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1)

一、蒙氏教育是什么教育?

其实很多人,听说过蒙氏教育,但是不知道蒙氏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人知道这个教育体系很热,但是为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很多幼儿父母很推崇;有的家长可能也做过功课,了解到蒙氏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个医生在研究特殊儿童研究出来的一套教育理念,教育体系!

上面的这些家长们了解到的,是不是我们有的也知道一些,当然,这些并不完全,如果真正的想了解蒙氏教育,我们要先了解蒙台梭利这个人,这个人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研究出这样一套教具,还有蒙氏的教育理念。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2)

1. 蒙台梭利是谁?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3)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塔(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这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蒙台梭利的成长家庭,其实也造就了她敢为人先的奇迹,在学医的时候,她是第一个女医生,也是第一个获得医学女博士的人,她研究了伊塔和塞贡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3-6的班级里有一项工作叫:塞根板的原因。

后来,她又进修了教育学,因为她的跨学科,对医学和教育学的同时了解,所以后面发明了蒙氏教具。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4)

二、蒙氏教育的目标

“发展有自制力的、有能力的、能够关心他人的、有热情的、有应答和有责任心的、有适应力的公民,终生的学习者,解决问题的人。”

其实,现在不管是什么教育体系,课程,也都是培养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不管是美国ib课程里的pbl项目学习,还是瑞吉欧教学,还是英国的Eyfs体系,还是国内的五大领域,还是其他的课程,只有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反思,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附庸者。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5)

三. 蒙氏教育的三个要素:

环境、儿童、老师

环境

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确保环境的安全,整洁,适合儿童的发展,老师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小孩对暗示的敏锐情感,可以视之为一种内在感受力的夸张表现。这种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爱’的内在感受力,乃是儿童心理成长的一种助力。小孩天生就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员,且特别对成人的一举一动感到兴趣,并希望模仿成人的行为。”

儿童

学习的主导者,儿童在环境中学习,通过环境在获得知识,能力;

“在特定的环境下,婴儿慢慢成长、定型,并长成一个完全成熟的人。儿童的成长必然受限于环境的条件。在特定环境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将把这个环境的特色融合在他的个性中。”

教师

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协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准备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观察幼儿的各项能力,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也会引导幼儿。

“他应当留意什么呢?就是每个孩子是否开始专注于工作。他应该把精力花在这上面,并在精神的巅峰上,随着孩子的发展阶段安排不同的活动。”

其实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去准备相应的环境,如果环境不适合幼儿发展,教师就要替换环境。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6)

四、蒙氏环境

在蒙氏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教具柜,各种教具,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们的玩具很多啊!”其实在这个环境中,正是通过这些教具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发展,手指的精细动作,捏,大把抓,倒,舀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语言发展,音乐艺术等。

1、日常生活区域

日常生活区是一个“做”的环境,也就是“学”的环境,孩子做的越多,学习的各项能力也就越多。

日常生活活动的四大分类:

(1)照顾自己

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子,如厕,喝水,吃饭等,我们作为成人应该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环境,让幼儿自主、独立的活动。

(2)行动的控制

肌肉的知觉发展,比如:倒,舀,拧,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等,这些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的。

(3)照顾环境

比如:清洁、除尘、洗等,这类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学习和照顾环境的机会,幼儿借此学会控制其周围环境,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环境的一部分,从而学会尊重环境。

(4)优雅礼仪

比如:问候、建议、帮助、感谢等,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有着各自的文化、风俗,幼儿应了解社会规则,尊重行为的差异性,学习独立以及相互依存,学会在社会中生存。

2、感官区域

感官材料更多的是通过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展幼儿的认知,幼儿通过五感来认识事物,比如:长短,大小,酸甜,冷热等等。

(1)视觉

大小:带插座圆柱体、棕色梯、粉红塔、长棒等;

色彩:色板(1/2/3);

大小与颜色:二项式、三项式

形状与形态:嵌板、地图

形状与大小:几何立体组基座

(2)触觉

粗糙到光滑:布的配对

立体感觉:神秘袋

重量:重量板

温度板

(3)嗅觉

嗅觉瓶

(4)味觉

味觉瓶

(5)听觉

大小声配对,音乐——钟

3、数学区域

数学区域是蒙氏的一个较为“经典”的部分,有的机构会把蒙氏数学专门拿出来作为一种教学,因为蒙台梭利奶奶是擅长数学的,分7个阶段。

从简单的数量与数字的认知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平方,立方等。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7)

4、语言艺术

在大班,语言区有一些读写,汉字、英语拼读,运笔,写字;在小班0-3岁的班级里,语言区更多的是绘本,音乐,实物,在小班里,环境也属于语言区。当然,不管是在大班,还是小班都有绘本。

艺术区,小班画画涂鸦,粘贴,剪,乐器,音乐儿歌;在大班有的还有角色表演,情景剧,当然在大班也是更多的手工创作。

蒙氏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热点之一(8)

5、科学文化区域

在这个区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标本,嵌板,科学实验材料,一些地理地貌构图,地球仪,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等。

在这个区域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也了解到了其他的国家,包括各个国家的动物,标志物等。

其实在蒙氏0-3班级和3-6班级的环境差别还是很大的,在0-3的班级里,我们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照顾自己的能力,区域划分的并不是很明确,清晰,因为0-3的孩子更多的是从家庭里来,更需要熟悉的事物,所以日常生活区,语言艺术,感官是有的,但是数学区相对于来说比较少或者说在感官教具里,因为感官里也有配对,分类,排序,比较等。

在3-6的班级里,区域划分的比较明显,对于3-6的孩子更多的是系统的学习知识体系的学习,当然也需要一个有丰富知识的老师,除了照顾自己,还有照顾环境,尤其是数学区域,要按照顺序,步骤学习,如果把数学学完,上初中应该也没啥大问题了,教具也是比较多的相对于0-3班级,每一种教具都有它固定的用法,当然也有后续的延伸。

除了上面着重讲的区域,还有运动区,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锻炼孩子的大肌肉,运动能力,比如:平衡,跑,跳,钻,爬等。

6、教师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在班级里,老师的行为举止,语言,礼仪都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所以,其实在蒙氏班里,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工作,什么时候离开,什么时候观察,包括老师也要做大量的观察,研究,教具的摆放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能力!

在班级里,爱,自由,尊重,原则,也是需要老师能够把握住那个度的,在太自由,太尊重无原则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会比较自私,自我,不会在意外面的规矩,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但是如果在处处是规则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可能会变的内向,小心翼翼,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其实这样的孩子大脑一直是处于高压的状态,他可能对外面的环境不是很敏感,因为他太关注自己有没有触犯规则,触犯边界,而不能更好的去吸收外界的环境!

只有在尊重,爱,自由和有原则,有底线的环境中,才能让孩子了解到老师,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是,犯了错误也还是要改正的,在规则之内,原则之内他是自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