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地撒泼打滚时;

当到了就寝时间,孩子依然坐着玩耍或看电视时;

当孩子与兄弟姐妹或同学玩耍出现矛盾大打出手时;

身为父母,面对以上常见的情况,你会如何回应?

是直接把孩子拉起来打一顿,还是用命令、威胁的语气警告熊孩子,不乖乖听话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又或者直接出面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以上的处理方式,效果如何呢?

有些孩子相对聪明会察言观色,知道再不依着父母的意思,就要遭遇皮肉之苦,于是在父母的威严下,收起自己的脾气乖乖听话。但有些孩子习惯了在家作威作福,一旦不顺他的意,哭闹是常事,更有甚者会和父母对抗。

而那些一次两次被父母出手解决了的问题,在下一次问题发生时孩子依然会大打出手。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你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让他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你是否愿意了解呢?

有小孩子挑衅大人怎么办(大人面前撒泼打滚)(1)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就是一套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这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本书作者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坦言之前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她尝试过很多方法,但多数情况下都不管用,她觉得不管用的原因是大人在替孩子思考。

父母直接告知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是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灌输给孩子。

其实,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

作者把这套技巧称之为:ICPS--我能解决问题,即 I can problem Solve,这套技巧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有小孩子挑衅大人怎么办(大人面前撒泼打滚)(2)

01 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我能解决问题”法需要借助很多字词,便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第一步,作者指出了六对字词:是/不,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这里着重介绍“是/不”、“一些/所有”两组字词的用法。

书中有一个四岁的男孩亚历克斯非常调皮捣蛋,喜欢动用武力解决问题。为了改掉他这个坏毛病,妈妈开始尝试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法来处理日常矛盾。

妈妈从“是/不”这组字词开始导入游戏,她在和亚历克斯玩游戏时说道:“亚历克斯是男孩子,而不是一只气球”。

亚历克斯被妈妈的这句话逗乐了,开始借题发挥,说自己不是蝴蝶,不是小兔子。

“是/不”这组字词在不久后发挥了实际作用,他们在食品杂货店采购选果汁时,亚历克斯想要同时采购葡萄柚汁和蔓越橘汁,这时妈妈尝试加上了“和/或者”这组字词,让他做个选择。

但亚历克斯冲着妈妈大嚷,表示两个都要。于是妈妈再次用“是/不”来询问:“你是想要葡萄柚汁,还是不想要葡萄柚汁?”

这组熟悉的字词帮亚历克斯平息了脾气,他拍着葡萄柚汁的盒子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关于“一些/所有”这组字词,在我和女儿的对话中得到了运用。

一天晚上我正忙于手上的事情,但已经到了孩子洗澡睡觉时间。

以往为了鼓励她给自己洗澡,我可能会用奖励零花钱或多讲几本故事书的形式。但那天晚上,我想试试“我能解决问题”法。

于是在进卫生间后,我和她说明了情况,询问她能否自己动手,她拒绝了。

接着,我又说:“妈妈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你,还是一些时间。”她回答说“一些时间”。

我继续说:“如果睡觉前你不自己洗澡的话,妈妈所有的时间都没了,这样对我公平吗?”她回答:“不公平,那妈妈你帮我洗头,我自己洗澡,这样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

几句话化解了以往让我头疼的问题,让我感到“我能解决问题”法的魔力。

有小孩子挑衅大人怎么办(大人面前撒泼打滚)(3)

02 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里有二胎的父母,最头疼的莫过于两个孩子闹矛盾,前一秒还相亲相爱,后一秒已经大打出手。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非就是同时想要拿一个玩具,或是谁破坏了谁的过家家。

这些发生在孩子间的矛盾,父母该如何化解呢?

作者在书中指出,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思考他的行为会让其它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并用这种理解来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一日我在书房看书时,隔壁传来女儿的尖叫声。

来到房间看着地上一片狼藉,虽然我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小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儿子告诉我,他在玩遥控赛车时撞到了姐姐的过家家玩具。

接着,我又问他:“撞到了姐姐的玩具后,姐姐会怎么样?”

他回答说:“伤心,她哭了。”

我接着引导:“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姐姐不伤心,不哭呢?”

听完我的话,他自己走过去坐在姐姐旁边说:“姐姐,我向你道个歉吧。对不起,请你原谅我。”

听完弟弟的道歉,情绪激动的女儿安静下来说:“没关系。”

我不禁感叹,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作为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样重要。

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一天,鲁迅在家里请客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说菜坏了。大家从盘子里尝了后都说是新鲜的,以为孩子无理取闹瞎嚷嚷,就不去理他。

但鲁迅却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发现味道果然变了,赶紧吐了出来。

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约翰.戈德曼在书中写到:

“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和包容孩子,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够圆满,那孩子很容易因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变得不安,做出极端行为的危险概率也会变大。”

有小孩子挑衅大人怎么办(大人面前撒泼打滚)(4)

03 鼓励孩子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有时候,我们在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提出的办法可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思考过程:“不止一种办法,我不一定非得要用我想到的第一种办法,或者这么快就放弃。”

作者指出,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

1、家长或者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给予肯定的回应,并鼓励他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以此类推;

6、如果孩子想不出办法 ,提醒他说什么或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小孩子挑衅大人怎么办(大人面前撒泼打滚)(5)

04 考虑后果,寻求最佳方案

上面我们提到帮助孩子寻找多种解决办法,那是不是这些办法都可以用呢?

不一定,所以我们需要来考虑这些办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果对别人带来坏的影响,那这个办法就是不可行的,需要剔除。

作者指出考虑后果包括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和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可以借用两组字词:之前/之后、如果/可能来帮助孩子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

例如,两个孩子发生了打闹的情况,原因在于一个孩子叫另一个孩子绰号,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去梳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运用“之前/之后”这组字词,他就能明白是自己叫了别人的绰号之后,才会被打这一事实。

“如果/可能”这组词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灵活运用,父母可以先假设一个情形,让孩子补充后果。

比如“如果你整夜不睡觉,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刷牙,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饭,可能会发生什么?”

以上等等场景,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互动,引导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

而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相比考虑事情先后顺序要复杂一些。

比如玩耍的过程中一个男孩推了一个女孩之后,女孩的反应可能是推回去、哭、告诉妈妈、生气、走开等等不同的反应。

如何让考虑后果的游戏进展得更顺利呢?作者提出了六点步骤:

1、父母或孩子提出问题;

2、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3、在遇到有助于询问出后果的解决办法时停下来,通常是出现打、抢这些不良行为时,就可以探究后果;

4、把解决办法写在纸的左边;

5、要求孩子回答可能会发生的多种结果,并列在纸的右边;

6、把每个解决办法和对应的结果之间画一条线。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玩考虑后果游戏时更有方向性和逻辑性。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一套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法的四个步骤:

首先是明确问题所在,

接着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然后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之前的我是个情绪容易激动的母亲,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常会让我的情绪爆发,管教的方式也是以命令、威胁、大声吼叫为主。

看完书后,遇到事情我会第一时间提醒自己运用“我能解决问题”法,先稳定情绪,再转向孩子了解情况。

简单四步走,轻松搞定熊孩子,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依靠自己的思考能力代替拳加相加的方式,解决与同伴间的矛盾与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