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不知为何刷到了天线宝宝,惊奇地发现4个天线宝宝都有宝宝了!

互动之天线宝宝(童年伙伴天线宝宝都有娃了)(1)

天线小宝共有8个,都是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宝宝,通过他们的发音,分别取名为咪咪、哒哒、小兵、咩咩、茹茹、宁、叮滴、尤比。

互动之天线宝宝(童年伙伴天线宝宝都有娃了)(2)

万万没想到,过了30岁,刷到天线宝宝还能看得津津有味。可爱之余,感慨万分,连童年伙伴天线宝宝们都有崽了,每个还都是二胎,其乐融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还单身。

转念一想,我怎么会刷到这个视频?不会是精准投放给未婚未育又适龄的单身青年吧?

作为一个资深的好奇家,我搜罗了一番天线宝宝的介绍——

《天线宝宝》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和Ragdoll公司制作的幼儿节目。1996年,Ragdoll公司和BBC签约,开始制作了这个长达260集、每集30分钟的幼儿节目。

初版发行于1997年到2001年,主要观众对象是12个月大到5岁的学龄前幼儿。

目前,天线宝宝已经被113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被翻译成45种语言播出。

“《天线宝宝》设定有两个元素:一个是“幻想园地”、一个是“真实纪录”。

“幻想园地”是指《天线宝宝》的主要场景,岛上有许多幻想奇观,让孩子有创造力、想像力;四个天线宝宝在神奇岛上玩乐,彼此之间有良好的关系,没有暴力,虽然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很喜欢学习。

天线宝宝们是科技的产物,是幻想的人物,不等同于人类,所以不一定要有父母、兄弟姊妹等人类关系,坐下时会发出“叭”的声音。”

所以如此看来,天线小宝们不一定是天线宝宝们的幼崽,只是另外制作出来的科技产物。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第一念头是他们有着父母和孩子的伦理关系呢?

最近二胎三胎政策频出,我身边的未婚青年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被国家催婚催育的“爱意”。我一个朋友在上海国企工作的朋友说:

“自从我的工资被下调后,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生活压力巨大,情绪也变得很差,体检出现了各种结节和息肉。父母怕刺激我,已经不催婚了。以为能喘口气,没想到互联网继承了父母的意志,坚持不懈地传递未婚焦虑。”

别说是大城市的青年人因为生活压力不想结婚,就连农村地区的青年们生育意愿都下降了。

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青岛市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报告显示,该市农村青年生育二孩、三孩意愿不强。已婚调查对象,生育1个孩子的占比58.43%,生育2个孩子的占比29.78%,未生育孩子的占比11.8%。调查对象生育二孩意愿不高;对于刚出台的三孩政策未有积极呼应。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大家接受的观念被更新,“养儿防老”的动机都慢慢被弱化,子女养育成本过高,当代农村青年追求个人生活品质的想法,导致他们生育意愿不强。

互动之天线宝宝(童年伙伴天线宝宝都有娃了)(3)

我认识不少丁克家庭,身边也有二胎家庭,我总结了一下,过得幸福的家庭都有以下三个特点:

1、首先,他们选择婚姻都不是被迫行为。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认识,这些夫妻结婚都是双方自愿的,不是因为年龄、父母催促等压力而结婚,没有半推半就的强迫和无奈。

2、无论是丁克还是二胎,做决定时都不是一时冲动,都是夫妻双方沟通过后,一起做决定,没有哪一方要承担更多做决定的责任。

3、不会拿自己没有的跟别人拥有的比较。丁克就不会羡慕多子家庭的热闹,二胎家庭就不会嫉妒丁克的自由,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就只会专注自己的方向,会小幅度调整,但不会轻易被完全代跑。

4、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没有太多纠结,都是比较顺畅的,没有太多困难和阻力需要克服。(我觉得这点是源于他们都比较了解自己,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个人特质,能力,他们都能清楚知道那个边界,所以做的决定属于比较符合实际水平的,自然没有太多阻力。)

结不结婚,何时结婚,和什么人结婚,无论你怎么选择,都没有标准和对错。关键是做了选择后的路该如何走。

每个人都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不必羡慕别人拥有的,多看看自己有什么。

最牛的人不是努力去获得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是如何把自己所拥有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人生需要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