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含义

四白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国际编号:ST2。

四,数词,指四面八方,广阔的意思,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白色、肺之色也,也是光明的意思。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本穴在眼睛下方,能治眼病,改善视觉以明见四方,故命名四白。

经穴定位

四白穴位于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哪个穴位按了可变白(祛风明目舒筋活络)(1)

【精准取穴】

面部,眶下孔处。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双眼直视前方,在瞳孔直下,沿眼眶骨向下可触及一凹陷(眶下孔),按之酸胀处,即为四白穴。

【简便取穴】

食指、中指并拢伸直,中指紧贴鼻翼两侧,此时食指尖端可在眼眶下缘摸到一凹陷,即为此穴。

哪个穴位按了可变白(祛风明目舒筋活络)(2)

局部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肌。

浅层分布有眶下神经;深层分布有面神经颧支,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面动、静脉分支。

哪个穴位按了可变白(祛风明目舒筋活络)(3)

【功效作用】

四白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舒筋活络、散风明目的功效。

【主治病症】

四白穴主治目赤痒痛、眼睑瞤动、目翳、口眼歪斜、面痛、面肌痉挛、头痛、眩晕、胆道蛔虫症等。

1、眼科病症:如目赤痛痒、青光眼、目翳、眼睑瞤动、结膜炎、角膜炎、迎风流泪、戾目不明、视物不清等。

2、头面部病症:如头面疼痛、口眼㖞斜、眩晕、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其他病症:如胆道蛔虫症。

穴位配伍

1、四白穴配迎香穴,治胆道蛔虫病。

2、四白穴配涌泉穴、大杼穴、百会穴、太溪穴,治头痛目眩。

3、四白穴配光明穴、丰隆穴、太冲穴,治目翳、青光眼。

4、四白穴配合谷穴、颊车穴、攒竹穴、太阳穴、地仓穴、阳白穴处、廉泉穴、承浆穴,治口眼㖞斜。

5、白穴配瞳子髎穴、攒竹穴,治眼睑不合、眼皮跳动。

6、四白穴配攒竹穴,治眼睑瞤动。

【古籍摘要】

1、王惟一·北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令人目乌色。”

2、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主目赤痛,僻泪不出,目痒,目肤翳(yì),口眼㖞(wāi)僻不能言。”

3、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操作方法

1、按摩疗法

用双手食指指腹同时揉按两侧四白穴3-5分钟,可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可改善视力、防治眼部疾病。

2、刮痧疗法

用角刮法,刮板倾斜45度,由内向外刮拭四白穴,可改善面部痉挛。

3、针刺疗法

用毫针直刺0.2-0.3寸或沿皮透刺睛明穴,可感局部酸胀,治视物不清。

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治三叉神经痛。

针刺四白透迎香穴,强刺激,治胆道蛔虫病。

注意事项

1、穴位按摩时,按压力度不宜过重,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

2、针刺治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该穴不可深刺,不宜捻转提插行针。

3、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4、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哪个穴位按了可变白(祛风明目舒筋活络)(4)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主治(GB/T3023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黄龙祥,胡卫国,胡骁维,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潘文,针灸甲乙经语译及腧穴临证实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6]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 刘乃刚.精准取穴不出错.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