修改改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不过,因为图纸非常复杂,小心玩脱噢。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有进取心的厂商都经历过这样三个阶段:

“拿图纸——自己研究尝试修改——攒够技能点开始自己画图”。

然而,无论图纸怎么变,最基本的施工规范,制定人依旧是ARM。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7)

但是,倘若ARM突然翻脸,宣布不再提供新版的施工手册,那怎么办呢?

根据行业规矩,以前付过钱的授权,还是能继续使用的。但问题在于,新的毛坯房图纸,以及新手册当中的改进内容,肯定就无缘接触了——

也就是说,更结实更轻便的新砖头拿不到了,只能勉强继续用以前的老砖头凑合。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8)

当然,肯定也有同学表示不服:不就是几块砖头吗?我山寨一批不也是一样能用?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ARM新手册里的新标号砖头都有专利,山寨盖出来的房子铁定属于违章建筑,关上门做钉子户自己住住还行,打开门放上国际市场开卖肯定是要吃官司的……总之就是得不偿失,很不推荐。

好了,看完盖房子,让我们回到手机行业:

以目前的技术水准来看,华为应该处于哪个水平呢?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29)

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层——“修改毛坯图纸”已经不在话下。

第二层——“抛开ARM的图纸自己画”,不少细节都在侧面证明华为有那个实力。

而最后一层——“彻底甩开ARM自立山头”,那就是个微妙的问题了。

如果你非要说,一定要彻底甩开ARM,“华为芯”才能彻底算是“自研”的话——也行吧。

只不过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一个“自研”的芯片了。

所以呢,我们不如还是不要去纠结ARM,而是来看看除此以外,华为的自研水平究竟如何。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组图: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0)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1)

麒麟990的CPU和GPU依旧来自ARM,算不得自研。

不过别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2)

世界领先的内置5G基带。这点不用多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对手,值得引以为傲。

华为自研。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3)

传说中的达芬奇架构NPU。华为AI战略的重要落脚石。

这一次的Mate 30手机,有众多鬼斧神工到近乎匪夷所思地步的卖点,例如隔空操作、超高速摄影以及视频多人分割等技术,背后都离不开这个模组的支持。

华为自研。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4)

图:Mate30 隔空操作演示视频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5)

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 图像信号处理)模块。

华为自研。

也就是说,尽管在处理器核心方面依旧离不开ARM,但在外围关键模块方面,麒麟990的自研比例已经相当可观。

而且,这些模块的性能也相当出众。

以最后提到的ISP图像信号处理为例:

华为之前的P30手机,因为出类拔萃的拍摄性能,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

而如今的Mate30怎么样呢?

我们打开权威的手机拍摄排行榜DXOMARK,就能看到最新的排名——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6)

华为Mate 30 Pro 以121分的历史最高分,超越华为P30 Pro和三星Note 10,是当之无愧的宇宙第一拍照手机

说起来,P30 Pro在去年因为拍照功能大火以后,我就发现一个现象——

在各种各样的抽奖中,终极大奖都已经不再是iPhone,而是纷纷改成了P30 Pro。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7)

图:淘宝第一主播薇娅在直播间中用华为P30作为终极大奖

是的,抽奖中的“终极大奖”,就像一个皇冠。它意味着你是如今全中国人,最想得到的东西。

从iPhone 4s出现之后的很多很多年里,这个皇冠一直属于苹果

直到去年,这个皇冠第一次属于华为P30

而今年,这个皇冠会属于谁呢?

