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剧本杀是近年来流行的娱乐活动之一,因其花样迭出的悬疑剧本,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推理解密的过程中,有些历史爱好者或许会发现,其实古人也玩“剧本杀”!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1)

一、剧本杀的起源

剧本杀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的一起谋杀案,后来被编写成书,又改编为游戏。

1948年,第一款谋杀之谜的桌游面世,从此,这类游戏就受到大众的追捧。它与现代的探案类剧本杀十分相似,玩家扮演指定的角色,根据准备好的线索和证据,来判定某人是否有罪。

虽然扮演角色类型十分单一,但是剧情内容却丰富多样,因此受到当时欧美人士的热烈欢迎,甚至到1980年还衍生出盒装类的剧本杀游戏。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2)

而剧本杀的玩法传到中国之后,各种版本和玩法陆续出现,不仅开发出恐怖、情感等类型,还开发出相关的游戏馆和线上游戏。

之所以说古人也玩“剧本杀”,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杂剧与之有很大的相似处。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并不是指这些朝代特有的,而是说它们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其中元曲指的就是元杂剧

首先杂剧和剧本杀一样,他们都需要剧本。相比之下现代剧本杀对内容、架构和篇幅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吸引力就能作为游戏剧本,不过一个剧本杀一般只有一个故事。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3)

而杂剧则有固定的剧本架构,也就是四折一楔子,意思是一个剧本由四个故事情节组成,开头和结尾再加一个引子,就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就相当于现在的单元剧一样,《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之一。

虽然一个杂剧只能有四个故事情节,但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剧本放在一起演。比如用《西游记》改编的杂剧,就可以用三到六个剧本去编写,剧本之间的情节可以连成一块,从而将单元剧变成连续剧。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4)

其次现代剧本杀和杂剧都有对应的角色,并且很多都以探案为主。

比如元杂剧中比较出名的一个类型叫“公案戏”,虽然每个剧本里的角色大多不一样,但都有一个特定角色“包公”存在,这角色就相当于探案剧本杀中的警察和法官。

但与现代剧不一样的是,公案戏的角色台词和剧情都是编排好的,上台之后就不能更改。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5)

不像剧本杀只需要一个剧本架构就可以,剩下的对白和戏份可以让玩家们自由发挥,而且特定角色也可以层出不穷,法官、警察等随意切换,而公案戏的特定角色就只能是“包公”。

不过即使公案戏有诸多限制,但在元杂剧中,还是涌现出数十个经典剧本,再加上剧本篇幅较短,每一场戏都会掺夹大量的探案信息,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刺激感。

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也是按照这些公案戏改编过来,跨越数个朝代,可见元杂戏的戏剧套路,在民间有多受欢迎。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6)

二、自古套路得人心

杂剧在角色设定上与狼人杀其实也很像,其多元性和固定性并存。狼人杀的角色有好人、神职和狼人,神职又分女巫、猎人、预言家等不同角色。

而杂剧每部角色虽然不同,但角色的人设却也具有一定固定性,分类下来一共有“生旦净末丑”五种,中国古典戏剧大多都是按照这五种分类,最后又分出了老生、花旦、青行、正净等数十种角色,共同演绎一台戏剧的所有内容。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7)

对于这五种角色在元杂剧中的作用,元朝戏剧家夏庭芝在《青楼集》是这么写的:“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净,一曰副末,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装孤”,意思是这种五种角色同时存在,元杂剧才算完整,因此元杂剧的剧本又有五花爨(cuàn)弄的别称。

每台杂剧表演前,编排者都要确定好角色,相当于现代影视剧里男女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比如说旦角,就是杂剧中引动剧情发展的角色,充当引戏的作用。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8)

旦在戏剧中是女性角色,不过多由男性扮演,它是从《盐铁论》中“奇虫胡妲”中演变而来,女旦在杂剧中的作用便是引戏。明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也记载:“引戏,院本中狚也”,意思是女旦担任引戏的角色。

除了女旦,末行是指杂剧中的老人或者中年角色,据说它还跟梵语有关,是根据梵语同音翻译的文字演变而成,古代梵语中ma呐喊的意思,与的叫法相似。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9)

加上末行在杂剧中经常要吟诵大量长编词曲,与梵语ma的意思十分贴近,因此便把这种角色称为末行

末行的作用和女旦一样,都是表演戏头、引戏的戏份,不过区别是扮演的角色性别是一男一女。按照吴自牧在《梦梁录》对末行的形容就是:“且谓杂剧中以末泥为长,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

这里的主张翻译成现代语意就是主持,换句话说就是一部杂戏表演时,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末行的角色。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10)

与现代剧本杀不同的是,公案戏虽然剧本颇多,但是套路却比现代剧本杀还要固定。

剧本杀情节内容复杂,并且不时还会出现反套路的情节,反观公案戏的各种角色中,反派永远是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而受害者都是底层的弱势群体。

两者之间的不同,还体现在推理手法上。

现代剧本杀大多依靠现代科学逻辑推理破案,公案戏虽然理论上也算是刑侦剧的一种,但破案手法更多是依赖鬼神之说。比如著名的《乌盆案》,就是包公利用鬼神之力,最终将凶手刑之于法。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11)

而公案戏中所有犯罪者的作案动机,一般都围绕着财与色展开,比如《风雨像生货郎旦》、《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等,都是讲述罪犯凭借钱财或美貌构陷受害者,再由包公辨别真伪,最终让罪犯伏法的套路。

这种套路如今看来有些单调无聊,但放在元朝“八娼九儒十丐”的阶级划分中,读书人处于历史罕见的社会底层,作为元杂剧的创作者,在内容创作方面自然包含了他们的某种情绪。

而且杂剧毕竟是戏剧的一种,并非纯粹的剧本杀,不能以现代人的目光看待,而且元杂剧的出现,也相对促进了昆剧的发展。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12)

三、昆剧的发展

昆剧《十五贯》讲述一个名叫苏戍娟的女孩,误以为养父游葫芦把自己卖了,于是连夜逃跑,恰巧当晚游家遭贼,不仅游葫芦被害,还被偷走十五贯钱,当邻居发现后连忙向官府报案。

然而巧合的是,苏戍娟与新结识的友人熊友兰一起离开,熊友兰身上正好带着十五贯钱,于是就被当地知府误以为是凶手,屈打成招将他们判了死刑,幸好监斩官得到城隍托梦,最终抽丝剥茧,让两人沉冤得雪。

宋元时期历史剧剧本(属于古代人的断案)(13)

相比元杂剧各种掺夹怪力乱神的公案戏,昆剧的《十五贯》更有现代剧本杀的味道,刑侦套路更浓,这也是昆剧能够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无论昆剧还是元杂剧,都是戏剧中的一种,只是因为剧情的编排,让人有种剧情杀的感觉,同时也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扮演好角色,以此来娱乐大众。而剧本杀因为低门槛,人人都能参与,也更加大众化,这也正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梦梁录》

《太和正音谱》

《青楼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