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特别在朱元璋到朱棣这段时间,国力蒸蒸日上,海清河晏,周边小国在朱元璋父子的强力压制下,纷纷臣服。朱元璋和朱棣并不是保守的君主,对疆域以外的未知世界,也充满探索。例如,朱棣曾派郑和远下西洋,和南洋诸国建立和平友好的交流。而比郑和更早,朱元璋时期,也曾派遣爱将出海,此人在海外飘扬38年,建立了独立的亚洲国家,临死的遗愿是愿意将这个国家加入中国,并且将他葬在大陆。此人,名叫黄森屏,而他建立的国家,就是文莱。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1)

朱元璋出身低微,从红巾军士兵做起,最后建立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手下,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开国将领,例如徐达、常遇春等人,当然,还有一些名气不大的将领,例如,有一位叫黄元寿的,此人比朱元璋小了10多岁,在小一辈的将领中,虽然比不上李文忠、蓝玉等人,但也还算出色。

明朝建立后,黄元寿被派往老家福建泉州,主要负责当地的抗倭斗争。两年后,他被派往中国南海,在森屏滩成功阻击倭寇,立下战功。朱元璋欣赏黄元寿的才华,特旨以他立功之地为名字 ,给他赐名为黄森屏。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2)

黄森屏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为人忠孝,沐英等名将对他都较为认可,连太子朱标也对黄森屏赞赏有加,有意培养他为将来所用。洪武八年,中国西南边陲著名的要塞之地——云南腾冲有战事发生,在朱标的建议下,朱元璋派遣“年轻有为”的黄森屏前往腾冲,黄森屏稳扎稳打,连战连捷,被视为军事天才。

紧接着,朱元璋召见黄森屏,在南京,朱元璋给黄森屏一项特殊的任务,去南海的婆罗洲探险,因为根据隋唐时期的说法,婆罗洲遍地黄金,是最富有的土地。但婆罗洲位于南海,此去不知几年才能返回,所以朱元璋选中了年轻有为的黄森屏出海。朱元璋不仅给黄森屏派遣2000多名精壮的水军士兵,还允许黄森屏带上家眷一同出海。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3)

黄森屏的船队有30多只大船,浩浩荡荡驶向婆罗洲。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地理位置在文莱和澳大利亚中间。不曾想,黄森屏的船队在即将达到目的地时,遭遇海啸,船队被毁,伤亡过半。当地的统治者是渤泥国,渤泥国国王马合谟沙得知黄森屏代表大明朝而来,不仅盛情款待了黄森屏等人,还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

其实,渤泥国之所以如此厚待黄森屏,一方面是对大明朝的敬畏,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黄森屏的力量来抗衡其他势力。因为当时印尼和菲律宾的部分势力,都在伺机侵袭渤泥国。黄森屏一方面帮助渤泥国屏退外敌,另一方面暗中寻找黄金,但当地土地虽然肥沃,但并没有什么黄金。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4)

32年后,渤泥国国王去世,他的儿子继位,黄森屏担任摄政王,权倾朝野,是渤泥国的实际控制人。在此期间,黄森屏每天梦想的事情,就是建造大船,返回明朝。4年后,黄森屏正式担任渤泥国国王。经过两年的准备,黄森屏终于踏上了返回明朝的舰队,回到明朝的土地。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5)

从出海到回国,历经38年,从30岁的壮年将军,转眼间变成了白发归人。大明皇帝朱棣听闻黄森屏归来,急忙召集大臣们,问问黄森屏是谁,可惜,知道他的人已经很少,38年过去了,大家都以为,当年出海的黄森屏,早就死了。

黄森屏回国只带了150多人,包括他的全部家眷。他向朱棣提了三个请求:其一,将渤泥国并入大明版图,让婆罗洲成为中国领土。其二,请求朱棣封寡妇山(东南亚最高的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其三,自己虽然是渤泥国的国王,但请朱棣允许自己死后葬在中国大陆。

战争死的最可惜的将领(著名将领飘洋海外38年)(6)

​面对着三个请求,朱棣只答应了后面两个,第一个没有答应。因为朱棣认为,渤泥国太远,没有什么价值。当年底,黄森屏死于南京,朱棣让他的家人返回渤泥国,并且允许渤泥国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不是直属领土)。渤泥国,就是后来的文莱。文莱的人均收入排名亚洲第一,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这源于黄森屏的开创治理,华人造福了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