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人生最大的转折从第二次失宠开始。

华妃下线,皇上决议进甄嬛妃位。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1)

封妃之日,吉服却意外被毁,为了不耽误吉时,甄嬛被皇后设计误穿纯元故衣,皇上盛怒,甄嬛失宠。

可前朝,父亲因“功高”和“正直”被皇上忌惮,又被向来交好的故僚参奏,父母小妹全家因此获罪帝王,被流放苦寒之地宁古塔。

甄嬛放下苦楚和委屈面圣恳求。

却见皇上正思念纯元皇后不能自已,满纸的“莞莞类卿”,这让甄嬛失望至极。

她感慨道:“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2)

甄嬛非但没能救下父母小妹,还将自己的情爱彻底断送。

但此时甄嬛已经身怀有孕,皇上虽不复从前般宠爱她,却很看重她腹中的孩子。

所以,只要甄嬛肯低头示好,复宠是早晚的事。

后来,甄嬛果真生下了公主,圣心大悦。

皇上亲自去看望她,满脸笑意地对她说:“你,还没想明白吗?”

甄嬛别过脸,回答道:“皇上,想让臣妾想明白什么?”

任谁都看得出,甄嬛还在与皇上置气。

但皇上仍耐心地又问了一句:“你已经为朕生下了一位公主,还要意气用事吗?朕已经决定,无论甄家如何,都不会迁怒于你。只要你愿意,朕明日就可以下旨封你为妃。”

甄嬛依旧执拗着性子,冷冷地回复道:“臣妾失德,不敢忝居妃位。”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3)

眼见着皇上这时的脸色已不复初见时的温柔,他敛去笑意却仍压抑着怒火。

他又说道:“嬛嬛,若你肯,你还是朕的宠妃,朕待你还是和从前一样。”

“从前,皇上以为,还能回到从前吗?”

甄嬛说完,皇上的脸色难看至极,那是风雨来前的阴暗。

若是旁人,这一刻就可以官宣下线了,毕竟后宫中从未有人敢如此对待皇上。

可甄嬛硬是对着皇上可怕的威压,又说了许多让人冷汗涔涔的“狠话”,还提出了出宫修行、此生不复相见的要求。

甄嬛对皇上丝毫没有畏惧,甚至对皇上给她的“台阶”也完全不领情,神态、形体、言语、态度,全然不将帝王的尊严放在眼里。

那是帝王,天下的主人,肯如此放下身段,耐着性子好言相劝,实属太过难得。

过去看到这里,我总吓得手心冒汗,甄嬛如此聪慧,此刻怎的如此糊涂?

怎敢不知天高地厚地冒犯天颜,专挑皇上不爱听的说呢?

甄嬛就真的不怕下一刻头身分家吗?

就算自己一心求死,就不怕皇上迁怒父母小妹满门抄斩吗?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4)

后来,经历过很多事情,我再看《甄嬛传》,才有些懂得甄嬛那一刻的放肆。

她与皇上是真心相爱,所以才会在吵架时互放狠话,专拣戳心窝子的话说。

因为只有对深爱之人,那些话才有杀伤力,而杀伤证明在意,越虐越是真爱。

她被杀伤,皇上同样。

只不过她知道她深爱皇上,可是皇上此时还不承认自己深爱甄嬛。

他还以为他对她的爱只因她是纯元的影子。

她们相爱相杀,杀到一个负气离开,一个自请离宫。

我突然在这一刻看明白,原来自请离宫是甄嬛不得已的一次选择。

因为只有带着心伤离去,迎着期盼归来,才能彻底地与“纯元影子”告别,让“甄嬛本人”回来。

这步“不得已”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么甄嬛为何要走这么一步险之又险的棋?

首先因为甄嬛太过骄傲。

甄嬛从入宫之初,内心便认定自己与其他妃嫔是不同的。

最初,她心性高洁,不愿与其他人争宠;后来,她宠冠六宫,却认定皇上待她真心不同他人。

一个骄傲至此的人怎么会接受自己是旁人的替身。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5)

皇后便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设下这样的计策。

并对安陵容说:“就算皇上再肯垂怜,只怕菀嫔也回不了头了。”

只是皇后终究只懂甄嬛的骄傲,不懂甄嬛的韧性。

像甄嬛这样脾性的人,面对如此境遇,要么如同样骄傲的眉庄一般,骄傲地转身,从此皇上是心外人,不爱不恨不在意;

要么便会尽自己全力扭转局面、挽回面子,撕掉纯元影子的身份,让皇上彻底承认爱着的是自己。

那时的甄嬛十七八岁,皇上是她的初恋,是她决议生命所托,“绝不独活”的人。

她当时是爱惨了皇上,所以甄嬛选择第二种。

其次,甄嬛知道只有皇上承认爱的是她本人,才能彻底保住甄家。

槿汐说:“五分相似、五分性情,足以让皇上情动了。”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6)

