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生命定格在22岁,他的笑容却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他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诗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循着雷锋的足迹,既有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等时代楷模,又有“雷锋团战友”“百姓雷锋”“雷锋车队”“雷锋医疗队”“雷锋先锋岗”这样的志愿服务群体,更有无数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如群星闪耀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雷锋精神依旧被代代传颂,犹如一条流淌不息的清澈溪流、一道永远和煦的春日阳光,孜孜不倦地滋润着、温暖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战士永恒的精神)(1)

雷锋精神永流传,因为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精忠报国、知行合一……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地影响着雷锋。纵览《雷锋日记》,雷锋写下的文字与古者圣贤之笔墨遥相呼应。国家危难之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族危亡关头,林则徐奋笔疾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也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历来遵循的行为规范。雷锋也在日记中写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他帮助战友缝补被子,冒着暴雨送妇女和小孩回家,用自己的微薄津贴帮助大嫂买票……雷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举动感染着一代代华夏儿女。

雷锋精神永流传,因为它与红色革命文化一脉相承。雷锋从小就被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鼓舞着。他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汲取革命文化养分,把革命英雄作为榜样:“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要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实际行动中,雷锋也以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来规范和督促自己。辽阳水灾时,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的一百元钱寄给灾区人民;天寒地冻时,他把自己的手套送给身边的老人;深夜急雨时,他用自己的被子、衣服盖在工地的水泥上,保护了国家财产……雷锋精神犹如一座永恒的丰碑,始终激励着人们团结奋进。

雷锋精神永流传,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精神上的旗帜。雷锋用一次次点点滴滴的实践,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从参加农业生产,到当公务员、钢铁厂工人,直至参军入伍,雷锋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总是勤恳踏实、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雷锋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英雄模范,但雷锋精神却早已超越时空,焕发出引领时代风气的独特魅力。

雷锋精神永流传,因为它深刻地展现着人类对美好价值观的追求。虽然雷锋已经离开58年了,但人们对向善向上的追求从未改变。当受到冷遇、不被理解时,人们渴望的是像雷锋那样真诚友善的好伙伴、好战友;当自我懈怠、停滞不前时,人们会想起雷锋那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当遇到不幸和困难时,人们希望得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式援助。雷锋精神不是个别的、具体的道德信条,它蕴含着普遍的道德法则,具有深层次的人性道德基础。提及雷锋的故事,无论老幼都能够感同身受;说起雷锋的事迹,各行各业都能找到相关的契合点;谈到雷锋的精神,每一代中华儿女无不肃然起敬。雷锋精神饱含人性的光辉,聚集了人类对美好价值观的追求,是吸引人们超越自我、努力奋斗的价值高地。

今天,我们迈过2020年的特殊考验,宣告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之际,作为中华儿女杰出代表的雷锋,作为党史中重要财富的雷锋精神,更值得我们内学于心、外化于行。当我们每个人都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日常行为的守则,把“爱岗敬业”放在心上,把“为人民服务”融入日常,把“助人为乐”当成习惯,我们的时代就会拥有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锋精神永流传,学习雷锋一直在路上!

(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会长 马剑)

来源:国防时报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