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宜家、迪卡侬两个品牌的顾客对这两个品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以下几个:商品足够划算,商场好逛好玩,带着孩子可以待一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宜家新零售模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宜家新零售模式(世界上最好的生意)

宜家新零售模式

熟悉宜家、迪卡侬两个品牌的顾客对这两个品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以下几个:商品足够划算,商场好逛好玩,带着孩子可以待一天。

宜家和迪卡侬,代表消费品牌市场的一种主要的商业模式,打造产品的极致性价比,他们可以说是这一模式的鼻祖和典范,值得后来者好好学习。什么叫性价比,商品足够便宜,质量让人满意。很多品牌对“性价比”这个模式的打法有误解,总认为性价比就是便宜,但其实性价比这个词也包含着对产品质量和品牌调性的追求。仅仅便宜是不够的。同时,高性价比,也并不意味着是价格上的绝对低价,它只意味着相对于同质量、同性能的其他品牌产品的便宜。

性价比这条路比较适合什么品类?比较适合刚需类、同时有定期更换频率要求的产品。比如快消品、服装、化妆品、小家电、手机数码产品、家居生活品等等。很多品牌创立之初,为了迅速打开市场,积累第一波口碑客户,往往会选择走性价比这条路,比如我们熟悉的名创优品、小米等等。因为产品足够便宜,受众群体就足够多,可以带来很好的现金流,同时产品和店面装修都标准化以后就比较容易复制扩张,这样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说回宜家,为什么我认为宜家在性价比方面做得是最好的?我们说起商品便宜,需要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即使便宜,商品产生的利润依然要符合公司和股东的要求,千万不能赔本赚吆喝,否则企业怎么持续发展。很多互联网前期烧钱积累客户的打法不属于性价比的范围,不做讨论。第二个就是产品的质量要过得去,顾客的消费心理永远是花更少的钱买到满意的产品,而没有人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质量更差的产品。宜家是如何做的?关键就是从家具和家居行业的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对每一个环节死磕,保证成本的持续降低。

比如原材料环节,上世纪50年代,宜家因其低价策略遭到瑞典同业的集体抵制(就是利润低到让同行没法活了),没有人愿意给宜家供货,被迫出海寻找原材料供应商,自此走上全球化采购之路。这一出去不要紧,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从亚洲到非洲再到美洲,哪里的原材料便宜,就在哪里买,再通过足够便宜的海运物流而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

陆续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代表处,让宜家的产品供应商可以在成本最低而又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从2000多家原材料供应商中筛选,综合评分来选择供应商。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来压低产品的价格。

一家和宜家合作了18年的纺织品供应商江苏瀚隆家纺的总经理陈利民认为,在宜家的体系中,共生才能共荣。以更大的采购量获取更低的价格,赢得更多的销售,倒推回去是赢得更大的采购量。“循环量越大,宜家拥有了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订单。”

陈利民表示,宜家对供应商有一个非常严格的KPI考核指标,涉及到价格、交货、质量以及社会责任等。“我们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个KPI的报表,尤其是价格,我们每年都有降价指标。”

宜家家居在进入中国的10余年中,以克利帕沙发为例,价格已从1998年的3000多元降低到了2011年的1195元; 而波昂扶手椅,则已从1998年的1235元降低到了2011年的399元;拉克边桌从1998年的299元降低到了2011年的99元。

从产品的生产环节来说,宜家也并没有什么花拳绣腿,它几乎就是用这一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用一种缓慢、但是坚定的速度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商业地盘。宜家在生产时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做法,大多数生产厂家一般总是先设计产品,然后再决定这样的产品该卖什么价。但宜家的产品设计师却在产品设计前,同时被告知这件产品的最终零售价——它通常低于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例如:宜家家居根据市场调研发现顾客可以接受的杯子价格在1欧元,那么就先确定这个价钱,然后设计师再来选择材料,并设计外形和功能。

