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加速中第一季最后一期是什么?全员加速中收官(1)

这是冷眼君的第150篇电视评论

昨晚,《全员加速中》收官,虽然整季只有9期,但是每一期独立而精彩的剧情,以及明星们真实的演出,确实称得上是近年来真人秀制作中少有的精品。在前天“冷眼看电视”的年度盘点中,《全员加速中》也被选入年度最佳综艺的Top10,总之,冷眼君对这档节目还是相当认可的。

当然,对这档节目的评价从开播伊始就一直是鲜明的两派。有的网友将节目批得一无是处,剪辑混乱、不知所云、跳戏,而另一派则像冷眼君一样,对节目表示出了由衷的喜爱,游戏感、NPC、三重是空,真正的游戏人生。其实对于一档节目的评价无所谓对错,只有个人的喜好偏向,所以,冷眼君也没打算用什么观点说服对方,只是借收官之际,再跟大家聊聊这个模式。

不过,整季下来,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在一些规则设计上,剧情的嵌入上,也都有问题,那首先就从昨晚的总决赛这期开始说。

以上就是最后一期的大概规则,在两个小时的节目里,游戏任务非常密集,时空穿越也有些频繁,整期节目的转场次数也非常之多,看得人有些累。其实从一开始加速队员快速被抓的节奏就可以看出,这一期的“番儿”会有很多,果不其然,不仅有加速队员的来回穿越,还有NPC的来回穿越,其复杂程度超过了之前8期的所有任务。

刚才提到了,在原版十周年的特辑中也是采用的是双时空的概念,但是原版中的设置就更加巧妙(欢迎关注冷眼看电视微信公众号,查看“《全员逃走中》10周年特辑的拉片解析”一文)。其中一开始是两个时空同时开赛,一边10人,也就是说,这个双时空的概念最早是隐藏的,而中国版则是一开始就展现得很清楚,原本是可以做出悬念的,但是一早就暴露了,还是没玩好。另外,原版中对于两个时空的合作与对抗展现得非常充分,但是这一点在中国版的设计中却分量不多,重点则是放在了来回穿越上了,不免有些遗憾。

当然,对于单期的这种策划设计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更没有绝对的模板,但是应有的悬念制造、时空与时空之间的细节勾连还是要保证的。记得看原版的十周年特辑,多处细节会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但是中国版的细节亮点偏少,由于流程太复杂,导致整期节目略显仓促。

回顾:整季节目中的几处小问题

由于是国内电视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模式,所以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都显得不够严谨,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从冷眼君个人的角度出发,大概有这几点。

1、整季节目的积分大规则有明显漏洞。在第一期就有交代,全季节目一共9期,前八期为积分赛,累计积分的前20名将有资格进入总决赛。但是问题来了,既然是一个贯穿整季的大积分规则,那么参与的嘉宾就应该固定,这样8期下来,积分才公平。

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每一期的明星阵容都不一样,有的是贯穿始终,有的只是“一期游”。稍微有点常识的观众应该都能明白,想进决赛,那就多参加呗,比如杜淳、贾乃亮、TFboys就每期都到,就算每期的积分不多,累加起来也会很高。最搞笑的是第八期的王宝强,居然一期节目就成为了积分榜的冠军,结果总决赛因为档期原因还没来。所以,节目组其实在一开始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积分规则很快变成了一个伪规则。

2、人物标签的形成漏洞。其实这是因为上一个问题导致的,因为通常来说,一个人物的性格标签的形成在真人秀节目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最少都需要三期节目才能初步形成,也就是重复效应,一个人身上的某种特质被不断重复,一定会形成记忆点。

全员加速中第一季最后一期是什么?全员加速中收官(2)

但事实上,由于很多明星是“一期游”,要么就是很快被抓,人物性格很难被展开,只有那些长期参加的明星才有可能通过节目形成自己的标签。比如“窦三秒”窦骁、“任务粉碎机”杜淳和“易阵风”易烊千玺,这都是通过多期节目积攒下来的人物标签。当然,这个模式可能游戏性的比重会更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真人秀,但是不管怎样,人一定还是核心看点,人的表现精彩与否,直接决定着整期节目的游戏精彩程度,这个道理应该都懂。

3、剧情故事太单一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全季9期节目,应该有7期节目的故事背景是古装剧情,当然这与节目跟于正合作有很大关系。但是要知道,这个模式的原版剧情是非常丰富的,游戏场地也是非常开放,绝不仅仅是局限在影视城的古装片场。还说原版十周年特辑那期,双时空的穿越也是现代场景和江户时代的设置。

坦白讲,节目中的剧情线制作得还是很有水准的,无论是拍摄、画面、构图和颜色,都是电视剧的播出级别。但正是因为这样,就让这一重剧情时空和游戏时空产生了很强的割裂感,加上中国的观众本来就对这个模式不是很熟悉,反差越大,接受就越难。所以应该有一个培养观众的过程,从观众最有可能接受的故事背景和游戏场景进行切入,慢慢再转移到反差感更强的古装剧情中去,也许会更好。

你接受这个模式了吗?

如果单从时间来说,这个模式在日本已经播出超过十年,算不得是新模式了,而且韩国的《Running Man》的创意也源自这个模式。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个模式的概念还是太超前,加上没有深厚的游戏土壤,导致对这个模式的接受非常困难,有些第一期看不懂的观众甚至就直接放弃了。

但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好模式,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导演创意的节目模式。用电影行业的一种说法就是,这个模式是典型的“导演的艺术”,也就是节目看的是每一期的这个“局”是否设计得足够精妙,明星只不过是局中的参与者,是替导演实现这一期精彩的棋子。

总之,对于这个模式的分析,冷眼君已经说过很多了,从个人喜好来看,对这个模式还是非常认可的。当然第一季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相信第二季会更加好看。

(lengyankandian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