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区的发展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1)

昙华林街区霸榜小红书、黄鹤楼网红定格照火上热搜、世界百强企业总部落户中北路、长江右岸展露全新城市界面……十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奋进“赶考”,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以服务武汉“五个中心”建设为目标,重点打造“一岸T轴一谷”的现代都市空间格局,城区功能品质、形象风貌、民生幸福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武昌区正展现出令人期待的精彩蝶变。

古城保护:

修缮活化实现古城有机更新

多年坚守保护黄鹤楼望江视线

武汉市区的发展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2)

武昌区多年坚守黄鹤楼视线保护。

去年国庆小长假,全新开街的昙华林人文小镇霸榜小红书、朋友圈。作为武昌的老牌文旅地标,昙华林核心区内多栋百年老建筑以艺术交流中心、昙公馆、美术馆等休闲场所的新面貌面向游客重新开放。

2014年,为加快推进武昌古城复兴,武昌区政府启动了昙华林人文小镇项目,在瑞典教区片活化历史建筑,优化完善产业功能,通过“腾笼换鸟”模式,整治提升街区风貌,实现古城有机更新。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建筑风貌,延续城市文脉,让百岁老房子焕发新生命。”漫步街区可以看到,彩色墙绘被暖阳加上柔光滤镜、百年老宅屋角风铃摇曳,历经修缮后,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仍散发着多年前的气息。

做好古城景观本体修复活化的同时,对观赏视线的保护,武昌区也多年坚守如一。

2021年底,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通车后,一张地铁口的照片火上了微博热搜。从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C出口出站,转身向后即可与“近在咫尺”的黄鹤楼同框合影。傍晚灯光秀亮起,还能欣赏到矗立夜空中绚丽的黄鹤楼夜景。附近商店的老板曾细数:“每天几乎都有上万游客来这儿打卡。”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多年来对黄鹤楼视线保护的坚守。2014年8月,武汉出台新版《黄鹤楼视线及开放空间保护规划》,要求以黄鹤楼为中心,半径100米以内严禁新建任何建筑物、广告招牌。半径100-200米以内,建筑物、广告招牌的高度不应超过黄鹤楼景区广场的高度。

“坚守黄鹤楼的高瞻远瞩,就是守住武昌古城的大体格局。”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规划出台后,该局就不再在黄鹤楼一带批建高层建筑,在对视线范围建筑第五立面进行改造的同时,还拆除了蛇山上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开展山体结构修复,将黄鹤楼最靓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市民。未来,武昌古城千年纵轴打通后,武胜路沿线将成为黄鹤楼新的观景点,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功能提升:

总部经济集聚世界500强企业

优化布局让高楼住宅“退居二线”

武汉市区的发展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3)

日益繁华的中北路成武昌商务区点睛之笔。

近来,不少市民发现,中北路沿线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北路、洪山广场片区越来越洋气了。

“自2013年规划提出在公正路、中山路、中南一路、中北路及中南路围合区域打造华中金融总部集聚中心和金融监管决策中心,形成辐射中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华中金融城。”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加大对中北路沿街一线地块的招商力度,布局大型商务办公、金融类建筑,让集中连片的高楼住宅“退居二线”,将更多优质地块让利给金融产业。

随着一期建成,华中金融城已形成以中南路—中北路为金融主轴,以公正路、中北路、中南路、中山路及中南一路围合形成区域为金融城核心区的“一轴”“一片”发展格局。

如今,华中金融城片区汇集了武昌区65%以上的金融机构。天风证券、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等数家世界500强金融企业华中总部均落户在此,“中北路早晚高峰日益繁忙的景象正充分展现了华中金融城片区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悉,未来金融主轴沿线将有天风大厦、襄阳大厦、平安幸福中心、保利维塔、高投资本大厦、中碳登大厦等19栋高端商务办公楼宇陆续建成,与现有高端商务楼宇抱团聚合,形成武汉最具规模的金融产业集群。

品质营造:

重点打造沿江公服建筑

塑造靓丽的长江右岸城市界面

武汉市区的发展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4)

十年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武昌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城区面貌。

今年夏天,在汉口江滩隔江远眺,可以看到不少市民在月亮湾城市阳台纳凉游玩,武昌滨江呈现出了崭新的城市面貌。

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武汉长江主轴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市七个重点功能区之一,也是武昌区“一岸T轴一谷”发展战略的核心引擎。核心区范围为和平大道、徐东大街、武车二路、武昌滨江所围合区域。规划拟将该区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总部商务首善区。在秦园路——月亮湾区域打造新的垂江商务轴线,形成规模约7公顷的城市中央客厅。同时完善城市地标体系,强化顺江与垂江的叠合景观效应,塑造具有纵深、富有韵律的滨江城市天际线。

“从2014年武汉市谋划打造武昌滨江商务区开始,我局就不再批复临江一线的集中住宅,而是将最好的城市展示面留给公服设施。”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规整沿江外立面,打造多个标志性建筑景观,塑造更活泼生动的长江右岸城市界面,实现功能区能级和品质双提升。