3

一个很显然的结论是,皇冠不会再属于苹果。

作为史上上热搜时间最短的一次发布会,苹果的iPhone 11系列,实在是缺乏惊喜。

缺乏惊喜,还不是主要问题。

缺乏5G,才是主要问题。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8)

在这一代苹果旗舰机中,我们竟然没有看到5G功能。

这不仅是苹果在技术上的短板,也是战略上的短板。

核心就是一句话,苹果自己没有掌握5G芯片技术。它的选择,只能是从高通、英特尔或者三星,这三家中间购买。

问题是,苹果和这三家核心供应商的关系,都非常微妙。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39)

高通呢,和苹果已经打了2年的专利官司了,而且不是一场,是在全球多个国家打了几十场;

在打官司期间,苹果的基带芯片是靠英特尔供货的,但是英特尔在通信领域技术一向一般

而三星,虽然苹果是它多年的大客户,但是苹果自己也很警醒,如果过多的核心部件都是从三星采购,那不是变成三星组装机啦?这对于苹果来说是很危险的。

总的来说,苹果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于是5G研发就落下了。

目前,苹果和高通的关系已经和解,苹果也收购了高通的一部分基带业务股权,开始自研。

但是落后,却已成事实。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0)

而在这一点上的落后,是致命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体验文章,讲我体验了一周华为5G的经历。

我们目前可以体验到的5G应用还非常有限,所以如今的我们,其实无法想象两三年以后,5G全面铺开后的生活。

但是在那一次的体验中,我自己尝试了一次华为手机的“云办公”,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惊艳——

为了实现“云办公”,我准备了如下工具:

拓展坞一个,注意上面的接口。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1)

插上HDMI线,连接成功!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2)

插到手机本体,连接成功!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3)

键盘的无线接收器,连接成功!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4)

投影仪连接成功!

使用华为的云电脑系统登陆!

电脑桌面出现在手机和投影上!

随意点开一个软件——比如WPS表格,成功!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5)

看吧,这就是云电脑!

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么一个画面:

《唐人街探案2》里的黑客Kiko,随手摘下一堆配饰,组成了一台电脑,可以说是神仙操作了。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6)

而云办公,只是5G时代众多新体验的其中之一。

除了各种“测速跑分就是快”的炫耀,和“睡前忘记关闭5G网络,醒来发现流量费刷掉一座房子”的刷屏笑话之外,5G最重要的变化,是将深刻改变我们将来的生活,而且是以我们如今无法想象的方式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7)

手机还是以前的手机,但只要网速给力,你可以用这台手机连上云端,然后在云端的虚拟平台上,用云端的运算能力在线用电脑。

这下应该明白为什么华为如此看重5G了吧?

只要网速足够给力,哪怕那些国外厂商封锁技术不让我们用新的CPU,利用云端虚拟主机和5G移动网络,完全可以把市场支撑到到自研CPU完工上市那一天!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8)

尾声

作为华为的粉丝,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密切地观察华为的动向,也坚定地支持他们。

但是也是因为这样,也许我比一般人,更了解华为的困境

Mate 30和麒麟990,足以用世界顶尖来形容。

但是在这背后,摆在华为面前的局面,依旧是那四个字——如履薄冰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49)

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友商。甚至也不是因为川普

2016年6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了一篇叫做《华为能否走出战略无人区》的文章,引用了几段任正非的发言: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任正非

一方面,经过30余年的拼搏奋斗,华为距离全球科技领袖企业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但在另一方面,登顶之后的华为,应该何去何从?

高处不胜寒。

全世界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站在那个位置上,面临的都是一片迷茫:

前面已经是没有路的无人区,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范例,甚至连摸着过河的石头都没一颗,从理论到实践全是未知数,“前途未卜”并不是弱自己声势的气馁之词,只是当事人的坦诚相对。

因为美国的封锁,“选择前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提前成为了华为的必选项之一。但即使没有封锁,华为原本也已在无人区之中。

华为mate和iphone比较(一次看懂华为Mate30为啥)(50)

就在前几天,任正非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华为的6G研究也是领先世界的,预计6G技术10年后才会开始投入使用。

10年后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预知。但是华为已然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方式,做着可能的布局。

答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双眼来见证吧。

任正非很崇拜毛,而华为的故事,也常让我想到毛的三句话:

和友商竞争,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被川普制裁,是与地斗,其乐无穷

如今,华为已经来到了第三个阶段——

与天斗,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