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兔子带着我们逃离?
一个叫瓦塔南的中年男人正在开车,他此时陷入了人生的困境——对妻子失去情欲,工作焦头烂额,食欲不佳,脑袋开始脱发,整个状态大概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然后,他在马路上撞伤了一只野兔,他没有逃逸,而是跟着受伤的野兔开始冒险,驶离泥潭般的生活,将城市远远地甩在高速路后。这是芬兰作家阿托·帕林西纳在《遇见野兔的那一年》里所写的故事,一个人在兔子的指引下进入荒野世界去冒险。在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最著名的是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爱丽丝在追逐三月兔的途中掉入了一个兔子洞,从而进入奇幻王国。
同样擅长写中年危机的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四部曲中给主人公取了个“兔子”的诨号,他也在小镇上徘徊着,想要离开既有的现实困境。阿根廷小说家塞萨尔·艾拉在《野兔》中也让一个兔子担任了类似导游的角色,带着新文明的闯入者发现拉丁美洲原始文明的文化魅力。《黑客帝国》中引导主角进入地下世界的是一只兔子,《E.T.外星人》中外来文明在地球上看到的第一个动物也是兔子。总之,兔子们总是能将我们带向意料之外的新世界。
《兔子小史》,作者:达妮埃拉·特拉萨蒂,译者:伍中正,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
所以,为什么是兔子?
在现实中,我们从未见过有旅行者选择兔子作为向导,狗和海豚要比它们靠谱得多。如果想让一个动物在故事中承担某种象征意味,让它带领我们逃离眼下的生活、去新世界冒险的话,那么在自然界中比兔子更具有这种强硬意味的动物有很多——暴风鹱、猎豹、郊狼、座头鲸,甚至是一只普通家养的、但总喜欢趴在飘窗上凝视外界的拿破仑猫,为什么作家们会下意识地选择一只毛茸茸的、可以被老老实实关在笼中的兔子来承担这个角色呢?
兔子不会让你失望
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是当我们想象一种动物时,必然会带着潜在的心理投射。例如我们看到开阔的天空,便会希望自己有一双翅膀,变成一只飞鸟,至于鸟的种类是一只白头海雕还是一只小麻雀,则取决于你想飞到天空征服并攫取某种目标,还是仅仅向着一隅自由空间逃逸。例如文身的人,如果要试图给别人带去凶神恶煞的暗示的话,胸口和胳膊必然要选择蝎子或狼的图案而不是一头小猪。上述故事的创作者们会选择兔子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在兔子的身上唤起了某种共鸣。
兔子是软弱的。它们有着颀长而灵敏的耳朵捕捉声音,却不会发出任何令人心烦的噪音,它们虽然喜欢跳来跳去,但除非你将手指伸到兔牙里面,否则它们不会有主动攻击的行为。当它们蜷缩成一团的时候,浑身变成一个雪白丝绒蛋糕,看起来可以任人宰割的样子,你可以提起它们的耳朵把它们拎到任何地方哪怕是医学实验台上。在自然界里,兔子也是各种捕猎动物菜单上的家常。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形容在公司里忐忑不安、生活陷入泥潭的年轻人?尤其是像兔子一样处于底层的职员们,平日里,他们不得不像兔子一样伸长耳朵捕捉周围的声音,有时,声音会不止一种,这个时候兔子们要决定向左跳还是向右跳,然而,左边可能存在着不怀好意的捕食者,右边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陷阱。对于环境的变化,兔子们总是保持着极高的紧张感。当进行大体力运动时,通常是兔子们逃跑求生的时刻——就像工作中总是在手忙脚乱的加班中表现出对速度的奇高渴求一样。而公司之外的生活中,疲惫不堪的人——如同厄普代克的那个主人公“兔子”——也没有太多的生活选择权,他们的话语总是被忽视,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如兔子般无害,但也如兔子般没有威胁,缺乏地位。这个时候,像兔子一样从麻烦中跳开,或者能像兔子一样在安静的窝里躺着,不受打扰,似乎是许多故事中潜在的一个共同悖论:我们是一只兔子,但我们更希望自己是一只真正的兔子。
《野兔》,作者:塞萨尔·艾拉,译者:赵德明,版本: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
