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驻扎在保定38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的谢干事正在处理着一些文件,这时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人走了进来。谢干事见有人进来忙问:“大爷,您有什么事儿吗?”

老人有些犹豫,不过还是从包里拿出东西放在桌上,那是一张残疾证和一本小学课本。谢干事有些疑惑,老人打开课本翻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向谢干事说道:“同志,抗美援朝松骨峰战斗的李玉安烈士是我,38军团3连的老战士。”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

李玉安

谢干事有些震惊,这篇文章可是在全国都有名的,他竟然说书上的烈士还活着,这可非同小可,他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报告。38军的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接到消息后,亲自前来接待了他,最后经过党史资料核实,确认这位老人就是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李玉安。

在确认了战斗英雄的身份后,李淼生不敢怠慢,急忙询问道:“老前辈,您隐姓埋名这些年,今天找来部队一定是有困难吧,您放心!国家和党不会忘记您的功劳,一定会为您解决的。”

李玉安有些难为情,良久才说道:“我这次来找部队是有个请求,就是想请求部队能够收下我小儿子当兵。”

李淼生回答道:“您放心,这件事我们一定会为您解决的。”

松骨峰战斗烈士李玉安为何隐姓埋名40年?他又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活着的烈士”李玉安的故事。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2)

李玉安

1924年,那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李玉安诞生在河南台前的一家贫苦人家里。父母用野菜和麦麸将他养到了16岁,李玉安很懂事,为了能让家中生活好一点,他独自跑到了山东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因为没有学问不识字,他只能找一份苦工的差事。

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李玉安看不惯国民党的残暴行径加入了解放军,在解放战斗中,李玉安敢打敢拼、勇猛杀敌,仅在1年之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随后的解放战斗中,李玉安于四平会战荣立一等功,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更是奋勇冲锋战功累累,他从祖国东北一路南下解放到了广西云南,10余个的战功奖章戴在胸前,是他英勇杀敌的最有力证明。

到了1950年,大陆地区已经基本解放,李玉安想要退伍回老家种地。可是还没等他提出退伍申请,朝鲜战争爆发,祖国的边境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家卫国,李玉安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当副班长。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3)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日,李玉安跟随大部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朝鲜战场,开启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在第二次战役期间,为了给联合国军最沉重的打击,阻击南逃的美军,李玉安所在的团三连接到紧急命令:立即急行军穿插敌后,务必切断敌军后路,不放跑一个敌人。

三连的百余名战士接到命令后,来不急休整,扔下重武器轻装急行军赶到了松骨峰一带,而逃跑的敌军前头部队也快要到达这里。眼看敌军的汽车、坦克就要来到,为了阻击敌军,给大部队合围歼敌争取时间,李玉安奉命带领一班战士抢占路边一处山岗,其余战士开始在路上埋设地雷炸药、修筑工事。

李玉安带领战士修筑工事刚到一半,敌人已经出现在视野中,黑压压的向路口开去,来不及准备了,阻击战即刻打响。当敌军的汽车、坦克开到了埋藏的地雷上后,爆破手立即引爆炸药,顿时敌军中火光冲天,哀嚎一片。燃烧的坦克、汽车将道路完全堵住了。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4)

中国人民志愿军

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三连战士们立即朝着敌军开火,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敌人的前头部队损失惨重,丢下百余具尸体向后撤去。

三连的这次及时阻击拖住了敌人溃逃的脚步,让志愿军大部队追上去完成了合围。不过三连坚守的松骨峰阵地还没等到援军的到来,成为瓮中之鳖的美军部队又开始向松骨峰突围。

为坚决完成任务,不放走一个敌人,三连战士勇敢拼杀,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敌军由于前路被汽车坦克、拥堵,见突围不成,呼叫了飞机、火炮的支援。刹那间,松骨峰阵地上火光冲天,三连战士们伤亡惨重,可这时400多名美军又开始猛攻阵地。

连长戴如义已经牺牲,副连长杨文海也身负重伤,他仍然在坚持战斗。作为副班长的李玉安担任起战斗指挥,看着还剩十多名战士,李玉安大吼道:“打光所有的子弹,跟他们拼刺刀!”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5)

他的声音穿透战场、振奋人心,战士们扣动扳机,扔出手榴弹。在最后一发子弹打出去之后,李玉安怒吼着率先冲下阵地,与美军扭打在一起。他一刀就刺死了一名美军,又挥舞着枪托砸倒一个,正当李玉安要用刺刀将敌军插死时,他感觉腋下一热,顿时天旋地转栽倒在地。

在坚守了十多个小时后,松骨峰还是被敌军突破了,不过我军大部队也已经完成合围歼敌的任务。三连一百多名官兵堵截住美军多个师、数千名敌人,只有少部分敌军侥幸逃生。而三连战士血战敌军,一共击毙了600多人。

