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在过去的历史春天中,自古江南总是诗。提到诗,会不禁让人回忆起烟雨淋漓的青石板,倚栏凭望的小阁楼,总是以诗情画意的旖旎,让人沉睡其中。但这些的风光,这些的情意却是文人墨客的专场,充满太多旖旎,反而拉远了平常生活的格调。

在我童年中,不存在什么小轩窗的悠然,也读不懂烟雨漫步青石板的温情,对于未曾品读过诗词的我而言,不过只是普普通通的窗子和脏兮兮的石板。唯一在我童年中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的是闽南的大杂院—“厝”。

百年的古厝(孩提的摇篮古厝)(1)

“厝”在闽南语中是房子的意思,但我对于这个字的字面理解是,在厂下面有个昔字,代表在一个屋檐下,承载着昔日的时光。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它。常想起在房子前的小院子里,和几个玩伴拿着纸飞机来来回回奔跑,跑累了便会在高高的门槛上做一会儿的场景。记得儿时常常由于门槛太高被绊倒,然后嗷嗷大哭,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个需要慢慢迈过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这也如同人生一样,有些时候,需要去冲刺;但有些时候只能慢慢地走,否则跌倒后,只会让自己跌得头破血流。

古厝的结构建筑,布局四四方方,对称分布,像极了宫殿。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是在古代闽南有某位大官,立下赫赫功劳,所以皇帝特批他修建类似宫殿结构的房子,以纪念他的功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盖类似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便叫做“厝”。真正的历史已不得而知,是否存在这个大官也不可得知,但这并不妨碍,“厝”成为闽南文化特有的瑰宝。

对于这个承载着我童年全部记忆的老伙计,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天井,方方正正的天井,在其上方雕刻着做工精美的鱼,每到下雨的时候,鱼便会口吐飞泉,所形成的雨幕会将整个天井遮盖起来。飞溅的水珠,啪嗒啪嗒地滴在发绿的石板上,回旋着,一直一直重复着过去的记忆……

百年的古厝(孩提的摇篮古厝)(2)

闽南的古厝,不仅仅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种血脉的延续和根的寄托。老一辈人的古厝常常会作为宗庙祠堂,在祭祀,传统节日里都要去古厝进行祭拜,可以说它已经告别了传统建筑的身份,而升华到了精神的寄托。它象征着先人们的精神,折射出血脉的团结。所以在闽南地区,对于宗族的认可其他的地区都要强得许多。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地翻滚,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便是血脉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的延续,它会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的后代心中。尽管早已经不住古厝多年,但还是会时长地想起住在古厝的时光,我一直是个“健忘”的人,但唯独对这一段时光,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时间虽如白驹过隙,但依然会回响起啊嬷抱着我坐在门槛所唱的歌谣“月娘月光光,插粟播田秧,田中一垛(块)宝,阿姑阿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