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上说,兴趣是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对有兴趣的东西,必然引起大脑有关部位的积极活动,而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则会越来越感到枯燥,心里产生厌烦情绪就会引起大脑的抑制,学习效果就自然不会好。有了兴趣,不但可以提高课内学习效果,而且会有效地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对于兴趣的重要作用有精辟论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于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对学习有兴趣则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对某一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是一开始学就有,往往是从无到有,从淡薄到浓厚,从不稳定到稳定,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那么,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2)

一、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告诉学生:要想保持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就要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感兴趣地去做一切该做的事。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数学没什么用,而语文又太乏味,似乎只有历史还有点意思……但为了系统地掌握知识,每拿到一本新书,就不要有畏怯的感觉,而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对这门课的兴趣,不要抱着索然无味的态度或厌倦的心理去打开书的第一页。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感到乏味时,可以在内心说:“这个地方我没有弄懂,再继续学,学会了,一定很有趣。”同时,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总之,要保持学习的兴趣,关键是要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3)

二、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好奇心对激发兴趣的作用

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用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说明好奇心对激发兴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而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作为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这样很有助于激发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4)

三、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来增强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便会体验到“成功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得越多,则求知欲也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浓厚。反之,如果在学习数学时不进行解题,学习理化时不去做实验,学习语文时不去写作,那么,所学的知识便可能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物,学习的兴趣就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也不能持久。

故此,一个高明的教师是非常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在知识讲授时,他会时刻注意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尽量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不作无源之水的说辞;在作业的布置中,无论是课內练习还是课外作业,都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对“未知”进行反复的探求,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滋长并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5)

四、重视利用学生取得的成绩来强化学习兴趣

进步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千方百计使自己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其次,要求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恰当的学习目标。当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时,给予表扬。目标恰当,就容易达到,也容易获得成功感;学生的学习取得进步,心理上感到满足,学习兴趣也会增强。同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鼓励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尽快取得学习进步:其一,“笨鸟先飞”。学习上比别人多花些时间,从勤奋做起,遇到障碍,就要补课,边学边补;其二,“认真”。多一分认真,就多一分成绩,也就多一分兴趣;其三,“不擅长的学科先复习”,对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讨论,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学习有多大进步,兴趣就有多大提高。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6)

五、让学生懂得变换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来增强学习兴趣

当一个人对于一个对象的注意力保持一段时间而感到疲劳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休息。但对于一个正在积极思维的学习者,要使脑子完全“安静”下来往往不大容易。因此,也可以通过适当变换学习的内容或方式来代替被动的休息。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交换工作就等于休息。”这从生理上说,是符合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规律的,它可以让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相应得到休息,而不致过度疲劳。例如,科学著作可以与小说交替阅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可以交替进行。

教师告诉学生,变换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也就是经常输入新的刺激,可以保持学习的新奇性。比如,课余练习书法,也能给人以愉快和休息;学外语感到厌烦的时候,此时把书搁下而去听听录音,或暂时不做课本的练习而去翻翻辞典,等等。变更学习内容,要与自己兴趣大小的变化相适应,这是防止兴趣衰减的有效措施之一。如近几天自己对物理学兴趣较浓,就集中全力先学物理,把其它课程搁一搁。待几天后兴趣转移到数学上时,再立即转人数学的学习。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7)

六、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学习心得来引发学习兴趣

一个人如果在学习时,与外界隔绝,“独学无友”,接触不到与自己有同样兴趣的人,那么他是很难有足够的兴趣去长期从事一项学习或研究的。

教师告诉学生,不论是看书还是学习其它东西,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很难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的更多信息,很难真正地把握其重要性。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而从别人的意见中得到启发。因为同学看问题的角度不会与自己完全相同,所以往往能提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新看法,这既可以补自己认识的不足,亦可以把自己的体会磨炼得深刻而丰富。这就使学习者从同学那里获得大量新鲜的信息。

此外,在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之中,各人的情绪或注意力亦会互相感染。自己的兴趣引起了同学的注意,同学的学习成果及其兴趣又变为对自己的一种激发,使自己产生更大的兴趣与注意。由于每个人的兴趣会有时高时低的变化,当自己兴趣衰退时,同学的兴趣可能正在高潮,看到别人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自己对这问题则会觉得益发有趣,这又能从同学中获得新的动力。此起彼伏,兴趣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经久不息。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8)

