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1507——1582),又称阿勒坦汗,即“黄金家族之可汗”的意思,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大元汗(达延汗)之孙,成吉思汗之十七世孙,姓包尔之金氏(明朝人贬称其为孛儿只斤)。该部于明朝嘉靖年间崛起,最初游牧于丰州(今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迫使草原霸主察哈尔部远徙辽东,遂成右翼蒙古之首,丰州川也因此而被称为土默特川。其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邻长城。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1)

阿勒坦汗有个孙子名叫把汉那吉,乃其三子铁背台吉之骨血,自幼父母双亡,由其祖母,阿勒坦汗的妻子抚养成人。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把汗那吉便向兔扯金的三女儿下了聘礼。此时,阿勒坦汗的外孙女三娘子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并已许配给鄂尔多斯部。孰料俺达汗见色起意,遂不顾人伦廉耻,横刀夺爱,据为己有。鄂尔多斯人闻讯大怒,即刻发兵问罪。俺答汗自知理屈,便私下把尚未过门的孙媳妇转嫁给鄂尔多斯,平息事态。把汉那吉闻讯悲愤至极,一气之下降了明朝大同巡抚方逢时。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2)

三娘子又称钟金哈屯,也尔克兔哈屯。“哈屯”乃蒙古语,“夫人”的意思。生长在蒙古贵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她饱读诗书,性格豪爽,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她以聪颖妩媚,擅长骑射,长于蒙古文字而深得阿勒坦汗之欢心,诸事多取其裁夺。为了辅佐丈夫扩展疆土,发展漠南经济,三娘子毅然随夫出征瓦剌。这一大义举动,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阿拉坦汗的宠爱和器重,无论大事小事,对她总是言听计从。在出征期间,三娘子生下一子,取名卜他失礼。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3)

由于明蒙之间长期对立,彼此积怨甚深,明朝一直拒绝与蒙古互市,草原牧民无法得到汉地的农产品。面对这种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三娘子以其聪明才智力排众议,积极主张与明朝政府和好。隆庆四年(1570),以把汉那吉降明为契机,双方开始和谈。明朝重臣高拱、张居正等力主与蒙古互市。公元1571年3月,经过三娘子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宣布休兵罢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通贡互市。阿勒坦汗也投桃报李,将逃亡蒙古的白莲教首赵全等九人缚送明朝。明蒙双方终于停止对抗,开始合作。阿勒坦汗宣布与明朝世世友好,永不相犯。明政府则在宣化到甘肃一线向蒙古开放马市十一处。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4)

次年(1571年),明廷册封阿勒坦汗为“俺答汗顺义王”。“俺答”乃蒙古语,译成汉语就是“兄弟”。这个封号的大致意思为“结拜兄弟汗,归顺义亲王”。从此“阿勒坦汗”便以“俺答汗”之名行世并见诸于明史。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据《明史》记载,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有记载说,库库和屯城进入施工阶段后,三娘子于是主要的主持者。俺答汗决定模仿失去的元大都修建新的都城。万历三年(1575年),新城竣工,取名“库库和屯”(意译“青色的城市”,音译“呼和浩特”),明廷赐名"归化城",俗称“三娘子城”。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5)

俺答汗死后。三娘子从此开始执掌兵权。她的一举一动都与北方地区的局势息息相关,明朝政府深知这一利害关系,又赏赐三娘子大红五彩纻丝衣2袭、彩缎6表里、木棉布20匹。此时,阿拉坦汗的长子黄台吉依照旧俗,想娶继母三娘子为妻。对此,当时已经32岁的三娘子起初强烈反对,并因此率领阿拉坦汗生前赐给她自卫的1万精骑出走。明朝廷深悉"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便急速派大臣郑洛前去劝说三娘子。三娘子为了顾全大局,也是出于对明朝廷的尊重,最终同意与黄台吉成婚。随后,明朝政府封黄台吉为顺义王,三娘于再次被封为忠顺夫人。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6)

公元1585年,黄台吉病逝,其长子扯力克自立为王。本来,三娘子想把手中王印和兵符传给自己的爰子卜他失礼,以继承汗位。不过,三娘子权衡利弊之后,又将王印传与扯力克。此时,已经37岁的三娘子以年岁渐老为由,自练兵万人,筑城别居。明朝政府感觉到三娘子隐退十分不利于安顿边塞,于是派人规劝扯力克说:"夫人三世归顺,汝能与之匹则王,不然封别属也。"于是,扯力克便尽弃妻妾,与三娘子合帐成婚。时隔2年后,扯力克正式继承顺义王位,而明朝政府深知三娘子才是实际掌权者,再次诏封她为忠顺夫人,赏赐丰厚。扯力克继承王位后,不思进取,常年不理政事,部族里的大小事务全由三娘子处理。为此,明朝政府经常给予三娘子丰厚的赏赐。三娘子对此非常感激,曾经多次向明朝政府表示"子孙暨部族世世为天子守边"。

扈三娘小故事(三娘子巾帼不让须眉)(7)

公元1594年,扯力克去世,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台吉和三娘子的孙子素襄台吉之问发生了一场夺嫡之争。后来,三娘子不徇私情,遵循阿拉坦汗生前与明朝政府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毅然将顺义王印移交给了卜石兔台吉。为此,素襄台吉多次咒骂其奶奶三娘子,憎恨其不将王印相授。

公元1613年4月,64岁的三娘子因病去世,被安葬在美岱召内,明朝曾经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她含辛茹苦,历配三代王爷,乃鞑靼兵权的实际掌控者。她力主与中原王朝和平共处,友好往来,被明廷册封为“忠顺夫人”,长期受到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