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咬特别多。”进入秋季,很多市民发现户外出现漫天飞舞的黑色小虫子,这种黑色小虫子俗称“小咬”,“小咬”虽然不咬人,但是很烦人,它们时而萦绕在人们的头顶,时而冲撞你的脸颊或眼睛,如果你穿了一件黄色或者绿色的衣服,那么,它们将会成群结队的栖息在你的衣服上。“小咬”是什么虫子?会不会给人带来危害?它们来自哪?啥时候“走”?针对市民关注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成群结队的“小咬”真烦人

哈尔滨市民张女士有一辆黄色轿车,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她把爱车停在了路边停车泊位,下午张女士取车的时候,发现汽车的引擎盖、车顶、后备箱盖上落上了一层“小咬”,“太恶心了,看一眼容易患密集恐惧症。”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张女士,看着车上密密麻麻的“小咬”,一时间让张女士束手无策,于是,她快速拉开车门,又以最快的速度钻进车里,紧闭车窗启动车辆,随着车辆的行驶,车上的“小咬”渐渐被风刮走了。

其实,很多市民都遭受过“小咬”的“侵犯”,16日中午,记者在索菲亚教堂广场看到,漫天飞舞的“小咬”让来往的人们很烦,人们一边走路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小咬”,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这些“小咬”专往身上落,有的时候还往眼睛里飞,真是太烦人了。在道里区光华小区的健身设施上,记者看到,不少“小咬”落在了健身器材上,记者观察发现,“小咬”的个头很小,黑色的身子,小小的翅膀,这是,几只“小咬”落在了记者的衣服上,记者轻轻一拍,“小咬”就死了,但是,衣服上却留下了一点黑色痕迹。

哪里被狗咬了爆发率最低 为啥哈尔滨今年(1)

园艺专家:

这是“有翅蚜”对人类和动物无害

那么,哈尔滨街头出现的这种“小咬”到底是什么虫子呢?记者采访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田甜,据她讲:“在北方出现的这种俗称‘小咬’的昆虫其实是一种蚜虫,多在农田、果园、菜地出现。蚜虫主要分有趐蚜和无翅蚜两种类型,无翅蚜多为绿色,有趐蚜多为黑色,初夏季节,无翅蚜虫附着在植物上并吸取植物叶片上的汁液,危害农作物。现在进入到蚜虫的繁殖旺季,为产卵和寻找越冬场所的时段,我们能见到大量的有翅蚜虫,到处乱飞,尤其是在城市绿化带等植物多的地方,会出现一团一团的。”

哪里被狗咬了爆发率最低 为啥哈尔滨今年(2)

落在西瓜上的蚜虫(图片由章程刚提供)

不少市民反映今年的“小咬”好像比往年多,对此,田甜表示:“这个跟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今年北方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别适合蚜虫的生存和繁殖。到处乱飞的有翅蚜虫会危害一些农作物或植物,一不小心进入人的眼睛或者嘴里,会引起一些不适,及时清理即可,一般情况下它对人类和动物是无害的,偶有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可引起角膜炎等症。应对这些飞虫,大家出门戴口罩、防护眼镜、帽子之类可以避免与小虫接触。

哪里被狗咬了爆发率最低 为啥哈尔滨今年(3)

此外,由于蚜虫具有趋黄性,且愿意吸附在植物上,市民要想不吸引蚜虫到身边,穿衣可以尽量避免黄色、绿色。此外蚜虫特别讨厌银灰色,可以利用这个颜色趋避。另外,蚜虫迁徙期不会太长时间,再过几天气温一凉就看不见蚜虫了。”

昆虫学专家:

真正的小咬是蚋

另据黑龙江省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樊东教授介绍。真正的小咬是蚋,一类与蚊子,家蝇相近的吸血昆虫。

分辨蚜虫和蚋一般看翅膀,蚋有一对翅膀,而蚜虫有两对翅膀,两长两短。蚋吸食人的血液,人的皮肤会红肿,而蚜虫则以吸植物的汁液为食。

哪里被狗咬了爆发率最低 为啥哈尔滨今年(4)

图为:蚋(图片由樊东提供)

哪里被狗咬了爆发率最低 为啥哈尔滨今年(5)

图为:蚜虫(图片由樊东提供)

(来源:新街报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