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的是宝玉挨打的故事。宝玉犯了事,被父亲贾政关进书房,一顿板子,将宝玉屁股打得皮开肉绽……

宝玉是贾府的心肝宝贝,犯了错,也是要挨打的,这在过去叫家法。家法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规定,更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大多家庭是一条木板,也有的是一条木棍、一条鞭子。京剧《三打陶三春》中的家法则是一个卖油梆子。为宋朝打下江山的王爷郑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个卖油梆子,这是为什么么呢?

在古代,每家都有家法,家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现在在古装影视剧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当家庭成员犯了错误的时候,无集是谁,都会“家法伺候”——就是用“家法”将犯错人打上一顿,这个时候,犯错人不但要老老实实挨打,还要心悦诚服,不能有任何的反抗和不满。

因此,过去的孩子,无论怎么调皮捣蛋不听话,都不会轻易触碰“家法”这根底线。正因为敬畏“家法”,孩子脑中做事才会绷根弦,才不会任性,才会凡事自我规矩。

而当下,我们许多家长没了“家规”“家法”的概念,对孩子一味地娇惯溺爱,孩子任性无了底线,培养出一个个熊孩子。

商家回应踢童模(亲妈踹童模虽不可取)(1)

诚然,教育孩子,打骂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对于幼小的孩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打”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由于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很有限,你的说教是起不了多的作用甚至不起作用的,而“皮肉之苦”却会让孩子有着切身的感受,他们会在疼痛中接受教训,记住自己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这“切肤之痛”也会让孩子对“家法”——家规产生敬畏之心,即便他们长大了,他们的身体完全能承受得起那小小的木棍了,但是,他的心灵却承受不起了“家法”的威严,这就像那个宋朝天不怕地不怕的郑王爷,独独当自己媳妇举起那个卖油的梆子……

所以,教育孩子夸赞表扬是上策,但适当的“皮肉”惩戒也不可少。

由此我们看近日网上热传热议的童模被踹事件,就没必要那样大惊小怪了。

据4月12日中新网报道,近日,一段童模被人脚踹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后经证实,脚踹女童的女子不是他人,正是她妈妈。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10日,女童母亲妞妞妈通过微博发布道歉声明,称绝无虐童之意,只是在沟通教导,如视频所示动作稍大,绝无伤害之意。然而,这样的道歉和澄清并未获得网友谅解。不少网友曝光出更多妞妞挨打的视频。网友的意见总结起来就是:小小的孩子不仅帮家里挣钱,还遭亲妈暴力欺凌,可谓大写的一个惨字。于是童模、童星的家长开始重新被大众审视:他们是为孩子好,还是为自己好呢?

仅凭网上视频中的“一脚”,我们就认为家长是在虐童;就因孩子是童模,就认为家长是在让孩子为自己赚钱;就因为孩子是童模又遭家长踹了一脚就认定小女孩被亲妈欺凌——惨……

我以为,我们的热心、爱心网友想象太丰富,把对孩子教育太过理想化了。不知道发表这些意见的网友有没有过孩子,做没做过家长,就算没有孩子,没做过家长,自己也总是从孩子过来的吧,小时候,真得就没挨过父母的一句骂,没挨过父母“一指头”打?

商家回应踢童模(亲妈踹童模虽不可取)(2)

家暴、虐童者自然当受到舆论谴责,当受到法律制裁,但不要把动辄就把家长教育孩子上升到家暴、虐童的高度,对为人父母者来说,“不打不骂不成才”思想固然要不得,但是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懂规矩的孩子,必要的时候,“打孩子”应当被许可,也应当被理解的。每个家庭,当重拾“家法”,每个父母当适时适当地用“家法”警训孩子,每个孩子当对“家法”有敬畏之心!

每个做家长的朋友,“路见踹童一声吼”的爱心、热心可取,但是也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被家长打都上纲上线,先管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第一要事!

商家回应踢童模(亲妈踹童模虽不可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