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说到ERP的核心是MRP(物料需求计划)。MRP打破了传统的库存管理理论(想减少库存费用,必须降低供货率;想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增加库存费用)。运用计算机辅助的MRP系统标志着企业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决裂。而MRPⅡ,已延伸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20世纪90年代,MRPⅡ进一步进化,ERP概念正式形成。

MRPⅡ/ERP发展的5个阶段

1、20c40s库存控制订货点法

2、20c60s时段式MRP

3、20c70s闭环MRP

4、20c80s发展起来的MRPⅡ

5、20c90sERP

(注:20c40s表示20世纪40年代)

本文2500字,预计要读9分钟。

早期库存管理的订货点法

为改变经常派人根据缺料表进行催货这种被动情况,提出的一种预测未来物料需求的方法,但是最终却可能导致库存积压与物料短缺同时出现。

库存补充(原则):保证库存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1)

订货点:库存数量低于订货点时立即进行订货。

安全库存:库存储备不得低于安全库存,其设置是为应对需求波动。

订货点基本公式:

订货点法的淘汰

时段式MRP(物料需求方面)

独立需求项目:某项物料的需求量不依赖于企业内其他物料的需求量而独立存在,反之则称为非独立需求项目。

时间分段:给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加上时间坐标,按具体的日期或计划时区记录和存储库存状态数据。

物料的库存状态记录(包括库存量,已订货量,需求量,可供货量)其关系如下

库存量 已订货量-需求量=可供货量

需求量:当前已知的需求量。

可供货量:可满足未来需求的量。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2)

MRP系统的四个前提,五个假设

前提

  1. 每项物料都有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
  2. 要有一个主生产计划
  3. 计划编制期间必须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
  4. 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

假设

  1. 保证BOM和库存记录文件的数据完整性
  2. MRP系统要求所有物料的订货提前期已知
  3. MRP系统要求所有受其控制的物料都要经过库存登记
  4. MRP系统在计算物料需求时间时,假定用于构成某个父项的所有子项都必须在下达父项的订货时到齐。
  5. MRP系统假定每项物料的消耗都是间断的

MRP数据处理逻辑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3)

MRP数据处理过程

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包括库存量,计划接收量,毛需求量,净需求量。

公式:

某时区预计可用量=上时区预计可用量 该时区计划接受量-该时区毛需求量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4)

闭环MRP(物料与生产管理方面)

闭环的两层含义:

  1. 把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MRP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2.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反馈信息进行计划的协调统一。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5)

经营规划: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

销售与运营规划:确定每一个产品族的生产率(通常按月表示,展望期3~8个月)。

主生产计划:对销售与运营规划进一步分解,确定物料清单各个层次上的物料需求数量和时间。

能力需求计划:平衡和调整由物料需求计划所产生的能力需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其逻辑与物料需求计划逻辑相似。

erp发展的内容(ERP2ERP的发展)(6)

工艺路线:说明自制件的加工顺序和标准工时定额。

工作中心:说明生产资源,包括机器设备和人。

生产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MRPⅡ

把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与基本MRP区分,记作MRPⅡ。

MRPⅡ和闭环MRP的本质区别是MRPⅡ包括了财务管理和模拟的能力。MRPⅡ以现代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来模拟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制造业是普遍适用的。

集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ERP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新一代的MRPⅡ。

Gartner Group关于ERP系统的定义(20c90s)

  1. 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仓库管理)。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离散型制造环境、流程型制造环境)。
  3. 支持能动的监控环境,提高业务绩效(在整个企业内采用计划和控制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能力和图形能力)。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要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关系数据库;第四代语言;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DI)。
ERP的产生背景

20c90s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使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动向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

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战略要求企业的组织为动态的、可组合的弹性结构;要求企业对客户需求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响应。要求企业进行流程重组。

ERP新发展

2000年10月4日,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ERPⅡ新概念,增加了协同商务内容。

协同商务是一种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实时、互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了供应链上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依存。它不再局限于生产与供销计划的协同,而且包含产品开发的协同。简单的说,协同商务就是企业内部人员,企业与业务伙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化交互过程。

小结

从订货点法到MRP,再到MRPⅡ,ERP及ERP新概念,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技术条件紧密相连。未来ERP的发展将实现更大范围的集成,支持以协同商务、双赢机制、和实时企业为特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软件功能上将支持集团管理模式、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协同开发、敏捷制造、价值链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模式重组和系统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