三连官兵英勇阻击,战斗至最后一人的悲壮之举恰好被随军记者魏巍记录了下来,他在此篇通讯中详细描写了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最后的十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拼杀,最后全体牺牲。他们是伟大的,可爱的,更应该是我们自豪的。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6)

实际上李玉安并没有牺牲,在松骨峰战斗结束后,李玉安在战场上醒了过来,身上的疼痛刺激着他的神经,他想要活下去,李玉安挣扎着向山下爬去。后来,李玉安爬到路边后被一位朝鲜人民军的司号员发现了,司号员背起李玉安来到了一间破旧的棚屋。

将李玉安放好之后,司号员跑了出去寻找部队来救他。当一队志愿军跟随司号员找到李玉安时,他又陷入了昏迷,战士们急忙将李玉安抬到了某部的收容所。

在这里,医生为李玉安做了检查,发现他伤势严重,子弹从右腋下穿过,打断了肋骨,还伤到了脊椎。收容所没有能力为李玉安处理,只能简单地包扎了伤口,立即将他送到了后方,在国内牡丹江的一处兵站医院救治。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7)

当这里的医生看到李玉安的伤势后,都被他的顽强毅力震撼,如果常人受到这么重的伤,早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而李玉安虽然昏迷,但生命力依旧旺盛。医生们立即为李玉安策划救治方案,给他做了开胸手术清理了在身体中的污血碎肉,他的背后足足有一个乒乓球大的缺口。

在仔细清理了伤口后,医生细心地给他包扎好,就留在医院静养。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李玉安依旧没有醒来,他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可他旺盛的生命力早已鼓舞了医院的所有人。大家意识到这里无法救治李玉安后,又紧急将他转到了中南军区陆军医院。

在后方大医院里,医生们先后给李玉安做了8次手术,在昏迷了半年之后,李玉安才苏醒过来。看到眼前的救命恩人,李玉安眼中含着热泪。又在医院休养了3个多月,他的身体也逐渐好转,不过这次受的伤太过严重,会留下永久的伤残。李玉安却早已满足,只有活着才能继续报效祖国。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8)

1951年9月,李玉安的伤也养好了,不过他的前胸和后背还是留下了两个伤疤,正常活动不受影响,就是不能剧烈活动。在出院之前,李玉安收拾着自己的行李,李玉安拿出自己以前获得的勋章,将它送给了救治自己的医生们,来报答再生之恩,随后拿着医院开出的残疾证回到了部队。

在部队里,李玉安坚持要前往朝鲜前线重返战场,继续杀敌。部队首长看到他身体有伤残,便拒绝了他,要求他复员回家。在1952年7月,党组织开始安排伤残军人复员工作时,将李玉安安排在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刚到粮库时,粮库的库长就看出李玉安重伤初愈,便安排一些轻松地工作给他,在粮库担任警卫,负责防火、防盗的安全事务。在警卫岗位上干了没多久,李玉安认为自己不能这样平白无故地享受优待,于是找到库长要求安排其他工作,为祖国做贡献。

库长本不想再给他调换工作的,不过粮库里负责装卸粮食的当地工人和外地工人经常闹矛盾,这让库长十分头疼。于是就让李玉安来到粮食检斤岗位工作,调解他们的矛盾。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9)

李玉安耐心地为工人们做调解工作,倾听他们的苦衷,解决他们的问题。没过多久,在李玉安的调解下,工人们再也没有闹过矛盾。李玉安就一直待在检斤员的岗位上工作,检斤员可是一个有油水的岗位,李玉安刚工作的时候,不少前来卖粮的人看他是新面孔就想着贿赂他给自己的粮多记些斤两,好多卖些钱。

看着卖粮户送来的猪肉、粉条,李玉安立即就不高兴了,冲着在场的人喊道:“不要想着贿赂我,该多少斤两就多少斤两,不会多你的也不会少你的。”那些送礼的人知道他不吃这套之后,便乖乖地排队卖粮,李玉安也确实从不少称也不多称,公平公正,大家都叫他是一杆“公平秤”。

李玉安不仅工作公平公正,生活还非常简朴低调。自从复员后,李玉安的工资只有46元钱,每月就靠这点钱养活自己的家人,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可他却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这不是你向别人提要求的条件。”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0)

李玉安一共养育了6个孩子,而他居住的房子还是刚复员分配给他的,老小破旧,8口人挤在这里,生活非常不便。粮库里每年都有新房屋分配,李玉安却从不写申请,将房屋让给有需要的人。最后连粮库里的领导都看不下去了,劝他道:“你就写个申请,换间屋子住吧,你们家太破旧了。”

谁知李玉安却说道:“我的屋子还能住,为什么要换?现在还有许多新工人还没有房子住,这些名额应该给他们。”

李玉安的犟脾气谁也拗不过,领导也只能作罢。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看到别人有困难,他总要上去帮一把,严格遵守共产党员的要求。曾16次被评为粮库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所有人见了他都要叫他一声“安师傅”。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1)

李玉安(右)与李淼生

李玉安复员后从来没有提过他曾获得的军功,就连自己的老婆也没有告诉。而大家也只知道李玉安打过仗,受过伤,其他的都不知道了,这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好奇。

自从魏巍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又被选入了中学课本里,牺牲在松骨峰战斗的十几名烈士被全国人民熟知,不少人看到李玉安后,都会问他:“文章中的李玉安是不是你?”

