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起

元朝末年因为朝廷混乱、赋税增高,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民间出现了很多起义军。在群雄并起的情况下,朱元璋是如何脱颖而出最后建立明朝的呢?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朱元璋相比元末其他的那些领袖来说,他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擅长用人,朱元璋底下的能人非常的多很多有过人之处的谋士和将领都选择了他。朱元璋在攻打徽州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奇人,此人名叫朱升,是一个学者。

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到底有多可怕(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是什么)(1)

朱升年纪比较大,他初次见到朱元璋的时候就将近六十岁了。元朝末年,朱升曾考过科举做过官,隐退之后就一直在授课讲学,所以在当地他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朱升对于朱元璋的一些事迹是有了解的,他比较欣赏朱元璋的做法。

于是,有了这个机会,他便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朱升后以礼相待,并向这位老先生虚心请教,朱元璋问道,自己现在走的这条路如何?接下来该怎么做?

九字箴言

朱升其实心里早就有答应了,他也算到了朱元璋会这么问,朱升就说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也很聪明,他一听便懂了其中的道理,不由得对这个老先生产生了敬意。而这简单的九个字,让朱元璋的实力不断壮大最终得到了天下。那么,这个九字箴言是什么意思?为何能成立国之本呢?

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到底有多可怕(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是什么)(2)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首先是高筑墙,攻下一个城池有了自己的据点,把护城的围墙修建高一点,让城池变得更加坚固,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据点。如果不弄一个据点,打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之前打下的城不就又都丢了,所以要高筑墙,这是根本。

然后是广积粮,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你是谁,你有多聪明,或者你的部队有多强,只要粮草没有及时地跟上,这场仗你怎么打,所以要储存大量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又要从哪里去获取呢?肯定不能去抢,可以仔细想一下,如果打下了一个城池,军队就立刻去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储存作战。

长久下来,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不仅会失去他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粮食被军队抢了老百姓就可能会被饿死,到了第二年就没有粮食可以吃了,所以要在第一点高筑墙的情况下进行广积粮。军队在城池稳定之后,自己来种粮食,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地供应。

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到底有多可怕(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是什么)(3)

最后是缓称王,这也是最能体现朱元璋与其他人不同的一点。朱元璋在当时的位置已经做得非常的高了,小明王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后来还封他做了吴国公。不过和其他群雄一比,这些官职就不算什么了,张士诚称自己为王,陈友谅称自己为帝,他们不是王就是帝,朱元璋官职再高,充其量也是个打工人,但朱元璋并不是没有称王称帝的实力他只是选择了稳健发育。

朱元璋面临的局势

看看当时的局面,朱元璋的上游是陈友谅,下游是张士诚,这两股势力在他的周围。朱元璋要是贸然地称自己是皇帝,那么他还会新增一个敌人,就是小明王和刘福通。原本你是他们的人,结果却自己占地为王背叛了他们,自然会遭到敌对处理。

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到底有多可怕(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是什么)(4)

如果朱元璋不称这个王,小明王和刘福通的军队就会成为朱元璋的一个保障,因为他们牵制住了元朝的主力部队,让元朝军队抽不出精力来对付他朱元璋。同时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力量也不足以消灭朱元璋,这样一来,只要朱元璋暂时不称王称帝,他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自己,这就是缓称王

与前面两点不同,第三点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朱升说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九个字,但它却成为了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朱元璋也正是执行着这个方案,才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统一大业。

如果大家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话,《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看。这是一本问世以来一直都很畅销的书籍,以真实的资料为基础,用幽默风趣并且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