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今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庐之下》,朋友圈一时疯狂转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一口气看完,之后陷入思考,也可以说是回忆、想象的快速脑运转状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孤独最高的进阶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孤独最高的进阶是什么(穹庐之下的思考)

孤独最高的进阶是什么

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今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庐之下》,朋友圈一时疯狂转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一口气看完,之后陷入思考,也可以说是回忆、想象的快速脑运转状态。

雾霾,从去年开始就没有淡出新闻媒体的焦点词汇,《穹庐之下》是对雾霾的认知,也是击退雾霾的个人力量的迸发,借助媒体的宣传扩大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现存发展、生产、生活模式的反省,正如标题里的内容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看完整个视频,我的心里总是会在脑海中不断切换视频中和记忆里的镜头:是的,多久没见到齐膝的大雪了,还是很小的时候遇到过需要父亲背着送上学堂的大雪,厚厚的雪没过父亲的塑料雨靴,一脚脚踩下去伴着咯吱咯吱的声音,现如今就是往年墙上贴的《瑞雪兆丰年》的贴画也很少见了。是的,多久没见到清澈的河流了,最爱夏天赤着脚在河边疯玩,即使是再怎么小、怎么不会抓鱼的手总不会空着回家,即使小鱼、小虾、小蟹也能抓上几只放在小瓶中炫耀自己的能耐。现在呢?家乡的河被轰杂的挖沙机肢解的七零八落,以前不喜欢发大水的乡亲们现在都盼望着能有那么一场水流抚摸掉她现如今一身的伤疤,就别说那些鱼、虾、蟹了,好些年没有听见谁说在那河里捞到过大鱼了。

很多的“很久之前”和现在已经完全是两个样子,可是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各行其是,忘记了对身边的反思,把一切看成是必然和不可阻挡。这份调查之所以能够触动这么多人,在播出后极短的时间内刷新各大朋友圈,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调查问题的现实紧迫行。雾霾整治是当下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之一,整个视频由三大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来”、“我们怎么办”的“3W”组成,各大问题环环相扣,事实材料、数据材料、理论依据、专家分析,各环各节各问都引发人们思考。

二是调查人的专业调查视角。因为曾经新闻人的身份在对事件的陈述、问题的刨根问底上有着严密的逻辑和专业深度,所以还是可以说这是新闻人的视角在警示当下的环境问题。但是还不能否认的是在视频中我们更多的见到的是一个常人的视角,所引用的国外事例并非人人知道,所例举的数据并非人人都懂,但是所说的事却是人人都需要关心的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在看到视频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叹,是的,我们都知道雾霾不好,都知道雾霾有危害性,可是最多的就是穿好防护服、带好自己的口罩而已,把一个问题剖析地如此全面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但是结果却是人们想知道的。

三是调查人的求真、求解的态度。在视频中没有刻意的美化或者夸大的宣传,看到更多的就是真实,很多镜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取景,冒出浓烟的大烟囱、排出黑烟的汽车尾气、建筑工地上的阵阵扬尘……去年自驾走了贵州、云南、四川、重庆一线,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空气,每到一个地方,一行的人最先感叹的就是当地的空气质量,一周多的时间,能见着蓝天、白云的日子不到三分之一,尤其是到了重工业城市,一眼望去都有强烈的窒息感。

这篇调查报告的初衷她说是“个人恩怨”,源于自己的孩子,当视频最终的收尾又落在孩子的话题上时,恍然,无论是怎样的生存模式,都不能忘记生命的担当和生存的意义。她是一位曾经的新闻人,是一位母亲,也是地球上千千万万之一,我们也都是这个蓝色球体上的一员,如果能如视频最后所说的那样,从身边做起,三五分钟的时间,或许就能给我们自己、后代拨开一些尘雾,看见更多的蓝天、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