李玉安并没有看过那篇文章,便说:“我就是一个小兵,只是重名重姓罢了。”

随着问他的人多了,李玉安就有些好奇,回到家就让上中学的女儿将这篇课文念给他听。在听完松骨峰战斗后,李玉安强忍着泪水不说话,他知道文中的李玉安烈士就是自己。当女儿念完了整篇文章后,好奇地问父亲:“这篇文章中的人是不是你呀。”

李玉安急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说道:“那哪是我,重名重姓罢了。”这个秘密将会被他一直埋藏在心底,不再对他人说起。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2)

到了1978年,粮库又分了几个调薪名额,李玉安知道这将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调薪机会,可是李玉安却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另一个生活困难的同志。对于自己的做法李玉安说道:“名额稀少,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展现共产党人的精神。”

退休后的李玉安仅凭借70多元的伤残补贴要养活一家人,生活更加拮据了。还好大儿子长大工作,为家中分担了一些重任,不过一家人还是挤在那间破旧的老房子里。

直到1990年,小儿子长大了,决定要当兵,李玉安听到后十分的开心,当了兵保家卫国,以后也会有出息。不过这也发生一些小变故,李玉安的小儿子报名晚了,招兵名额早就满了,错过这次招兵,只能等到明年再参军。可是小儿子却不愿意,非要今年就参军,还一直央求李玉安让他部队商量一下。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3)

李玉安和妻子

李玉安是不愿意再麻烦国家的,可小儿子一直在身边求他,也让他心软了一回。在1990年2月,李玉安来到了保定38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也就是开头发生的那一幕。

烈士李玉安死而复生的事情虽然令人震惊,但这种事也偶尔发生,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在得到老部队的承诺后,李玉安就回家了。在等了2个月后,小儿子的参军通知迟迟没有下来,让小儿子更加着急。于是李玉安又一次来到了保定。

1990年4月初,李玉安来到保定38军驻地后,刚好遇到部队在举行庆功大会。李淼生主任见他来得正是时候,就将他请了上去隆重介绍了这位“活烈士”李玉安同志。

现场掌声雷动,纷纷向老英雄送上最高的敬意。而参加这次庆功大会的还有一个记者,他听到李玉安的事后,预感他的事情一定会轰动全国,于是记者立即整理资料,当天晚上就写完了初稿,但又感觉内容单调,又深入调查一番。

在4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刊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的头条新闻,立即轰动了全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也得知李玉安烈士还活着,将他请到了北京,两人相见潸然泪下,相谈甚欢彻夜不眠。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4)

李玉安和魏巍

在得知李玉安找部队提要求后,魏巍安慰他:“你的要求不高,应当照顾的。”

可李玉安依旧感到愧疚,如果没有麻烦组织,也不会闹得全国关注,给大家的生活增添麻烦。

当第二天,李玉安临走时,魏巍写了一封给巴彦县领导的信,信中希望能为李玉安解决生活困难。然而这封信却一直被李玉安收藏,没有送出去,因为在他的心里,向组织提要求是给国家添麻烦。

李玉安的事迹曝光后,黑龙江省委授予他“无私奉献的好党员”称号”,并号召大家向李玉安学习。1990年8月9日,解放军总参谋杨得志亲自去看望了李玉安,到10月23日,为庆祝志愿军赴朝作战40周年,李玉安参加代表团出访朝鲜,被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后来又参加全国英模建国45周年观礼。

这位老战士隐姓埋名40年,还是暴露了英雄身份,受到人民的爱戴,家中收到了慰问品快要放不下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认领自己的功劳呢?”

李玉安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功劳,那些牺牲的战友才应该受到功劳。”一句话说出了他心中的痛,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自己身边,他们付出了生命,自己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功劳?这也是他负伤退伍后,从不说自己获得功劳的原因。

李玉安当兵儿子提干了吗(李玉安送子当兵遭拒)(15)

李玉安的英雄身份曝光,小儿子参军问题也被解决了,被安排到38军老三连,在父亲曾经的连队拿起父亲的枪,保家卫国。李玉安的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求名利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国人民,1991年,一部以李玉安为原型的电影《硝烟散后》开始在全国上映。

1997年2月10日,这一天李玉安走完了自己生命的路程,附近几个县的人们都赶来送别李玉安,大家都明白能有现在的安稳生活,是靠他们奉献生命换来的,一个无私的人,奉献的人,最可爱的人,怎能不受到人民的爱戴和追捧?这一天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家风会永远留在世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