七、鼓励学生多提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教师告诉学生,学习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就离不开提问,而且不是泛泛地提问,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自己问,自己答,一问一答把思维引向深入。当一时答不上来时,就要查文献,看资料,也可请教别人,直到寻到答案为止。所以,只要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就有可能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也就能保持自始至终的浓厚兴趣。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9)

八、要求学生发现或建立自己进步的标记,并定期检查落实的情况

学生学习是否取得进展,与兴趣能否保持休戚相关。为此,在学习中每一个人寻找和建立取得进展的标志至关重要。进展的标志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可以清晰表达的,如考试成绩;有些是不太能清晰表达的,比如一些微小的进步、收获,或某种新的启示。对于后者尤其要细心观察才能体会。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抓住成绩较差的学生微小的进步,加以充分肯定,以激励其上进的信心。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学习效果,对自己开始学习时的基础或水平要有详尽的记录,在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要及时总结加以对比。学生只有不断地感觉到自己时而以小碎步缓缓前进,时而又飞腾跳跃、突飞猛进,学习的兴趣才能经久不息。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0)

九、要求学生养成艰苦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管学习内容或形式多么有趣,学是需要下苦功,下力气的,因而就学习过程本身来说总是一件苦事。告诉学生,为了变苦为乐,保持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从一开始学习起就要养成艰苦学习的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重要的是,开头就要习惯于在不好的地方也能睡觉,这是以后不怕遇到坏床的办法。一般地说,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而舒适的生活将来是会带来无限的烦恼的。”读书就是这样,如果养成了在吵闹的环境中专心读书的习惯,即使以后遇到嘈杂的学习环境,也不会被外界的干扰搅乱自己的思想。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必须在自己兴趣最大的时候进行刻苦训练,此时因兴趣大还不至于感到累,等到由新鲜感等带来的兴趣即将减退之际,习惯亦已渐渐养成了。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1)

十、教育学生学会在玩中学习收获认知和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它同健康、营养、教育一样同等重要。学会了玩,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而且还可以玩出许许多多的名堂,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够在玩耍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呢?教育学生学会在玩中学习有以下五点:

第一,玩要适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以学为“主”。告诉学生,要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再玩。如果因为玩而误了学习,就不是“会玩”,而是“贪玩”。

第二,玩要适当。玩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玩耍有危险性的游戏。告诉学生,不会游泳的同学,最好远离深水,以免发生危险。还要注意玩的方式,不要拿尖硬的石块、利器来对扔、打闹,否则,无意间很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还有,玩游戏机、上网的时间决不可过长,等等。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2)

第三,寓学于玩。譬如,女孩子大都喜欢花,告诉学生,在开花的季节,可以到公园、郊外观看、采集花朵。在欣赏美丽花朵的同时,也要注意看一看花都有什么样的颜色。不同花的形状有何区别,花瓣的数量是否一样,花蕊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这样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植物学的知识。告诉擅长运动的同学,可以在一起比一比看谁跑得快,蹦得远,球踢得好。通过玩,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将来说不定还会成为球星呢。

第四,玩中动脑。春天,大家都爱放风筝。告诉学生,到商店买一个虽然很方便,但是自己动手做,则更有乐趣。在做的过程中,还能学到很多物理知识。比如,风筝做成什么样,才能既结实又好看?尾巴多长才可以飞得稳?等等。放风筝的时候可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春天最适宜放风筝?和春天的气温、地温、风向有何关系?如果搞不明白,去查一查有关的书籍,一定会很有收获。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3)

第五,玩后总结。告诉学生,总结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如记日记、写作文。也可在心里想一想,今天玩的时候,方法是否科学?还存在什么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妥当?以后怎样玩才更有意思?让学生把日记、作文、想法让老师看一看,同家长谈一谈,不但会得到支持,而且还能得到指点,今后一定会玩得更有意义,更开心。玩后总结,必有所得。

在玩乐中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很多的知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玩耍中学习,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教师能力及学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校管理感悟集56)(14)

(2022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