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十一周年,也是土山湾博物馆开馆十一周年。日前,通过网上预约报名的市民观众们,在土山湾博物馆内参与了“汇缘·世博荣耀与梦想”情景思政课,欣赏一座参加过三届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开启《致2035年的一封信》。
土山湾旧照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近一小时的课程里,现场观众从土山湾的诞生、牌楼赏析、故事聆听、情景互动等环节,循序渐进地了解土山湾的前世今生,切身体验中国人民“入梦、逐梦、圆梦”的过程。并在课程最后共同描绘出灿烂愿景,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积极参与知识竞答
答案就在藏品的介绍里
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前行。“以史为鉴,见微知著”,现场观众们从聆听的故事里找出10道知识竞答题的答案,在博物馆里追寻藏品的故事,挖掘百年中国世博梦的历程,完成知识答卷。
一批来自交通大学史学社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思政课,他们年轻而有热情,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翻阅《童游土山湾》
颁发情景思政课结业证明
情景思政课结业典礼
土山湾的由来
土山湾旧照
土山湾的起源,是上海近代文化一个重要的起源点。百年时光里,于徐家汇土山湾地区创办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源头之一,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诸多第一。虽然土山湾这个地名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地图上还残留了一个字,即斜土路的“土”字。曾经连接斜桥到土山湾的道路,就是现在的斜土路。
牌楼赏析
“中国牌楼”
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牌楼”, 曾参加过1915年、1933年和1939年三届世博会。
1939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一边是纽约世博会充满了建设明天世界的和平呼声,一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炮声震天的残酷杀戮。
“中国牌楼”细节
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最后一次参展之后,“中国牌楼”长期流落海外,遭遇辗转倒手,各个雕刻部件甚至被文物贩子拆开变卖,直到2009年6月,牌楼终于从欧洲回归土山湾博物馆,回到了祖国怀抱,期待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事聆听
同学上台互动诵读《谢冰莹的新年梦想》
1930年代,《东方杂志》是上海、也是全中国的第一大刊。编辑部在1932年底前发起了《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探讨“未来的中国应该是怎样的”,多位知识精英和文化名流寄来了讲述梦想的稿件,这期“新年特大号”就是“征梦”活动的汇编成果。
周谷城教授的梦想显然最为“接地气”,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洁具,在八十九年前还是一个奢侈到可以登上杂志的梦想。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人人能有机会坐上抽水马桶。”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
“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事。这种嗜好延长下去,非灭种不可,任凭有极好的制度,也是无益的。”
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
“梦想中未来的中国……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为充塞一个两个人的大肚皮。”
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
这份《新年的梦想》特大号特辑的封面,出自漫画大师丰子恺之手:画面的背景是浅绿色的,画面中一个赤膊的小男孩端坐在一个水盆边上,水盆里放着一个地球仪,边上放着一盒洗涤用的肥皂、一瓶供消毒或洗刷用的“来苏水”。小男孩手握一把洗衣刷,正用力洗刷着地球仪上中国地图板块上的种种污垢,这是丰子恺先生一个最大的梦想,一个新生的中国。
1932年的那一缕新年梦想之光,一直照进了我们现实的中国大地。
《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特辑
今天,当我们在徐家汇藏书楼翻阅这本1933年的元旦“新年特大号”,我们仍会为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世界所折服——哪怕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人民依然有着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
徐家汇藏书楼内景
从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登上世博舞台。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历史上曾经三度惊艳世博会的土山湾中国牌楼,历时6个月的修缮,于2010年4月15日举行落成仪式。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上海土山湾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0年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开馆仪式
2010年上海土山湾博物馆正式开馆
现在,就在《致2035年的一封信》里,许下对未来的期许,放进时间瓶。等到了2035年,再来看看实现了多少梦想。
时间瓶与别册《童游土山湾》
情景思政课《汇流·世博梦想与荣耀》
时长:约50分钟
咨询电话:021-5424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