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介绍了自家烘焙咖啡豆所需要的一些简单工具之后,发现反应冷淡,不得让我怀疑是否自己太过于热爱折腾而忽略了这个选题的正确性,但是既然事情开始做了就必须,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好一起探索学习。

家庭版烘焙咖啡豆(在家也能烘焙咖啡豆之实操篇)(1)

在完成了工具的准备之后我们开始进入烘焙实操,而在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必备的咖啡豆烘焙知识。在一次常规的咖啡豆烘焙我们所经历的有生豆称重,打火热锅、入豆烘焙、下豆冷却、称重记录、杯测总结等6个步骤,而最关键的入豆烘焙这个步骤包含了咖啡豆经历的3个烘焙阶段,这3个阶段的操作关键总结如下,除了无法躲避的专业术语之外,我尽量做到浅显易懂(讲人话):

家庭版烘焙咖啡豆(在家也能烘焙咖啡豆之实操篇)(2)

脱水期

豆子的脱水至关重要,而脱水期的长短与豆子的含水量与密度有关。脱水时间太短,即使经历了完美的一爆,仍然还是会有恶心的青草味或者类似大麦茶这类的谷物口感,脱水时间太长,咖啡的口感会显得比较单调呆板,尤其是果酸花香味突出的埃塞俄比亚地区生产的豆子,无法发挥出其独特风味。因此以耶加雪菲为例,一般我控制在5分钟左右,如果是豆目、密度、含水率等指标较大的豆子,可以适当延长到6分钟,脱水完成的标志是豆色变黄,而豆色变黄并不意味着从里到外均已脱水完成,如果火力过大节奏太快,也有夹生的可能。

梅钠反应

科学地说是碳水化合物分子与氨基酸的交互作用,两者反应产生出数百种不同的副产物,进而带来褐色的外观与丰富、浓郁的香气。这种反应常见于日常的烤面包、烤肉的过程中,虽然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反应贯穿整个烘焙过程,但是较为集中的还是在150°C以上的状态下发生,即大致在脱水完成后转黄,豆子从散发青草味到散发烤面包类香气这个明显特征开始。梅钠反应与焦糖反应的相互作用对咖啡豆烘焙的风味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转黄后至一爆前的梅钠反应时间越长,花果香更加浓郁,而梅钠反应时间越短,焦糖反应有更多糖类物质进行,则会更加偏向巧克力、坚果等风味。由于手网的条件限制导致蓄热能力偏弱,所以很难做到随心所欲的梅钠反应时间,因此尽力维持在2分30秒左右即可。

一爆

一爆的作用我了解不多,也不是特别关注,因为主要做浅烘豆所以前面两个阶段如果按计划完成的话,就能够迎来较为完美的一爆效果,一般一爆开始到结束,这个时间我控制在1分30秒左右。完成后的失重率大概是在13%左右,属于浅烘的范畴。

家庭版烘焙咖啡豆(在家也能烘焙咖啡豆之实操篇)(3)

除了以上,当然后续还有二爆等等,但是作为没有排气设备的手网玩家,一般不会轻易地尝试深烘的玩法,因为很呛~如果教条式的为入门爱好者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选择一款适合浅烘的豆子,风味偏花果香类,脱水控制在5-6分钟完成,不要太长或太短,即入豆到转黄的时间,梅钠反应起码维持2分30秒左右,即转黄到一爆的时间,一爆持续1分30秒,即从零星爆声到下豆的时间。能够尽量达成以上节奏,即使没有温度探测器基本也能够烘一锅足以取悦自己的好咖啡了~

家庭版烘焙咖啡豆(在家也能烘焙咖啡豆之实操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