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数尽更筹,听残银漏。逃秦寇,好教我有国难投,那答儿相求救?

【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沽美酒带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怎能够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俺魂飘胆销,似龙驹奔逃。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收江南】呀,又听见乌鸦阵阵起松梢,数声残角断渔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亲帏梦杳,想亲帏梦杳,这的是风吹雨打度良宵!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1)

《夜奔》,是《宝剑记》戏剧的高潮,也是林冲性格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即使在野猪林侥幸逃生,林冲依旧想的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他没有想到:对方一定要赶尽杀绝,在他流放到草料场做工的时候,对手还要施展奸计,害他的性命。

逼迫无奈的林冲,只能奋起反抗。他怒而杀害他的仇敌,偌大世界已经无处容身,只能连夜奔走去投奔水浒。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2)

【点绛唇】“数尽更筹,听残银漏。逃秦寇,好教我有国难投,那答儿相求救”,

更筹,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银漏,银饰漏壶,指计算时辰的漏壶。秦寇,强悍的贼寇。

听着更声一遍遍响起,沙漏也快要流尽,残夜将明。从强悍的贼寇手中逃脱,逼迫我有国难投靠。我又向哪儿来求救?

【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手持龙泉剑,悲伤的血泪抛洒在出行的长袍上,痛恨我天涯孤身一人流落。一心一意去投奔水浒,忍不住回头去望曾经报效的朝廷。急忙忙要逃走,顾不得忠孝两个字。

这句曲辞,表达林冲逼上梁山时内心极大的痛苦和纠结。他内心并不愿意背叛朝廷,却活生生被逼上梁山,写出内心极大的无奈和痛苦。

这是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他惊慌失措,连夜逃走。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3)

“疏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俺魂飘胆销,似龙驹奔逃。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耳边听到呼啦啦的风声吹着叶落,声声虎啸震动山林,还有绕着溪涧的清猿一路悲号。吓得我是魄散魂消,如同神驹奔逃。只感觉山路重重回环缠绕,慌慌张张再也走不出山前这条古道。

【收江南】“呀,又听见乌鸦阵阵起松梢,数声残角断渔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亲帏梦杳,想亲帏梦杳,这的是风吹雨打度良宵”,

又听见乌鸦声声啼叫,从松树梢头一阵阵传来,几声城楼上吹奏的号角,断断续续,打断了渔樵的梦。赶快找个村舍中的小店投宿,摆脱这恐慌寂寥心情。想起母亲梦已遥远,梦已遥远啊,看我这仓皇奔逃的一晚,真是风吹雨打度过的良宵!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4)

这是林冲夜奔时候的一大段心理描写,血泪交加,悲情动人,刻画出林冲这个被逼上梁山的英雄的精神矛盾和痛苦。

他已经没有出路,只能“专心投水浒”,可是,这是他最不愿意做出的痛苦选择,所以“回首望天朝”。

作为朝廷将领,林冲的志向,“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可是对手的步步紧逼,残害,“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

此时一个“夜奔”林冲紧张、矛盾、凄惨的心脏,与读者的心脏,产生着共同的呼吸跳跃。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5)

风吹叶落,声声虎啸,面对天理不公,英雄还有着抹不去的胆气豪迈:“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管教你海沸山摇。”

他更有英雄气短,“唬得俺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悲号,叹英雄气怎消。”

在夜奔的恐惧与悲愤中,剧作家着力强调林冲对家人的不舍,英雄多情又无奈的悲愤,溢出言表。

落草为寇的身份,使他再也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对于忠孝双全的林冲是万般无奈的选择。

曲辞情景交融,突出描写了林冲纠结痛苦的情感,真切动人,如见血泪,具有深沉的感染力,让人对林冲的命运充满同情。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6)

李开先的笔触有一种魔力。

他能够把读者的情绪迅速带到他展开的境界里。他在写场景的时候,能调动声色感官,协调动静,画面感很强。

林冲的情感也表现得非常感人。一句“风吹雨打度良宵”,哀景乐景相互交织,写出他内心的无限凄凉和悲怆。

这段曲辞写得精妙无比,生动形象。每一个曲牌之间暗自扣合,又各有侧重。长长一段“夜奔”的心理描写和情景描写,不冗长,不发闷,描摹如画,如临其境。显示出李开先的奇才卓越之笔。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7)

昆曲界有一句行话,“女怕思凡,男怕夜奔。”因为有大段的戏份集中在一个主角之上,既要演唱,又有大量的繁杂、高难度的身段要做,表演难度很大。

林冲这个英雄形象很有典型性,他不仅寄托了很多文人失意不得志的人生悲凉,还表达着对社会不公和对悲剧命运的控诉。《夜奔》一折在昆曲演出中久唱不衰。

传说李开先写《宝剑记》,往往宴请的客人在场,他就一边端着酒杯,一边漫不经心在纸上泼墨。写了两个月,《宝剑记》就脱稿了。

因为写的是胸臆之中愤懑之事,抒发的是胸臆之中拥堵的不平之鸣,所以情到笔到,气足神完,酣畅淋漓。下笔洋洋万言,泼墨一泻千里如洪水决堤。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8)

王九思在《书<宝剑记>序》中称赞李开先:“一代之奇才,古今之绝唱也。”后世的吕天成《曲品》,赞美李开先“词坛之飞将,曲部之美才。”

读此《夜奔》,的确再美的赞誉都不为过。

如果给各个传奇故事的语言做一个比喻:

高濂的语言似嫦娥奔月,有月宫的清冷和幽美;

李玉的语言似夸父逐日,有境界的浩荡与雄浑;

李开先的语言,就如同江东周郎,俊中带雅,媚中含威,玉树之中带着干戈玉戚,是英姿飒爽中含着秾丽。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9)

雪蓑渔者在《宝剑记》序中,曾经对当时盛行的《琵琶记》和李开先的《宝剑记》做过一次比较。

雪蓑渔者说《琵琶记》:

“予性颇嗜曲调,醉后狂歌”,“只觉《雁鱼锦》……等六七阙为可耳,余皆懈松支漫;更用韵差池”,

而《宝剑记》“苍老浑成,流丽欵曲,人之异态隐情,描写殆尽,音韵谐和,言辞俊美,终篇一律,有难于去取者”;“才思文学,当作古今绝倡,虽《琵琶记》远避其锋,下此者毋论也。”

雪蓑渔者所言不是偏爱。

《夜奔》每一段曲辞都恰当好处,妥帖韵致,浑然一体。每一个曲牌都蕴藉工整,雅俗得当。再看雪蓑渔者的评价,“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林冲夜奔第三段(按龙泉血泪洒征袍)(10)

转载自公众号《文子国学》,篇幅有限,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