如今,武昌滨江商务区涌现出绿地中心、长江之门、武汉长江中心、月亮湾城市阳台等一系列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劲牌总部也将落户在此,为武昌滨江商务区注入全新动力。据悉,随着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的建设提速升级,未来这里将建成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金融、信息咨询产业集群为支撑的高端商务区。

规划师进社区与居民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电梯加装完成量连续四年蝉联全市第一

2022年8月10日上午,73岁的魏成英拎着一个大西瓜,走进电梯按下数字键“6”,“这里装电梯前,我买西瓜都不敢挑大的”。

魏成英家住武昌区杨园街道理工大水运社区南区小区20栋6楼。为了减少爬楼,她过去每次出门都得先做好计划,争取一次多办几件事。2020年11月,魏成英所在的单元成为南区小区第一批加装电梯的单元楼。不到两年时间,南区小区符合条件的11个单元已实现加装电梯全覆盖。

走进南区小区放眼望去,一排排米色的老房子外,竖立起一座座崭新的银灰色电梯。居民纷纷感叹:“现在买菜、拿快递、散步,随时下楼,方便多了!”

这正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参与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缩影。多年来,武昌分局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让市民群众在武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闻令而动

“保姆式”服务落实老旧小区改造

2018年,武汉市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武昌分局对社区规划的探索正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注重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其中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就是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但由于牵扯多方利益难以均衡,又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办理起来极具挑战性。”

接到任务之初,武昌分局积极响应武昌区政府要求,与多部门联动成立工作专班,在政务中心设立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绿色通道“专用窗口”,一站式受理、办理居民申请,并对部分加装电梯需改造的供电、通讯线路,给水、排水管道,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工作,节省居民开支。

加装电梯最大的难点就是与居民沟通,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具体操作工程中,群众诉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业主认为增设电梯理所当然,无需征得底层业主同意,而低层业主则认为并不需要,不支持、不赞成加装电梯,进而引发邻里矛盾。还有部分业主意见摇摆不定,签字同意后又持反对意见。”

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意见的反反复复,往往需要不断协商沟通,花费大量时间,导致部分加装电梯工作推进缓慢。为此,武昌分局派出“专班分队”对接社区、街道,盯住每个环节,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协调统一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意见,全程“保姆式”指导配合办理规划、建设、消防及管线工程的行政审批、协调现场安装施工等各个环节出现的矛盾纠纷、突发问题。“居民对采光有异议,我们就邀请工程师到现场讲解国家建筑物采光标准;投诉噪音,我们就带居民到附近已加装电梯的楼栋现场感受……如此反复,多次调解、协商,坚持以理服人。”

自2018年以来,武昌区共有569个老旧小区单元的业主提出加装电梯的需求。截至2022年9月,武昌区累计为老旧小区居民加装电梯近290部,实现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房屋一半以上加装电梯的目标,电梯加装完成数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

超前谋划

邀规划专家走进社区共绘社区规划

早在2015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就主动谋划,展开了社区规划探索。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城市改造,多由政府单一主体实施。我们希望通过社区规划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发挥其自治力量,真正让居民成为社区改造的参与者。

武昌区最早在南湖片区推行了社区规划试点,邀请规划专家走进黎明、循礼、南湖华锦等多个老旧社区,和居民一起对社区进行改造更新。在社区规划中,为吸引居民的共同参与,专业规划师们还培养出了一批社区规划师。2017至2019年间,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20名居民与武汉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专家们共同完成了社区的改造。

“得知有规划师要来帮我们改造社区,居民们非常激动,争先恐后提需求和建议,期盼社区早日焕新。”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回忆道,整个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居民都积极配合,懂监理的教大家监督、了解园林的建议绿化怎么设计、擅长沟通的去协调居民……现在社区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居民也过上了更美好舒适的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武昌区已邀请到30名规划师为9个社区提供了社区规划服务,并结合实践编制全市首部社区规划导则。华锦社区曾被民政部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武昌分局受邀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社区规划论坛做分享发言。

“社区改造并不是在某个时间节点就完结,而应不断顺应居民需求,循序渐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营造美好生活。”武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希望将社区规划师引入到老旧小区改造全流程工作中,让居民共同参与缔造美好生活。

坚持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干到底”

“共同缔造美好生活”进入快车道

武汉市区的发展规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5)

共同缔造实现紫阳湖提档升级,70年老园“重焕青春”。

过去十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以“多规合一”破壁垒,用“一张蓝图”绘发展。该理念对武昌城区高质量发展有何影响?近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志刚给予解答。

“历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历任领导始终强化规划引领,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瞄准‘创建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战略目标,全力打造产业武昌、创新武昌、精致武昌、幸福武昌,实现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的双提升。”

李志刚认为,规划引领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是武昌区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城市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今,武昌古城保护有序推进,昙华林历史风貌区“焕然一新”;中南—中北金融主轴已然成型,小洪山科学城加速建设;滨江商务区建设成效显著,绿地中心及其周边区域闪亮登场;城市更新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释放活力,“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工作稳步开展,武昌区正在全面进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发展阶段。

(策划: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 长江日报城建传播中心 撰文:胡维佳 图片: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