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当时我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得到美械装备加强的老蒋中央军。无论是初期在东北的杜聿明,山东的王耀武以及陕北的胡宗南,都是黄埔中央系天子门生。但除了这些中央军之外,在山西的阎锡山集团也是我军在战争初期的劲敌。早在1945下半年,我军和老蒋正在为和平进行谈判,解放战争还没正式开始时,阎锡山以及他的晋绥军就经常主动挑事,悍然破坏和平攻击我军,率先打起反动“第一枪”。
那么为何一向和中央军不和的阎锡山以及他的晋绥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会立即跳出来搞摩擦,充当进攻我军根据地的急先锋?
抗战结束前后的阎锡山
我军被迫反击早在抗战时期,阎锡山的晋绥军就经常喜欢在山西破坏抗战统一战线,1938年,虽然在太原战役后只能龟缩于晋南地区,但阎锡山并没有积极抗日,反而将矛头对准山西境内的我八路军部队,居然联合中央系背景朱怀冰等人公然袭击境内的八路军。我军被迫进行还击,一举消灭朱怀冰等反动力量。不过为了团结抗日,我军还是选择和阎锡山继续合作抗日,而这也让其在后续的抗战中消停了一段时间(主要是让我军打怕了,而且当时的晋绥军因为傅作义自立门户很虚弱。)
在窑洞中的晋绥军
但和平未能长久,1945年意识到日军已经江河日下的阎锡山,也在抓紧时间扩充地盘。在抗战结束后,阎锡山一方面利用其在山西和河南的威望招兵买马,以所谓正统的形象接收太原、大同等城市,并积极扩军备战;另一方面他还利用和日军的关系,收留那些不想归国的日军,为其卖命,矛头也直指晋冀鲁豫周边的我军。
积极备战的晋绥军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时期阎锡山被日军打得只剩下晋南的几个地盘,兵力最弱的时候才不过3万人,但到了1945年抗战结束后,经过扩军以及收编伪军、日军,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编制从8个军被裁撤到5个军,但是阎锡山还建立了很多警察部队和日军组成第10总队,人数在10万左右,1946初期人数达到巅峰为4个集团、8个军、24个师达到了15万人。
擦枪准备作战的晋绥军部队
但想要争夺地盘的阎锡山显然打错了算盘。
积极带头搞摩擦的晋绥军不断挑衅着我军忍耐极限,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晋冀鲁豫和华北各军区进行了正义的反击。阎锡山不仅没能收回地盘,反而让其主力被我军全歼。
1945年8月,全国人民还处于战争喜悦中的时候,胡宗南出动9个军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和晋南,同时为了配合胡宗南行动,阎锡山也调集部队前往同蒲路北线,沿途占领运城、太晋中、太原和大同等地接受日军第一军投降,同时收编沿途的伪军队伍,并挑起争端和我军对峙。
在山西的日军部队
当时上党地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晋东南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而阎锡山为了打通和西北胡宗南以及中原的联系,也在谋划着如何占领上党。8月25日,在当地投降日军的带领下,阎锡山命令心腹史泽波的19军3个师17000多人占领了上党核心的长治、屯留等地区,就连我军刚解放的襄垣县也被占领,而一旦上党被占领胡宗南和阎锡山不仅能练成一片,当时我军太岳和晋冀鲁豫军区也将被分割。
因此面对晋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我军也展开了反击。
上党战役图
晋冀鲁豫野战军政委邓公在战前动员会上说道:
8月30日,太行军区部队率先向襄垣县展开进攻,全歼晋绥军暂编38师1个团。
9月10日,我军进攻屯留,消灭晋绥军暂编38师大部。
9月13日,陈赓发动对长子的进攻,在炮兵掩护下全歼阎锡山2纵队司令白映瞻以下2000人被全歼。
9月20日,我军进行围点打援围攻长治,在老爷庙地区伏击晋绥军2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2万多援军,除2000多人逃回太原外,其余部队皆被我军全歼。
10月14日,看到援军无望的史泽波只能率部突围,却不想被陈赓太岳纵队一路围追,史泽波以下6000余人被俘。
我军庆祝上党战役合影
至此上党战役结束,刘邓以5万正规军和民兵,全歼参战晋绥军3.4万人,缴获山炮20门,迫击炮80门,轻重机枪1500挺,步枪8000多支的重大战果。而将近3万精锐的损失也让阎锡山元气大伤,只能被迫采取守势。
刘邓在晋南的攻势硝烟尚未散去,在晋北的我军晋绥军区部队也展开自卫反攻,贺老总带领部队在晋北大同等战役对晋绥军进行了反攻,收复了晋绥边区将近20多个县,消灭敌军10000多人。
贺老总和他的晋绥军区
因此在1945-1946年,双方还在谈判桌上博弈的时候,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早就被我军南北两个攻势打趴,只能龟缩在晋中和太原一带。失去了与我军决战的根本。
从抗战结束时跳得最欢,不到半年就只能龟缩防守,这让一向自负的阎锡山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为何阎锡山要出头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上,按理来说除了中央军,国军的地方部队一般都不会和我军死磕,那为何阎锡山要抢着当出头鸟,日本人刚一走,不用老蒋动员就率先和我军搞摩擦,甚至比很多地方的中央军还要积极呢?
