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峡水库区域里常见的“四大家鱼”是什么吗?你见过比它们更大,长达5米,约相当于9个成年男性的重量,重达600公斤的淡水鱼吗?三峡水库中真的有这么大的鱼吗?

今天,子牙童趣就带大家了解这条大鱼及它所处的环境——长江三峡水库的秘密。

这条长5米,约600公斤的大鱼就出自长江三峡水库,它的名字叫“中华鲟”,也被人们称之为“长江鱼王”。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1)

相传,有外国人曾经想把中华鲟带到自己的国家养殖,却发现只要到达合适的年龄,此鱼一定会不远万里,游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国。所以中华鲟乃中华产,只生存在中国。

(一)

三峡水库的鱼为什么能长到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小?一般鱼的生长因素与种类、食物供给、环境状态和水域大小等方面有关。

在鱼类内部的生物链中,它们的等级也分得比较明确。我们都玩过一个叫《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2)

不过,不同种类的鱼吃的食物类型也是不同的。有的鱼会捕食其他鱼类食用,有的鱼吃水底的植物,还有的鱼喜欢吃浮游生物。

三峡水库的鱼,它们的体量之所以能长这么大,原因也有很多。

一是因为长江三峡的水域面积足够大,鱼类的活动空间很广阔。

它们不仅可以自由地觅食,寻找适宜栖息水源地,广阔的水域也便于它们自由游动,躲避天敌。从而生存几率大大地提升。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3)

据统计,目前有400多种鱼类在此居住。

由于三峡水库的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供鱼类食用的食物种类多,十分有利于鱼类的繁衍生息。与三峡水库的水域面积结合起来,鱼类“活到最后”也并不是太艰难的事情,因此长得也越来越大。

二是因为水库的水源质量优异,十分适宜鱼类生长。

三峡水库的平均深度有175米,各类鱼都能够按照自己的习性,生活在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环境中。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4)

如果水库的深度分为上、中、下三层。有的鱼喜欢生存在上层的浅水区域,易被人类捕捉或被飞鸟啄食,普遍未长很大就命运多桀了。有的则活动在中层,这类鱼比上层的鱼可长得体型更大些。

还有的鱼待在底层,生活在最深最冷的地方,虽是“冷宫”,营养却很好,同类竞争压力不大,活得逍遥自在。这类鱼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大鱼”。

三是因为水库生态环境好,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多样。

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达千余种,不仅养分充足,还能够充分地供给鱼类生存所需的食物资源,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巨大的能量。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5)

由于我国长江三峡水库实行蓄水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禁止捕捞,大大地提高了鱼类的生存几率。

如同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它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长,三峡水库也因此被称为“鱼群的天堂”。

(二)

三峡水库蓄水已超过20年,目前长江流域的鱼长到多大了呢?

草鱼、青鱼、鲤鱼、鳙鱼,作为长江水域里的“当家鱼”,很多都已经长到了令人震惊的体型。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6)

2014年,有渔民曾在属于长江支流的云阳龙缸景区的石笋河,捕获过一条体重超过300斤的鳙鱼,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惊奇不已,然而当地渔民却并不算太激动

采访中他们表示,这样的大鱼已经看到过很多次了。长江支流尚且有不止一两条的大鱼出没,那么在水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水深达到175米,并且禁止捕捞的三峡水库区域,一定会有更多的大鱼存在。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7)

(三)

那么,三峡大坝的建设,对鱼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于鱼类生态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处在于,三峡水库蓄水期长达二三十年,在这期间没有人类的打扰,鱼群可谓是“安居乐业”,成长得越来越迅速。

不过另一方面,洄游性鱼类也面临着生存和繁衍的考验

三峡大坝之所以被称之为我国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庞大。巨大的大坝横截在江中,像是一个屏障,拦截着水体,除了鸟类,其他生物想要翻越过去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8)

生活在下游的鱼群到了繁殖期时,会成群结队地洄游至上游产卵。大坝阻断了鱼类洄游的通道,再加上水流量太大,有不少逆流而上去产卵的鱼群会撞上大坝导致死亡。

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如白豚、长江鲟、胭脂鱼、江豚、白鲟,还有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中华鲟,都属于典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

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洋中,一段时间后再沿着长江洄游到上游流域,在那里产卵繁殖后代。水坝的建设会使这类鱼洄游的轨迹被阻隔,它们的生存严重受到了威胁,数量不断减少。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9)

过去长江流域著名的“白鲟”已经因为葛洲大坝阻断路线而绝迹,加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的数量更是由过去每年的五千条,减少至三百条,到后来甚至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

据传在三峡大坝修建时,曾出现了许多怪事。传闻说,三峡大坝里面封印着一条蛟龙,而巧的是,真的有人在三峡大坝里发现了一条大蛇。有人说这是自然界为了保护水生生物,给人类发出的警告信号,但这些都无从考据。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10)

我国工程师在设计三峡大坝时,就已充分地考虑过水生生物的洄游问题。

他们在与水生生物保护专家探讨研究后,根据鱼类的习性,在三峡大坝旁特意设计了几个通道,这些斜建的通道,专门用于尽可能的方便鱼类洄游。

为了更好地助力鱼类生存繁殖,每年到了鱼类大量洄游产卵的时期,三峡大坝的闸门都会开关闭合,鱼群可以在大坝放闸的时候顺利通过,不受阻拦

不仅如此,工程师还在鱼道里挖了许多小水池,防止它们被江水冲走。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11)

在国家全力保护生态的措施下,一度在三峡濒临绝迹的中华鲟竟重新露面。2017年,就有人在三峡库区附近的重庆忠县,意外捕获了一只野生中华鲟,还是一条成鱼,这就说明这个物种并没有灭绝。这条中华鲟长达1.8米,重约120斤。

得知消息后,相关部门专家立刻赶到现场,对这条中华鲟采取救治行动,最后成功放生。

2021年1月1日,长江也开始了十年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违者退捕的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人人都应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峡蓄水20年来有多大的鱼(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12)

我相信,凭借我们不断的努力,未来长江流域的大鱼会越来越多,成为不以为奇的存在。

关于保护大鱼,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共同探讨。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转发并点赞。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成为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END—

小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