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沂南县辛集镇以源头治理助推解决群众诉求为导向,以规范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载体,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品牌作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乡街吹哨工作思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乡街吹哨工作思路(沂南县创新12345)

乡街吹哨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沂南县辛集镇以源头治理助推解决群众诉求为导向,以规范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载体,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品牌作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

一、坚持一个宗旨

镇人大主席团、信访办、热线办、应急办等部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联合梳理分析、联合研判会商,明确了人大化解矛盾工作的“十条为民服务清单”。在融入大局、履职为民、服务发展等方面对照清单,悉民意、掌民情、解民忧,做到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人大与人民在一起”的根本目的。

二、落实双进站

坚持人大代表进联络站、进信访办(人大调解室)“双进”模式。每月9号为代表进联络站日、19号为代表进信访办(人大调解室)日,每次安排代表至少两名,确保每名代表每季度至少进站一次。通过“双进站”,建立并落实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信访办(人大调解室)的线下“联动”机制。

三、筑牢三个阵地

以网格化为依托,巩固提升联络站、活动室、工作站三个阵地,构筑网格融合、组团服务、联动共治的坚强堡垒。

一是建立“两网融合、一网统筹”模式。把原有的综治网格同选区代表网格合并,实行共治,形成工作合力。将111名人大代表和57名综治调解员分组混编划分网格,全镇共划分11个网格,内含2个县级代表活动室、7个镇级代表活动室、1个代表工作站、1个代表创业基地,把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纳入网格管理,将代表和信访员、调解员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二是实行网格化组团式服务。建立“网格 人大代表 调解员 群众”模式,每个网格内悬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明白卡,派驻县、镇级人大代表各1人,公示“辛心相应”微信公众号,调解员在网格内共同开展信息收集,矛盾化解,转办来信等工作,群众有问题、困难等通过扫码联系网格代表或调解员,实现民情、访情共享,将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在基层。人大代表、调解员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收集群众意见诉求36条,现场答复或帮助解决28条。

四、当好四员

鼓励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引导代表在参与矛盾化解工作中当好“四员”角色,实现从被动到主动、参与联动的转变,助力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化解。

一是当好社会舆情信息员。代表来自基层,贴近群众,最能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动态,当好社会舆情信息员,与综治网格员队伍一起,形成齐抓共管的信息组织网络,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自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及法律法规,特别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信访条例》的宣传。通过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并通过合法途径向上反映、申告,避免群体恶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

三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许多群众不理解、不明白、难协调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通过代表的深入调查、耐心解释、调解沟通,使其得到妥善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也遏制个体或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使信访事件处理的关口前移,实现人大代表、综治调解员“1 1>2”的效果。

四是当好信访办理监督员。代表参与接访,督促信访事件化解,履行监督职能,使“一府两院”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时,自觉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监督,形成一种既有法律规范和保障所产生的巨大权威性,又有广大群众参与所带来的广泛影响的监督效果,切实提高信访工作实效。

五、建立五项联动机制

1、线上线下同步联动机制。一是线上联络“24小时不打烊”。借助“辛心相应”人大微信公众号,开设“人大代表工作室”专栏,充分发挥“网上代表工作室”独特优势,打造群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代表线上听取民意的线上平台,实现人大代表在线“值班”,与基层群众实时互动。目前,线上收集群众诉求23条,代表办理20条,转交有关部门3条,实现了在线服务“24小时不打烊”。二是线下三级代表接访常态化。立足“三个阵地”,坚持“双进站”, 111名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每年到信访大厅开展4次接访活动,与镇接访领导同步接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助推信访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今年以来,人大代表在信访大厅接待群众来访1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0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6件,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2、预警信息互通联动机制。一是实行预警信息互通共享。由代表联络站站长牵头,信访办、热线办等部门参加,每月定期召开预警信息共享例会,加强源头稳控,做好预警预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预警信息做到日收集、周分析、月通报。今年以来,代表联络站和信访办共享各类诉求信息12条,为有效研判信访风险隐患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建立信访不稳定因素信息库。代表联络站与信访办分别建立信访不稳定因素信息库,根据信息分类风险等级以“一、二、三”3类划分风险等级,登记《信访不稳定因素信息表》,及时录入信息库。今年以来,通过分析梳理、收集汇总,共筛选出一类信访信息7条,二类信访信息17条,三类信访信息9条。

3、会商研判交办联动机制。一是共同会商研判受理范围。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和信访办定期召开会商研判例会,根据前期梳理的台账,反映的问题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问题、意见、建议,由人大联络站负责受理;反映的问题属于信访类别的,把问题转交给信访部门,由信访部门以信访渠道解决;反映的问题需要转交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大联络站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送交有关部门受理。今年以来,通过会商研判,人大联络站负责受理的意见、建议18条,交办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案件10件,转交其他有关部门的受理的3件。二是共同落实“交办单”制度。对会商研判交办的事项,人大联络站和信访办逐一发放交办通知书,实行挂牌交办,“点对点”交办。交办过程中严格落实“四包”机制。即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包稳定。今年以来,代表联络站和信访办共交办有关部门各类矛盾纠纷10起。

4、调处化解督办联动机制。一是代表主动参与调处化解。发挥不同岗位人大代表的优势,主动参与矛盾化解。市人大代表李庆国主动联系律师,从法律角度,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推动解决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取得实效。今年人大代表主动参与调处化解信访积案2起,引导2名信访老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了多年的合同纠纷问题。二是重点案件联合挂牌督办。人大联络站和信访办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联合挂牌督办。为提高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督办案件实行“四定”督办机制,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具体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确保督办案件闭环流程。

5、跟踪回访评价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办结案件回访制度。把群众认可作为衡量工作实效的标准,综治办、信访办、人大代表对办结案件采取上门访问、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回访,听取和征求当事人处理意见,给群众吃上“定心丸”,提升群众满意度。目前,对交办完成的10起信访案件全部落实了跟踪回访,群众满意率100%。二是建立办结案件评价制度。镇人大主席团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站办”联动信访案件办结公开评议会,由部分人大代表、信访办人员、群众代表等组成评议团,评议共三种,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今年以来,共召开2次公开评议会,对18件信访案件进行了评议,满意率100%,满意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5%。三是建立代表履职激励制度。镇人大主席团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代表履职经验座谈会,提高代表参与信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站办”联动工作水平。为激励代表履职,把人大代表参与“站办”联动情况记入代表履职手册,实行“评星定级”积分管理,列入代表年度履职排名,并作为评选优秀代表和换届连任提名人选的参考依据。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辛集镇今年信访案件为23件,较去年同期下降45%,已办结完成20件,尚在调处化解中的3件,均未出现超期拖延,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全市满意度测评辛集镇全县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