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能够引起附近小磁针的摆动。 奥斯特关于电和磁相互作用—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立即震动欧洲,很多人都展开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奥斯特实验的逆现象------磁产生电。 1825年,瑞士的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螺旋线圈,来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但是在实验时,科拉顿为了排除磁铁移动时对灵敏电流计的影响,他通过很长的导线把接在螺旋线圈上的灵敏电流计放到另一间房里。 他想,反正产生的电流应该是“稳定”的(当时科学界都认为利用磁场产生的电应该是“稳定”的),插入磁铁后,如果有电流,跑到另一间房里观察也来得及。 就这样,科拉顿开始了实验。然而,无论他跑得多快,他看到的电流计指针都是指在“0”刻度的位置。 科拉顿失败了。科拉顿的这个失败,是一个什么样的失败呢? 后人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失败”。因为科拉顿的实验装置设计得完全正确,如果磁铁磁性足够强,导线电阻不大,电流计十分灵敏,那么在科拉顿将磁铁插入螺旋线圈时,电流计的指针确实是摆动了的。 也就是说,电磁感应的实验是成功了,只不过科拉顿没有看见,他跑得还是“太慢”,连电流计指针往回摆也没看见,有人说,这是一次“遗憾的失败”。 因为科拉顿如果有个助手在另外那间房里,或者科拉顿就把电流计放在同一间房里看得见的地方,那么电磁感应的发现的桂冠肯定是属于科拉顿的。 真正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的是法国的D.F.J.阿喇果。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影响小磁针的实验,法国物理学家阿喇果非常兴奋的把这个事情报告给法国科学院,法国科学界立即展开了电磁实验,其中安培、毕奥—萨阀尔等人做出了重大成绩。 阿喇果本人也积极的展开了电磁实验。 1822年D.F.J.阿喇戈和A.von洪堡在测量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磁针的振荡有阻尼作用。 1824年,阿喇戈根据这个现象做了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法拉第强烈认识到:自然界是对称的,既然有变化电能够变成磁,磁应该就可以变成电。阿喇戈不但没有这种深刻的认识,也没有认识到磁变电实验一旦成功,可以对人类造成剧烈的影响,而法拉第很清楚这一点。 法拉第在别人嘲笑他研究磁生电有什么狗屁用处时候,毫不客气的反驳:你生儿子有什么用处? 美国的奥尔贝尼学院物理学教授亨利(HenryJoseph)在1829年改进了电磁铁,他用绝缘导线密绕在铁芯上,制成了能提起近一吨重物的强电磁铁。 同年,亨利在用实验证明不同长度的导线对电磁铁的提举力的影响时,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断开通有电流的长导线可以产生明亮的火花。 1832年,他在发表的论文中宣布发现了自感现象。1835年1月,亨利向美国哲学会介绍了他的研究结果,他用14个实验定性地确定了各种形状导体的电感的相对大小。他还发现了变压器工作的基本定律。 1830年8月,亨利在实验中已经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失去了发现权。有人说他当时忙于旅行结婚,也有人说他因为教授职务,不能过多时间用于研究。 亨利的电磁铁为电报机的发明作出了贡献,实用电报的发明者莫尔斯和惠斯通都采用了亨利发明的继电器。 亨利一生有许多创造发明,但他从不拿去申请专利,总是无偿地向社会公布。1878年5月13日亨利在华盛顿去世。 世界公认英国的法拉第是电磁感应的发现者,主要原因是,他认识到电磁感应关键是线圈和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 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的五个现象,既发生电磁感应的五种情景: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后来韦伯和纽曼把这5中情形总结为磁通量变化,统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831年8月,法拉第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磁针,另一与电池组相连,接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无电池组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 法拉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非恒定的暂态效应。紧接着他做了几十个实验,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5 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并把这些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 法拉第还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他由此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即使没有回路没有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依然存在。 后来,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以及描述电磁感应定量规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其公式并非法拉第亲自给出)并按产生原因的不同,把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两种,前者起源于洛伦兹力,后者起源于变化磁场产生的有旋电场。 法拉第始终认为,各种自然力都存在密切的关系,能够相互转化。经过近10年的时间,直到1831年,他终于发现:一个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尽管无法在另一个线圈中引起通电电流,但是在通电线圈的电流接通或中断的时候,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计指针却有微小的偏转。 法拉第抓住这个发现反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都验证了这个现象。他又设计各种其他的实验,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这就是有名的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的这个发现终于开通了在电池之外大量产生电流的新道路。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电能宝库的金钥匙,在征服和利用自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科学成就。 利用这个原理,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的雏形。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制成了实用的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建立了火力和水力发电站,使电力普遍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一切都与法拉第的伟大贡献密不可分。 在今天,本人在变化电磁场产生正反引力场,变化的引力场产生电磁场这些领域有了重大发现,希望与人合作展开这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合作。 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相互转化,可以诞生人工场,人工场可以取代电,可以在交通、宇航、医疗、建筑、工业制造、能源、信息等各个领域创造神话。

法拉第是怎么发现感应电流的?法拉第之前有人发现了电磁感应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