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是中国三大古船之一。数百年前的福船到底长啥样?这在福州航海史爱好者、船模达人杨帆的工作室可以找到答案。他复原的近50艘福船模型,相继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22日,记者来到杨帆工作室,仿佛走进一家小型“造船厂”。案台上堆满了各类木料和制作模型的工具,在他的巧手下,一艘明末清初的“册封舟”模型现雏形,船身长1米多,造型气派、曲线优美。“这艘福船模型严格按真船比例缩微,换句话说,它是能航行的!”杨帆说。

制作古船模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光凭想象,得尊重历史。”杨帆说,很多古船并没有设计图纸流传下来,他只能从各种历史资料中找寻线索。

2013年,他受邀帮国外一家专业博物馆整理资料时,发现一份明代中晚期抄本,上面记录了明代大型远洋福船的构建数据,其中一些数据和明末清初福州造的“册封舟”数据相吻合,杨帆便萌生复原“册封舟”的想法。

杨帆巧手复古韵(杨帆巧手复古韵)(1)

杨帆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研究古船模型。记者 林双伟 摄

何谓“册封舟”?明清时,岛国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每当琉球新王嗣立,皆会派遣使团来中国“请命册封”,朝廷再派使臣携册封敕谕,乘“册封舟”远赴琉球完成册封。可这艘船到底啥模样,资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他只能顺着线索去古画和相关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光是资料搜集就花了1年多时间。

2016年,杨帆开始绘图,这是一个不断研究论证的过程。“船身关键部位的数据,不能凭空捏造,得考虑实际航行需要。”杨帆说,举个例子,帆船航行时有一个最佳倾斜角度,超过一定度数船会翻覆。当时他没找到相关记载,就得利用船舶设计的数学模型去反复演算。

2019年,数易其稿后,他开始动手制作。船模构件精细,每一道工序,他都要格外细心,尽量让累积后的最大误差值不超1毫米。“目前,船身已大体成型,整艘船预计今年底完工。”他说。

这不是杨帆复原的第一艘福船。福船,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明代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明清册封琉球的“册封舟”等,均属福船类型。而杨帆想做的是,凭一双手,让历史长河里的一艘艘福船以船模的形式重现,留下历史的印迹。

2012年,一艘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的运木船模型出炉,那是他花了整整6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复原出来的,如今被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杨帆还曾应邀为法、英、美、德等国的博物馆修复和制作中国古船模型。

“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故事。”杨帆说,与其说自己爱船,不如说自己爱的是航海文化。这一切源于家族文化的熏陶。

今年41岁的杨帆,出生于福州的航海世家,外公家从事航运业,外婆出自福州知名造船家族。他从小就怀揣着“航海梦”,长大后喜欢帆船运动,业余时间大多漂在海上。

“我名字中的‘帆’就代表船,我把船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杨帆说,福州拥有非常辉煌的航海史,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复兴航海文化、传承海洋精神。(记者 马丽清 )

来源: 福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