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三宝垄是以三宝太监郑和命名的城市。在印尼的华人社会,三宝太监是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尤其是民间故事里的三宝太监。小时候在印尼,家里的老人一提起吃榴莲,就说榴莲是三宝太监大便变的,还有什么露姑果肉上的爪痕是三宝太监的指甲印等传说。

郑和下西洋途中曾数次经过爪哇岛,是有史可查的事实。三宝垄的华人都对此深信不疑,立庙祭祀,称郑和为“可敬的航海家”、“伟大的三宝”,甚至把他作为三宝垄的保护神来祀奉。每逢中国阴历的初一和十五,当地不少华侨华人都要前往三宝公庙烧香敬仰,印尼人也按爪哇历前往礼拜。三宝垄保存有许多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三宝垄有个三宝洞,位千三宝垄市北郊。洞前古木参天,立有“圣山圣洞”的牌楼。洞口有一米见方,可屈身而入,内深数米,面积约达100平方米。洞旁有一水井,相传是郑和为供土兵饮用所凿,故名三宝井.水极清澈,被视为圣水。洞中石壁上供奉有郑和神像,刻有“受命皇朝临海国,留踪石洞庇人寰”的对联。洞前建有三宝公庙,为三座中国式的殿宇。中殿供郑和塑像,左殿供一大铁锚,据称是郑和船队遗物,右殿是副使王景弘及其随从之墓。三宝公庙初建于1434年,现在是重建的三宝庙。

以下资料根据网络整理:华人来印尼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大多来自于中国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广东;

印尼从公元7世纪的Srivijaya王朝开始就和中国的唐朝有贸易往来,贸易的中心是苏门答腊的巨港(Palembang);

公元13至15世纪时的满者伯夷(Majapahit)是印尼最为繁华的王朝,中心在爪哇岛,国土覆盖也最接近现在的印尼;

满者伯夷(Majapahit)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强的国家,其曾利用中国的元朝的海军建国;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曾经停留的地方是三宝垄(Semarang)、Demak、Tuban,并将回教(伊斯兰教)传入印尼;

印尼伊斯兰教中的九圣徒(Walisongo)中有8个都是中国人。walisongo是伊斯兰教在印尼尤其是爪哇岛上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圣徒,wali有圣徒,信仰守卫者的意思,songo则是爪哇语中9的意思;9个圣徒由Sunan Ampel在1474年组建。Sunan Ampel又名彭瑞和,Sunan Drajat又名彭德英,Sunan Bonang又名彭德安,Sunan Kalijaga又名Gan Si Cang,Sunan Gunung Jati 又名杜阿波,Sunan Kudus又名查德旭,Sunan Muria Maulana Malik Ibrahim又名陈英华,而Sunan Giri 则是彭瑞和的孙子;

在爪哇岛上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王国的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陈劲文,而他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则是拉登帕塔,别名巴内姆巴汗陈劲文,他是中爪哇淡目王国的创始人,淡目王国的历史在印尼讳莫如深;

印尼华人很多都参与过抗荷,抗日,和印尼建国;

印尼语里"Kyai”这个词,现在认为这个词是称呼伊斯兰学校的老师,但在之前是称呼一个华人血统纯正。而且,印尼男性穆斯林穿的衣服同中国式的衣服非常相似。Baju Koko和白色帽子都源自中国,因为在伊斯兰教的原产地中东却没有这种服饰。

印尼大k岛简介(三宝垄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印尼城市)(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