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时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更是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在《南京条约》之前,中国还签订了其他不平等条约,分别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签订的,但康熙年间签订的条约却是为了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从这一点来看,康熙年间签订的条约并不属于不平等条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雍正在位14年的贡献?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雍正在位14年的贡献(却损失了十万领土)

雍正在位14年的贡献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时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更是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在《南京条约》之前,中国还签订了其他不平等条约,分别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签订的,但康熙年间签订的条约却是为了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从这一点来看,康熙年间签订的条约并不属于不平等条约。

但是反观雍正年间签订的条约《恰克图条约》,不但让中国损失了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差点挑起战争。因为雍正皇帝是在1723年登基的,而《恰克图条约》却是在1728年签约的,可以说当时的雍正是被迫签约,在要钱没钱,要兵没兵的情况下,雍正还要方式内部兴风作浪,真可谓是没有外患,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为了尽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减少损失,好像只有签约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而《恰克图条约》的起因最早能追溯到康熙年间,1719 年(康熙五十八年),列夫·伊兹玛依洛夫被沙皇任为“特命大使”寻求组织对华商务关系,清廷提出确定中俄中段边界以及遣返新近被诱逃到沙俄的蒙古居民七百余人的要求,他只说把这些问题带回去向沙皇报告。伊兹玛依洛夫回国后, 留下郎克作为商务代办继续谈判。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鉴于边界和私逃者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清廷宣布中断两国贸易,郎克也被迫回国。

到了18世纪20年代,清正值康末雍初,政局已渐趋稳定,农业生产迅速复兴,同时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西北边疆又生动乱,准噶尔叛乱成为清朝的心头之患。由于俄插手清朝内政,支持准噶尔叛乱,致使中俄关系紧张。为尽快平叛准噶尔,清朝决定在贸易上做出让步,以换取边疆平静。而此时的俄国,正值彼得一世改革后期,新秩序尚未得到巩固,经济上虽有发展,但落后于西欧。俄国面临着向东北亚和北太平洋扩张的严重问题,加上同瑞典、波斯(今伊朗)连年作战,无力再在中国边境挑起战事,因此也需要缓和同中国的关系,重开边界贸易谈判。

因此双方展开了谈判,在刚开始时,清朝派出了隆科多,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隆科多由于玉牒案被朝廷召回,认为他不具有谈判的能力。接着清朝又派出了驸马策凌前去谈判,而俄国派出的代表是萨瓦,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在1728年11月2号,正式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使得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占据了中国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刚上位不久的雍正帝来说,是最失败的一次签约,但是根据当时的局势来说,如果雍正皇帝坚决不签约,沙俄增兵准噶尔,雍正皇帝将无力抵抗,面临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虽然让中国失去了十万的领土,却让雍正皇帝成功收复了准噶尔,难道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有失必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