甄嬛与纯元皇后的相像是太后、皇上、皇后、端妃等众人盖章认可的。

不仅相貌上相似,就连性情与爱好也十分相似。

她们喜欢同样的诗词“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她们同样吹得一手好箫、她们都会跳惊鸿舞,她们都唤皇上“四郎”。

然而,即便再像,终究不一样。甄嬛不是纯元。

因而,皇上可以因纯元而宠爱甄嬛,却不会因纯元而庇护甄家。

甄嬛清楚,只有皇上爱上自己时,甄家才是皇上的岳家,甄嬛的宠爱才能同沐甄家。

所以,触怒皇上离宫虽是惊险,但若能彻底告别过去,再回来时便是新生。

这是属于甄嬛本人的巅峰人生,也是甄家能够平安顺遂的真正保障。

那么,甄嬛如何认定她出了宫还有机会再回来呢?

其实,在离宫时,她便已经布下了棋子,确保皇上不会忘记她,而且时时怀念她。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7)

首先,胧月公主的名字叫绾绾。

甄嬛自请离宫时,对皇上提了一个要求。

她说:“臣妾既想离开,孩儿的姓名就允许臣妾来取吧,请皇上成全。”

皇上说:“好。”

甄嬛抹了抹眼泪,道:“就叫绾绾。”

皇上用质疑的目光看向甄嬛,重复了一遍:“菀菀?”

甄嬛解释道:“臣妾怎敢让公主沿用先皇后小字这样大不敬,长发绾君心,臣妾做不到的就让公主来做吧。”

皇上并未否定。

后来,皇上看向窗外说:“月色朦胧,公主的封号就叫胧月吧!”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8)

胧月是公主的封号,所以绾绾是公主的名字。

甄嬛取了这样的名字给公主,可能有故意斗气、用谐音梗刺激皇上的目的,但其中也不乏真心。

她潜意识里,其实是真的希望能够借由公主绾住君心,让皇上看到公主便想起自己,莫要忘了自己。

其次,甄嬛将胧月公主交给敬妃抚养而非眉庄。

后宫之中,甄嬛最信任、也最亲近的人就是眉庄,可甄嬛却并未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交给眉庄。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9)

原因是,眉庄自假孕之事后,便对皇上彻底死心。

眉庄别说主动去见皇上,就连皇上主动看她,她也会找借口推辞。

公主若养在眉庄身边,能见到皇上的机会就太少了,自然也无法时常提醒皇上想念甄嬛。

而敬妃不同,她虽不争宠,也并非皇上盛宠之人。

但是皇上让她协理六宫,进她妃位,都足以见得皇上对她是信任和看重的。

加上敬妃为人又很善良,数次帮助甄嬛,多番维护眉庄。

她膝下无子,若抚养公主,必定会时常带公主去看望皇上,为公主争个好前程。

且敬妃曾受欢宜香损害,自己无法生育,怀着对甄嬛的感谢。

若得到合适机会,她也必然会在皇上面前不时提起甄嬛,帮她说好话。

再次,甄嬛走时留下所有的东西,唯独拿走长相思。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10)

长相思虽是先皇与舒太妃的定情信物,长相守又在果郡王手中,甚至后来长相思成就了甄嬛与果郡王的姻缘。

但甄嬛会得到长相思却完全是因为皇上宠爱她而赠予的。

因而皇上得知甄嬛带走长相思时,只会想起他们曾经的美好和相知,勾起他对甄嬛的思念和不舍。

所以,甄嬛布了好大一个局,为的就是以自己的身份重返皇宫。

她要皇上真的爱自己,而非纯元的影子;

她要皇上因为自己而厚待甄家,不再疑心惩处。

不过甄嬛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竟会被果郡王打动,忘记最初的谋划,放下皇上而爱上允礼。

不过,命运离奇,后来,甄嬛终究还是回宫,以甄嬛本人的身份复得盛宠。

所以,那晚甄嬛的《诀别书》早已预言后来。

还记得,甄嬛跪在皇上面前,眼中不乏留恋地说着:

甄嬛回宫细节深度解析(甄嬛自请离宫时)(11)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那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诗词。

面对司马相如“弃糟糠而慕少艾”的负心,卓文君细数曾经的美好,又放手一搏。

如果你不回头,我就放手。你若回来,我们白头安老,再不分开。

那是卓文君的最后一搏,又何尝不是甄嬛当时的最后一博。

结果,司马相如回头了。

后来,皇上也回头了,他终于发现他爱着甄嬛,是真爱她的人,而并非纯元替身。

甄嬛赢了,她布的局赢回了君心。

只是,物是人非,曾经最想要赢得的,到后来已经无关紧要了。

更多宫斗、宅斗、权谋剧解读分享,关注@白姐宫斗,给你不一样的深度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