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会昌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1)

话说明初,宁波府有个朱老汉,膝下四子,皆已成家,只小儿媳巧姑能言善辩,百伶百俐,最能干。

朱老汉想让一个儿媳替己当家,为公平竞争,他给四个儿媳出了两题:一、用两样料做十样菜。二、用两样料做七样饭。

其他三个儿媳认为除了生、妙、炖三样,无别的花样下手。只有巧姑走进厨房,忙活了一阵,端出来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盆绿豆煮稀饭。大家不由得竖指赞同,“韭”与“九”同音,加鸡蛋等于十样,“绿”方言同“六”同音,加小米等于七样。

朱老汉对答案极其满意,巧姑当家理事,自己落得个清闲,高兴之余请人书写了一块“万事不求人”的横匾挂在了大门上方。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2)

真是无巧不成书,挂匾这天,县太爷胡一木正好由此路过,见横匾内容,不由得大怒道:“田舍奴,只有我胡大老爷才万事不求人,你算个什么东西?限你三日,办成三件事,若少办一样,我砸了你的横匾!”

吓得朱老汉诺诺连声:“请父母官大人示下!”

胡县令说:“第一件,要公牛下牛犊。第二件,用油把海填满。这第三件么,用布遮住太阳。”说完,气哼哼的打轿而去。

朱老汉可犯了难,三天期限过了两天仍无解决的办法,决定摘去横匾。可巧姑坚决不同意,对朱老汉说:“爹,您今天进城自去喝酒,其他事我来对付。”

第三天,胡县令真的来了,在门外就大吼:“姓朱的,给我滚出来!”引来不少乡邻围观。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3)

巧姑出门从容答道:“禀大人,我公公爹不在家。”

“怎么?他还敢逃避?”胡县令得意的问。

巧姑说:“他哪敢逃避,只是进城生孩子去了。”

“什么?”胡县令惊问,“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生孩子的?”

巧姑沉着地反问道:“大人既知男人无法生育,为何还要公牛生牛犊呢?”

胡县令无言以对,又不能认输,便道:“此件算罢了,还有两件办了没有?”

巧姑忙问:“大人,这第二件是?”

胡县令得意地说:“用油把海填满呀!”

巧姑道:“好吧!先请大人把海水抽干,以便民女填油!”

胡县令面红耳赤,急道:“海水怎么可能抽干?开什么玩笑?哼!”

巧姑笑道:“大人抽不干海水,油往哪里填呀?”

胡县令有些泄气,无奈地说道:“这件也罢了,第三件,用布遮太阳呢?”

巧姑更从容地问:“大人,天有多大?”

胡县令没好气地怒道:“我又没量过,我怎知天有多大?”

巧姑假装为难地说:“大人都不知天有多大,这叫民女如何扯布去呢?”

胡县令面窘如猴腚,一言不发,急忙钻进轿子,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灰溜溜的逃回县衙去了。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4)

作者介绍:孙会昌,男,1970年出生,原籍聊城东阿县。现居济南市平阴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5)

编辑制作:滑溜,本名刘健,教师,憨派文学创始人。在其《滑溜》一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憨则精,精则憨。/ 憨者因为憨走向了死亡,/ 精者因为精走到了尽头。/ 人生不同,/ 人死相通。/ 活着,曾经为一根鸡毛面红耳赤,/ 可以为一个女生舍身忘死;/ 死了,不骄傲广厦千万美女满城,/ 不沮丧与狗为伍娶羊为妻。】

民间故事郑三娃(滑溜书院孙会昌)(6)

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滑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