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在越南哑火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8.3%的正增长,扣除成本的涨幅8.5%后,利润总额仅取得2.2%微弱的提升对微观层面的服装批发行业而言,外部形势依据复杂严峻,行业转型升级压力仍然较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开始旺季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开始旺季了
今年1-10月,在越南哑火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8.3%的正增长,扣除成本的涨幅8.5%后,利润总额仅取得2.2%微弱的提升。对微观层面的服装批发行业而言,外部形势依据复杂严峻,行业转型升级压力仍然较大。
批发市场的起源
广州站西批发市场、沙河批发市场和十三行批发市场这类中国顶流批发市场,其兴起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以及高度发达的生产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批发市场起到了以市兴业的作用,专业化市场拉动专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广州形成了全网最完善的服装、箱包、皮具、化妆品等配套供应链。
如此专业化的批发市场是中国特有的,特点是产业链高度集中,而市场腹地特别广阔特别纵深。专业批发市场本质上是农村集贸市场的延伸,是农民探索发展商品经济的自发行为。珠三角和浙江形成的块状经济,一开始是对农村部分贤达成功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后来逐步衍生成完善的产销网络。西方没有这类批发市场,认为这是家庭手工业和小企业主阶段的标志,所以也一度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批发市场极其高效
在商品经济时代,多数小厂家自身的营销能力薄弱,也不具备规模效应,依托专业化市场进行销售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事实也证明批发市场是极具效率的。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批发市场逐步朝着更大规模、更多品类、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效率极高。一是大量的商品集中减少了买家搜索商品信息的成本(同理也减少了卖家对接买家的搜寻成本)。二是热闹而驳杂的市场,交易谈判费用是极低的,价格透明,给定价格,买或者不买,还有下一个买家进场。不同批发市场对应不同档次的产品,不同买家尽可以转场。三是质量测量和价值评估的费用极低。海量的商品直观展示,现场对比,伸手就能感觉到商品材质,抬眼就能看到做工精细与否,基本阻断了卖家的机会主义冲动。四是合同履行费用极低,买家不需要向厂家下单,瑕疵产品多数可以退货,交易风险低。
这两年的发展现状
疫情以来,广州各大批发市场的生意越发难做了。今年6月十三行通知禁止直播,具体原因未知。从逻辑上推理应该是禁止直播导流,分流了商场的流量。事实上疫情导致的这一波直播热潮很快消散了,直播对批发市场而言聊胜于无。早期在媒体的蛊惑下十三行的老板们大量招聘网上销售的小妹,后来都不了了之了。直播只是形式,不是模式,本质上还是淘宝店。2008年流花市场成立了“白马服装网”、“中国流花服装商圈”等网站,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还是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异。线下是批发,线上是零售,前者走量,一件服装就挣几块钱,无需顾及售后,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完全是两个模式,转型不是朝夕的事。
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走进十三行、沙河等传统批发市场,人流如织的场景不再。批发市场的功能弱化,交易规模增长缓慢,叠加网络经济的去中介化,批发市场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一是批发市场的场租太高,推高了卖家的风险,严重挤压了卖家的收益,这部分场租最终转嫁到买家头上。在走量时期摊薄了成本还无所谓,在疫情和互联网双杀下,过高的租金成本带来的是高空置率。若非为了维系在市场拿货的老客户,很多店家可能就撤点不做了。二是在批发市场拿货的成本高,小商家转而向互联网拿货。问题二和问题一本质上是一回事。类似深圳的高房价驱使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溢出至东莞等周边区域,批发市场高昂的场租正在杀死批发市场自身。
产能是更大的问题
一批的特点是周边有成熟的产业链。虽然产业工人是湖北藉的,但之所以是广州而非武汉,原因则在于广州业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交易氛围,一旦广州的成衣制造业颓败了,十三行等服装批发市场就真正走向末路了。实际上广州本地服装工厂均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员工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仍留在厂里干长期工的都属年龄稍长,习惯了这种劳动强度的工人(根据相关调研,年龄越长的工人,职业倦怠感越低)。
相比内地服装厂工人开支大幅减少的事实,仍然坚守广东的服装厂,一则因为广州服装产业链完整,有全国最大的面辅料市场;二则能吃苦的都南下广州了,在内地的厂子要求员工每天干14-15个小时赶订单是不可想象的;三则在东南亚等地开厂风险极大,工人韧性相对差,根本不是小型服装厂的选项。
做低端的工厂无法转型做高端,干惯高端服装的工人也不习惯做低端。客户标准养成的习惯无法一时间转变。中大布匹市场要被疏解到情缘,附近的龙潭等小型服装厂的聚集地也已列入拆迁计划,批发市场的前景更不可期。纺织业不是不能性感,巴黎、米兰仍是气质、品味、潮流、个性的代名词。失去一个个要素的广州服装,朝高端前行的路还很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