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引用曾国藩推崇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般认为这是做事最好的方式,它是在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大”和“小”这两个方面入手,就是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比喻既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也要在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地做好。
这两句话,次序前后调整后,更能符合曾国藩人生的发展。“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实际更多的含义是指明了少年到中年的成长路径。这也是曾国藩人生成功的深刻写照。
小处着手:“小”就是少年时代,“手”就是动手能力。少年时代要养成不懒惰的习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曾国藩本人回忆:“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划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
有一个经典的笑话,专门说曾国藩的笨。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就是提示大家: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做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英雄做的未必都是大事,一个人的成就,是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无论从意志、品德、待人,都需要从少年时代做起,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才有可能创造出来.。
人在少年时代,不可能对社会有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发展也是很模糊和空洞的,理想都是社会和学校灌输的,并不符合自身的发展。
所以曾国藩指出在少年时代一定要认真做事,脚踏实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眼高手低,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小处着手”的本意。
大处着眼:“大”就是中年时代,“眼”就是奋斗目标。中年时代必须确定事业的方向
制定奋斗目标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就会有使命感和成就感。
因此,确定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多么的关键与重要。人在年轻的时候,大都是迷惘的,因为社会阅历少,不知道哪一条路是对的,更不知道什么路是最好的选择,一切都充满着未知数。
人到中年,阅历丰富,认知能力达到顶峰,人生像魔术师抖开了他的包袱,不会再有太多的神秘可言了,有能力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人到中年才是真正厉害的人,从古到今,从不是少年成名,而是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人之所以更厉害,往往是经历过生活的充分磨练,前期积累的失败经验多了,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往往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拥有强大的韧劲。就像曾国藩一样,他和太平军刚开始交战的时候,是屡战屡败,而他却从不放弃,少年时代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让他能够坚持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终于成功。
人到中年正是黄金年代,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能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大器晚成的机会了。假如当年的曾国藩安于现状,在朝廷做一个庸官,也无可厚非。而这种碌碌无为的一生又有何意义呢?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付出行动,敢于拼搏。
曾国藩的“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验证了他的人生道路。曾国藩看他生平故事可知,他并不是一个生下来有什么天才,甚至近中年亦没有大成就的这么一个普通清末官吏而已。但他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虽然天资普通,但还是可以通过少年时代养成的好习惯,中年时代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加上勤能补拙的后天努力,是能够让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立志、工作、成功,这是人类活动的三大环节,是事业发展的规律。
立志是踏入事业大门的开始,勤于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
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你。
这就是曾国藩推崇的“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完美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