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电影武僧练功(忆中神功20年前观少林武僧记)(1)

河南嵩山少林寺

记不太清是1997年还是1998年的一个夜晚,我正上小学四五年级,下了晚自习,街上人沸沸扬扬,说小镇农贸集市广场那边有少林寺的表演。黑灯瞎火中,我骑着自行车往广场那边走,我从没见过什么表演,也不知道什么少林寺,只是为了凑热闹,凑了过去。

一个帆布搭起的帐篷,外面站着一个壮汉,人要进去看,就得掏钱买门票。我自然没钱,而我却不知为什么,跟那个人说:“我文章写的不错,让我进去吧,我会写文章宣传你们的。”就这样,壮汉让我进去了。

现在想来,这绝对是一个让孩子内心震撼的世界。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少林武僧”,只知道他们都是和尚,光头,穿着青色的衣服,而他们各个身怀绝技——胸口碎大石,徒掌将钉子打进木板,踩桩绕桩……刀枪棍棒,不论多么坚硬的东西,都不能伤害他们,他们都没事!

表演就这样看完了,文章的事情却忘了,这一忘就是二十多年。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少林寺,只是想到那个夜晚,我是怎么想到运用自己的所谓“优势”,来一睹少林武僧的风采。而那在昏黄的灯光下飞身而起的神奇表演,却一直在我脑中清晰显现。如今,想想梵音绕梁,佛香缭绕,却有武僧习武呼呵,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不曾停息,而以武为法器教化世人,播下佛法种子。现在我只当以此文回向还愿了!

少林寺电影武僧练功(忆中神功20年前观少林武僧记)(2)

少林寺电影武僧练功(忆中神功20年前观少林武僧记)(3)

少林寺电影武僧练功(忆中神功20年前观少林武僧记)(4)

少林寺电影武僧练功(忆中神功20年前观少林武僧记)(5)

少林寺武僧团的前身是僧兵,家喻户晓的李连杰电影《少林寺》,就是根据僧兵起源改变杜撰而来。关于少林寺僧兵起源,一般都认为起源于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唐王颁诏允许少林寺常备僧兵。到了宋代,传说宋太祖曾来少林寺,还调遣各路诸将轮驻少林,一来授艺于僧兵,二来取少林武术之长。元朝少林寺方丈福裕被皇帝任为国师,他倡导武术,支持僧兵练武。明代是少林寺僧兵规模最大的时期,少林寺僧兵应诏抗倭立功的就有500多名,寺院常备僧兵达到千人以上。清代少林寺有反清复明之嫌,朝廷多次降旨,禁止习武,少林僧兵作为一种制度,就逐渐衰落了。民国期间,少林寺武术尚有复苏之势,蒋介石游少林寺时,也看了武僧的武术表演,颇为惊叹。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少林武术并满足社会上对少林武术的需求,地处中原的嵩山少林寺在中岳嵩山·少林寺禅武高僧素喜大和尚的倡导下,于1979年,首先成立了少林武术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了大量的少林武术后备人才,1989年嵩山少林武术队正式更名为少林寺武僧团,管理体制仿照历史上的僧兵,职能已经演变为通过表演少林武术,达到弘扬祖国传统武术文化,宣传少林禅宗正法的目的。

依据素喜法师口述的《少林精神》

南拳北腿少林棍,卫国保寺健自身;

崇禅尚武少林人,爱国护教少林魂;

不争和合少林心,止恶扬善少林根;

以德服人消贪瞋,后发制人少林门。

孝顺师僧父母亲,守法持戒遵祖训;

农禅立寺为根本,医禅济世救穷困;

慈悲为怀尽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贫;

武医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

而如今,嵩山少林寺,依旧是民众心中的神功得成地,少林武僧依旧充满了奇幻色彩!各国政要都前往探访。在世界各地的表演中,表演内容会包含八段锦、集体功夫拳、集体少林棍,硬气功,每一门武功都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华绝世功夫,包括二指禅、铁裆功、头开钢板、银枪刺喉,罗汉撞钟、肚皮吸碗等9大硬气功。猴拳、猴棍、螳螂、蛤蟆……拳术中将展现的绝活有童子功、地趟拳、罗汉拳、连环拳、六合拳等12项拳术;兵器中将表演少林风魔棍、追风赶月刀、九节鞭、达摩剑等14种兵器。若能有幸看到少林武僧表演,真乃人生大福报!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大概正是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