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人们对于古文诗体常说唐诗宋词。作为与唐诗齐名的宋词,宋代文人也是风流辈出,而南宋文人陆游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位。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遭遇坎坷,一腔抱负不得施展。
陆游字务观,有一个别号放翁。他是山阴人,而山阴位于如今的浙江绍兴,说起来还与鲁迅是同乡。他早年间家世显赫,祖父陆佃更是宋朝时的尚书右丞。但,陆游出生不久,就遭遇了北宋灭亡的灾难,陆游的父亲陆宰在北宋末年出仕,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靖康之难中,徽、钦二帝及一干重臣都被金人掳去了北方,陆游一家侥幸逃出生天。
靖康之耻发生时,陆游只有两岁。之后,在老家山阴躲避灾祸的陆游一家,在面对南侵的金军时,选择追随宋高宗赵构逃亡。直到南宋稳定下来,陆游一家才在东阳开始逐步安定。陆游的《感兴》写到:“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宋朝的懦弱和战争的接连失利,使得经历国破家亡的陆游,和当时众多年轻学子一般,希望国家富强,一雪靖康之耻。
陆游虽然年少时流离失所,但却不耽误其学业,很小时就表现出智慧优于常人。得益于父亲和祖父的名望,他能够拜得名师。曾先后在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得门下学习,其中毛德昭对他的影响很大。从《老学庵笔记》卷一的相关记载来看:“苦学至忘寐食,经史多成诵。”毛德昭对弟子的要求相当之严。
陆游画像
年少而略有才名的陆游,在12岁的时候就能够进行诗文的写作了。不过,他最开始走上仕途靠的不是自己的才学而是祖辈的恩荫。《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记载:“陆游......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时光流逝,陆游经过多年的苦读,终于进京赶考,这一年他28岁。时值绍兴二十三年,作为恩荫子弟的陆游和当时的现任官员、恩荫子弟等一同参加了临安的锁厅考试。才华横溢的陆游被当时的主考官陈子茂点为第一名,而与其同时考试的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这使得陆游和主考官为秦桧所不喜。来年的礼部考试,秦桧更是要求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月辛酉......秦埙为榜首,德元从誊录所取号而得之,喜曰:“吾曹可以富贵矣。”遂定为第一。”
锁厅考试的第一,礼部考试时却名落孙山,加上陆游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宋高宗赵构也因此听说了他的名号。年轻的陆游在面对这样不公的待遇时,对秦桧更是有着言语上的抨击。《渭南文集》卷二二·《自赞》:“名动高皇,语触秦桧。”直至五年后,秦桧病死,陆游才得以进入官宦仕途。在高宗皇帝还在位时期,他以敢于直言进谏的优点,在绍兴三十一年被提拔到大理寺做司直,还担任宗正簿的职务,负责司法工作。
好景不长,宋高宗传位宋孝宗后,陆游还是对于朝政直言不讳。在惹得皇帝不高兴后,陆游便被罢为镇江府通判。时年,南宋大将张俊力主北伐,陆游这种在靖康之耻刺激下成长的读书人也是全力支持。然而,国内的主和派在秦桧死去后依旧占于上风,张俊被贬,陆游等也因此受到牵连,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这还不算,《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记载:“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被人诬陷游说官员北伐的陆游直接被罢免了官职,成了一介草民。
之后的陆游虽然被重新启用,但其一腔热血还未冷却,作下《平戎策》位北伐献力。《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但,《平戎策》被朝堂否决,北伐也以失败告终。陆游在前线战斗八个月后,回到南宋后内心伤感异常。
自古磨难出诗人,仕途不就文学成。陆游在经历了宦海浮沉后,其在诗词上的精力逐渐增多。以诗词闻名的陆游诗,被孝宗召见,在感叹其文学水准的同时,孝宗皇帝先后任命他担任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光宗皇帝上位后,陆游依旧力主北伐,但他还是做不到圆滑,其言论依旧被皇帝不喜,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最终,陆游被重新起用,但却无法担任实职,只得去编修史书。在编撰完成之后,宁宗加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在年纪到了后,也就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七年后,一生不得志的陆游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写下《示儿》这一绝笔当作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周恩来评价陆游:“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参考文献:《宋史》
《渭南文集》 陆游
《示儿》 陆游
《感兴》 陆游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