宜家还有一款明星产品马克杯,这种马克杯年销量高达2500万只,是个天文数字。这种马克杯的设计与众不同,杯身从上到下逐渐收紧,把手特别小。我把这个杯子的图片贴到了文稿里,你可以看看。

宜家马克杯,售价4.9元

到今天,这种设计成了独特的风格,很多人效仿生产。但在当初设计时,其实不全是为了审美。那是为了啥?把手做那么小,不仅是为了省材料,还为了更好地利用供应商的窑炉空间。小把手,也是为了让堆放更加紧凑,从窑炉到商店货架、在货柜车上的运输成本能减少不少。这些一般企业都不会注意到的细小环节,宜家在设计产品时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是不要小瞧这些细节的改进,2500万个,省下来是不小的一笔费用。此外,为减少这个杯子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费用,先后对装载杯子的托盘进行了多次设计修改,一个托盘从装载864只杯子变成了能装载2024只,仅这一项就让运输成本减少了六成。

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基因与创始人是分不开的,如果你了解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的生活方式,对宜家如此重视降低成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坎普拉德的生活极为节俭,甚至达到了吝啬的程度。他身为瑞典最有钱的人之一,90岁时接受采访,自曝身上穿的衣服是跳蚤市场买的,出门坐经济舱,开老旧的沃尔沃汽车。他在瑞士居住,为的就是少交税。据说,他到第三世界国家出差,都要顺便理一次发,那里理发便宜嘛。

坎普拉德也把他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企业中来。平时,坎普拉德就泡在工厂里,不断地做出种种调整,这里截掉一两厘米,那里改变一下设计,就这样从种种细微末节之处做出改进,多年持之以恒地降低成本。

此外,除了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外,宜家在全球的零售门店的整体设计和运营也非常优秀,店内完全按照“沉浸式体验”来打造,通过不同的陈列和组合,营造了一个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样板间,给人的第一感觉这里不是一个家具卖场,而是像到了朋友家里做客一样。

其次,宜家的餐饮也是一绝,都说宜家有三宝——瑞典肉丸、圆筒冰淇淋(一元钱一个)和饮料(需要支付6元钱,随便喝),在中国内地,宜家卖出了超过2000万支圆筒冰淇淋。本来宜家只是想做一个一站式的餐饮配套服务,没想到这一举动甚至让宜家在餐饮上榜上有名。2016年,宜家食品部的销售额达到了18亿美元,直逼美国第二大比萨连锁店达美乐。

据说,30%的人去宜家,就只是为了吃。

中国各地的宜家餐厅里,你甚至还能找到当地特色美食。深圳宜家供应丰富的早茶,成都宜家有钵钵鸡,重庆宜家出售小面……让顾客开心吃喝、快乐打卡,正是宜家精心策划的促销手段。宜家的负责人曾表示,肉丸才是“最好的沙发销售员”。

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迪卡侬,被称作体育界的宜家,核心商业逻辑依然是全产业链的掌控,从原材料采购到营销渠道,迪卡侬构建了包括采购、设计、生产、品牌、物流、零售等在内的完整的体育用品产业链,保证所销售的商品足够便宜,甚至于迪卡侬不仅许多商品没有外包装,就连鞋子的鞋盒都省了。他们认为,摒弃华而不实的外包装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同时,两个品牌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不请代言人,因为什么?还是因为成本嘛。

文末,为什么我要说这样的生意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因为他太稳定了,这样的生意也许赚取不了暴利,也没有网红的爆炸特性,但却可以穿越经济周期,年复一年,很少受大环境好坏的影响。比如2009年-2018年,在这10年,这是一轮经济上行周期,我们都觉得是那些技术驱动的公司、有互联网特征的公司、商业模式很新的公司,都发展的非常好,很多公司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面,又有很多之前发展很好的明星企业破产消失了,正是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宜家自1943年创立以来,每年都保持了增长,迪卡侬在2021年疫情影响之下,全球销售突破1000亿。这样的生意和公司才可以是好的,步伐稳健,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