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提问应成为(麻辣提问应成为)(1)

“其他收入’究竟是什么收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资金安排是偏多还是偏少?”、“反恐专项经费能否保证应对形势所需?”、“2015年的培训费预算为何大幅增长?”……

这些是昨天上午各区代表团对11个政府组成部门的预算进行审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受市人大代表的“麻辣提问”,这也是人大历史上的“第一次”。

“麻辣提问”走进人大,既丰富了人大会议本身,又饱满了人大会议意义,因为代表们的提问越是“麻辣”,就越能代表民声,也越能体现民意。尽管某些提问的“麻辣”成分可能或触碰某些部门的敏感神经,或能触痛某些部门的软肋,但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的,只有在“麻辣提问”中消除“敏感神经”和“软肋”,让人民看“两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雾里看花”,“两会”才算“开得其所”。

当然,除了上面所列举的“麻辣问题”,在昨天的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的专题议政会上,还有六个专题同时进行,涉及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城市软实力、城市国际化等。围绕这些主题,委员们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同时也“麻辣”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南京除长江水源以外的江南石臼湖、江北金牛湖两大备用水源地何时建成?南京某些道路堵点是否该从设计上进行分流?城市虽然改造得焕然一新,但部分垃圾中转站却没有调整以至于臭气弥漫太不应该…… 委员们指出的问题有大有小、有点有面,总的来说都是站在民生的立场提出的“麻辣问题”,好在,参会的市委、市政府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都能一一做出回应,有的“麻辣提问”甚至已经有了应对措施和实施规划。

2015年的南京“两会”已然开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家共同“把脉”南京这座城市发展的“两会”。相信有了此次“麻辣提问”的首创经历,南京“两会”必将开出更理想的成效来,它将成为标杆,为以后的南京“两会”的召开了指明方向,为“麻辣提问”成为以后两会的“常态”铺平了道路。

来源:龙虎网 编辑:唐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