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刚才听完戴建业老师的课,关于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无论中外,都会将在一定层次上的诗人分为两种,great和good,也就是伟大和著名。有著名的诗人,著名诗人之上,是伟大的诗人。

中国上下五千年,伟大的诗人有几个?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1)

四个,屈原,陶渊明,李白和杜甫。也有人喜欢将苏轼列为伟大诗人之一,苏轼的词流传度广,本人也乐观旷达,对于后世人民影响很深。但如果客观的说文学成就,或许苏轼真的担不起这伟大诗人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我也非常喜欢苏轼的词,喜欢他在逆境中的旷达,喜欢他的豪放潇洒,但是不知为何,在我心中他始终达不到李杜那样的高度。

其中的原因,或许要归罪于苏轼所处的时代吧。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2)

【临其诗境】

今天我们来看陶渊明,许多人对于陶渊明的理解,或许只止步于《桃花源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流传已久的文章和故事,还有他写下的归园田居,东篱下的那几朵菊花。

但其实陶渊明带给中国文学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代表了一种人格独立的力量,代表了对本心的探寻,对于后世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失意文人的一个精神家园,成为了士大夫人生的一个范式,其影响一直到近代。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3)

他的诗写的是真实的农耕生活,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真理,所以即使现代的人也喜欢读它,也深深的被它影响和感动,这就是伟大文学该做到的事情,历久而弥新,有时代性,也有永恒的价值。

陶渊明的隐士生活过得并不滋润,这也是他和后代许多隐士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说到隐士,大概都是一种神仙般的日子,只写情趣高雅,隐逸闲适,从来不触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陶渊明把这些写了出来,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流派。

下面这首诗,也是陶渊明记录自己生活的作品,不过诗歌中的内容,可能有点让人意想不到。

陶渊明晚年穷困潦倒,甚至会吃不饱,这我们都知道,但我们从来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想象过,伟大的诗人吃不饱饭,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我们没想过,但是陶渊明把他写出来了。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4)

【经典原文】

乞食

魏晋: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5)

【条分缕析】

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第一反应觉得只是个噱头。

那可是陶渊明啊,著名的大诗人,怎么会去讨饭呢?然而后续充满细节和心理的刻画描写,用事实证明了这就是曾经发生在陶渊明身上的事。

饥饿驱使着我离开家门,但是出了门又不知道该去哪里。

走啊走啊,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敲开门,却木讷难开口。

先看这两句,“饥来驱我去”,不是我自己要去讨饭的,而是饿得实在不行了。“拙言辞”,敲开门了,又不知道说什么,毕竟文人脸皮薄,吞吞吐吐。这两句很真实,一下子就把人代入进来了。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6)

虽然没说话,但是主人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大方的馈赠我许多,让我没有白来一趟。

和主人坐下来闲聊几句,美酒上桌,随手就喝光了。

这两句又是一层,陶渊明碰上了一户好人家,善解人意又慷慨大方,估计还知道他喜欢喝酒,于是把他留下来喝个尽兴。虽然只是白描般的叙述,但是其中闪烁的人性光芒非常耀眼。

喝到兴起,于是赋诗咏赠:

对你的大恩大德非常感谢,但是可惜自己不是韩信,无法期待日后千金之报,也不知道该如何答谢你,希望死后能够用冥报的形式报答你!

陶渊明为什么乞讨(陶渊明要饭遇到好心人)(7)

冥报的方式古来有之,大家应该也都听过“结草衔环”的故事,陶渊明提到了冥报,很明显已经是感恩到无以复加了,以此可见其人的朴拙真率,知恩图报。

全篇的语言通俗自然,平淡如大白话,但是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最为可贵的是,以上种种,都是主人和陶渊明的自然流露,不带一丝一毫的刻意,也就更加的光彩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