这只是解释了一点它们的形象。还需要解释的是,在行动上,为什么是兔子把我们带向了新的世界。
在野外,兔子并不如卡通形象那么美好,它们通常是生态破坏的制造者,强大的繁衍力让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为己有。也正是因此,兔子在神话和传统中被赋予了繁衍力旺盛的象征。盎格鲁-撒克逊神话中的月神同时象征着月亮与身孕,古希腊神话中的兔子既是爱情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化身,同时也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形象之一——这兴许是兔子形象在柔美与野性并存方面的一个解释。基督教文化中也有“复活节兔子”的说法,其实,《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那只“三月兔”的灵感正来源于此,那是每年兔子们发情的月份,它们会在草原上生机勃勃地奔跑,同时,当兔子们出现在地面的时候,也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将要到来。
当幻想故事中出现一只兔子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会将我们带到哪里,与鹰或郊狼相比,兔子也不会为我们带回任何战利品,但兔子让我们相信,那个旅途的终点一定是温暖而值得期待的。跟随它,哪怕最后只是一场梦境的空欢喜,也不要错过与兔子同行的旅程。没有动物能在这一点上取代兔子的作用。
我们永远不会了解到兔子真正的世界
但即便跟随兔子短小的尾巴,踏上冒险旅程,我们真的可以了解兔子的世界吗?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小说《野兔》中,塞萨尔·艾拉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兔子的谜语:
“什么东西藏得如此之深,非要把地球翻个底朝天才能找到?与此同时,它又是显而易见的,随便一找就容易发现,那会是什么呢?按照这个说法,这个东西应该随处可见,只要去找,或许在这个办公室里就能找到。”
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兔子真实的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兔子想让我们看到的。兔子拥有极强的挖掘能力,最早为兔子命名的拉丁语单词是“cuniculus”,这个词的含义是“地下洞穴”。野外的兔子们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地下,我们几乎永远无法得知它的真实状态。因此,跟随兔子旅行的故事,未尝没有了解自己内心隐蔽的洞穴世界的含义。
不过,并非每次与兔子的接触都会是愉快的。阿根廷小说家科塔萨尔在《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主人公在住所突然吐出了一只兔子,“它是那么的弱不禁风,带着难以言表的光彩霎时俘获您的心”,然而,当吐出了十一只兔子后,主人公开始无法忍受被兔子们围绕着注视的恐惧感,让房间里充斥着无法清理的兔毛,最后主人公杀掉兔子并死去。这个故事似乎要告诫我们兔子形象的另一面——如果只是在固定的地点活着,毫无冒险与叛逆的想法,那兔子也无法拯救一个人的生活。
这就是兔子,它能用温暖的形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灵感与安慰,同时,它又柔软而渺小,没有依靠战斗来确定领地的能力,只靠幻想的洞穴在隐秘角落中构建自己的生活。在巴黎圣母院的花窗玻璃上,有很多这样的场景:一名骑士被兔子袭击后弃剑而逃。这似乎又是它的另一种形象,正如兔子在中世纪曾被当作堕落与邪恶的象征一样。它不是积极的,而是在叛逆中——走向期待或消沉。一切取决于旅者的意志。
其实,兔子形象之复杂,正如家兔和野兔的区分一样,在长期的杂交与繁衍过程中,二者的区别早已十分模糊,兔子形象的两面性也同样如此,它既有狡黠、神秘、充满破坏性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无害、温顺、可爱、单纯等令人向往的元素。它会在荒野中奔跑,也会安静地在狭小的空间中享受独处的快乐。
兔子永远不会迷失自己。
作者|宫子
编辑|刘亚光、李永博
校对|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