其实这个原因也不是很难猜。
解放战争时期的阎锡山
首先,山西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一点很好了解,在战争年代对于地方军阀们来说,确保自己能活下去的手段就是地盘,而对于阎锡山来说山西就是他的地盘。当初他成为军阀们在北方的话事人,也是靠着山西一省之力的供养,山西拥有丰厚煤炭、石油等资源,太原、大同等地发展不输南京、重庆等地区,而且山西还是当时华北的工业中心。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人治晋”也得到了很多山西人的拥戴,抛开其他不谈,山西乡绅和上流对于阎锡山的感官并不差。山西在阎锡山的建设下也是全国著名的模范省。
阎锡山治下的太原城
不过日本人来了之后,阎锡山被迫只能在晋南的苟且度日,其地盘上的大中城市已经被日本人占领,而山西广大的山区和边远县城也成了我军的根据地。而对于抗战结束后的阎锡山来说,陕西早已是胡宗南的中央军地盘,中原河南和河北地区有孙连仲和庞炳勋等人,自然不会让他去染指,除了山西他哪也去不了。
所以在阎锡山看来,自己本身之前在山西就有很深的基础,趁着日本人投降,拿回自己抗战前地盘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军阀混战时期阎锡山就占据山西
而在抗战结束后我军的解放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山东和华中以及中原地区。早在抗战开始后,我军就长期在山西境内活动,这里俨然是我军的后方之一,特别是是抗战结束后山西处于我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三大军区的交界处,同时山西也是沟通陕北和晋察冀的一个战略枢纽,对于我军来说同样重要。
故而,山西即是我军的后方,也是阎锡山的“前任地盘”,必然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桥头堡。
抗战时在山西的八路军总部
其次,是阎锡山还亟需呼吸权。
在阎锡山来看,1945年的山西是很不安全的,处于我军三大军区包围的自己,想要在我军和老蒋的博弈之间赚取更多的筹码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而经常和我军打交道的阎锡山自然知道,当时的我军缺乏重武器,在硬实力上不如老蒋。此时他率先在上党地区发难就是想巩固地盘,利用晋南和晋北作为太原的门户,驱逐山西境内的我军,谋求山西“独立”。
同时阎锡山还知道,虽然和老蒋不对付,但他更适应不了我军,阎锡山认为晋绥军不可能会和我军实现和谈或者联合的可能。一方面,双方在抗战时就有矛盾,另一方面,双方在阶级和纲领上的差异,也让其肯定是站在我军的对立面。
被我三大军区包围的晋绥军
面对双方已经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率先发难,一旦谈判破裂,位于我华北根据地腹地,被我三大军区包围下的山西,势必会成为第一个被吃掉的目标,所以率先发难,进攻上党地区可以打破我军在战略上对山西的包围,打通和胡宗南的联系,一旦我军进攻山西,西面的胡宗南以及两河的国军也能进入山西境内增援作战。
最后一点,是阎锡山低估了我军的实力
阎锡山认为,在重庆和谈期间,处于劣势的我军肯定不会冒着“破坏和平”的风险和晋绥军作战,甚至于还会采取忍让的策略,毕竟在抗战时我军就为了大局着想,经常对晋绥军各部采取包容的态度。在晋南率先发难,也是想利用晋南以长治为首的坚城,在和谈期间守住我军进攻,等谈判结束后名正言顺占据这个地盘。
晋绥军炮兵部队
事实上,阎锡山猜对了一半,当时参加晋南战役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装备确实不算好,刚从游击战出来的刘邓部队,全军参战兵力虽然有5万人,但山炮以上火炮不过6门,有很多部队甚至还有长矛和大刀,装备很差。再加上晋绥军本来就善于守城,这一点从围攻史泽波在长治的作战中可以看出,刘邓对其的评价是:
实际上我军在进攻长治的作战中一度停滞不前,如果不是史泽波提前跑路,我军可能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攻占长治。
但他也猜错了另一半,就是虽然我军装备劣势,但依然是敢打敢拼。火炮不行我军就靠土工作业,用突击队和炸药包炸开他们的城墙,攻坚不行,就利用围点打援打击晋绥军援军,利用运动战消灭他们。
解放区的民兵武装们
而在我军不断打击下,低估我军势力,率先扛起“反动”大旗的阎锡山自然也是自食其果……
雨田君说事实证明,1945年抗日战争刚一结束,阎锡山就主动挑事向我军进攻,也反应了其实真的“急了”。地盘心思太重的他,却没有好好掂量自己的实力,贸然进攻,反而一上来就遭到了惨败,完全是其太自满低估我军反击决心所致。
以至于解放战争还没正式开打,晋绥军就已经宣告出局。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